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考察(第324篇20211013)

标签:
历史情感 |
1991年,我在跸驻乡任副乡长(主管农业)。有一天,我在《中国科技报》中看到一条消息:山东剡城县银杏经过嫁接,4至5年就能结果,我向时任溪口区专管农业的江明康副区长汇报,建议组织人去剡城考察一下嫁接银杏,能否适应到本地种植。江区长认为很好。过了一段时期,他向上面有关部门联系要求资金补助外,对我说由跸驻、董村两乡组织几个村去山东剡城、江苏泰兴两地考察银杏。
1991年上半年的一天,由溪口江明康副区长带领11人,去山东剡城、江苏泰兴考察银杏。组成人员有溪口林特站技师孙涨南,董村副乡长夏家国,跸驻林业专管员曹国荣;六诏、白畈、晚香岭、水碓头,单家、俞家地等6位村支部书记。那时宁波到山东剡城有长途汽车,宁波南站晚上8点钟开车,中途要开20多个钟头,第二天下午6点钟左右到山东剡城县。
剡城县地处鲁苏交界,位于山东最南部,它三面靠江苏,只北面连接山东。我们到了剡城林场,受到该县林业局张局长热情接待。第二天,专门派了一位同志陪我们去各处考察。为使这次考察细致,我们还租了一架照相机,由对摄影技术“半内行”的孙涨南同志操作。考察中,我们认为:剡城县对发展银杏的确重视,首先映入你眼前的有大幅标语“欢迎您进入银杏之乡”字样。大批银杏都种植在一望无际的丘陵地带,大部份都是近几年刚种下去的,多数是嫁接银杏。我们认真听取了他们对银杏栽培技术、嫁接矮化、良种推广等经验介绍,同时对各种规格优良品种的银杏苗出售价格、数量等情况作了详细了介。我们在剡城足足考察了2天。
参加了山东剡城银杏后,乘车到江苏镇江,再转汽车到泰兴。记得我们乘车在公路两旁穿过许多村庄时,看到高矮不一的商店,都做着许多耀眼的大小不一卖麻将牌的广告牌,几个“麻将”二字呈现得特别酲目,我们看了都十分惊奇。到了泰兴,有当地同志陪我们看了几处老的银杏林和新发展的银杏基地。泰兴也是“银杏之乡”,正在发展的银杏面积规划也很大。种植的多数是嫁接银杏。在一个村庄里,我们看到了一株很大的银杏树,当地人被称为“银杏之王”,树的周围插有许多被烧尽的红色香棒,证明平时对该株树求神问卜跪拜的人很多。实际该株银杏树,比起我们雪窦寺两株银杏树要小得多了。
考察了剡城、泰兴两处嫁接银杏,大家对在本地发展银杏生产启发性很大,因宣传到位,群众对种植银杏信心也很足。加上当时奉化市农委对银杏发展发了一笔无息贷款,在当年12月底,我与曹国荣、曹济南等3人第一批从剡城购来了1.5万株银杏秧,董村乡也从泰兴购来了一批银杏秧,分别种在桕坑、六诏、白畈、晚香岭、水碓头,单家、俞家地等7个村中,为跸驻及周边几个村对发展银杏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以后每年种植运来的大量银杏秧,都购自山东剡城和江苏泰兴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