-蹴而就(第363篇20230818)

标签:
历史情感 |
神童诗中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词句。说明人的变化很快,有的人白天还是地里劳动农民,傍晚却进京做官了。人不仅仅要能有天赋、学文、技能等造全英雄,但还要有好运气相伴。2013年6月我去西安旅游,导游介绍和另外文章看到,发现兵马俑的杨志发也真是“平步登天”。
1974年春,陕西省临潼县西杨村为了抗旱,号召村民大力挖水井。负责领队的村民杨志发-鋤头挖出来一个“黑瓦人”,当时很多村民看到和真人一般大小的黑瓦人,头被挖掉,觉得不吉利,一哄而散。杨志发却叫上自己兄弟,把这些碎片装了两架子车,拉到县文化馆,想碰碰运气,看能知道是啥东西。没想到文化馆接待杨志发的人,是位研究文物专家。他意识到这是重大文物,立刻把身上30多元钱全部掏出来,给杨志发兄弟俩。当老实的兄弟俩把这笔“巨款”上交给生产队长后,队长当场决定,给今天挖沟的社员每人另加5亇工分(约5角钱)。一时间大家都很开心,亲切地称杨志发为“杨一锄”。
1974年7月,陕西省组建秦俑考古队来到挖井现场,清理并保护那片地。第二年8月,那片地方直接被划为“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用地。眼看事情越闹越大,地也没得种了,村民开始埋怨杨志发不该多管闲事,把祖宗先人留下来的土地卖了。杨志发在村里实在呆不下去,只好搬到骊山脚下一个破屋子安身度日。西安兵马俑给陕西带来滾滾财源,但24年里没有人记得他们兄弟俩。
1998年6月,有位国外大人物带着妻子女儿来西安,参观兵马俑。面对气势恢弘的秦俑队伍,他彻底被震撼,一家在兵马俑中拍了许多照片。深思良久,突然对陪同的人员提要求,他要和发现这个世界奇迹的人见面。当有关人员找到诚惶诚恐的农民杨志发,让他给大人物签字时,沒有上过学的他,只能画3个小圈圈表示自己的名字。大人物看着小圈圈幽默地说,你真不简单,在中国土地上画了一个圈,就打出了世界奇迹,真应该邀请你去我国多打些圈圈。
大人物的简单要求,却彻底改变了杨志发后半世的命运。大人物回去后,有关领导立即安排著名书法家来教杨志发签名。同时有关部门也正式肯定杨志发的功绩,任命他为兵马俑博物馆名誉馆长,月薪8000元人民币。如果他愿意每天出勤签名,另加5000元。同时,被拆迁的村民家家户户都住进了新房,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也记起了杨志发给他们带来的好处。除口中不断称赞杨志发外,过年张贴春联时,许多户都这样写着,翻身不忘共产党,致富全靠沉思望,横幅:感谢老杨。
如今70多岁的杨馆长,名字签得龙飞凤舞,西装笔挺,站在博物馆接待宾客,每个人一看到他,都认为他是一位满腹文才的官员,谁也不知除了3个笔走龙蛇、苍劲飘逸的名字外,其它字全都难登大雅之堂。他已非昔日农民,成了当地极高收入者!而且他还是和国内外名人合影较多的人。正是:命不逢时隐姓名,时来运转天下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