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口镇上的山(第317篇20210601)

标签:
历史文化 |
溪口镇,以剡溪水至此为武岭山与溪南山阻夹成口,故名溪口,镇以驻地命名。镇上有许多起伏的小山,山名以动物命名居多,这些山世代与溪口人民为伴。随着溪口城镇建设发展,村貌、历史的山水发生巨大变化。好多大自然造物都已消失在人们的印象中改变或名存实亡。
原来溪口的历史上河道相传己几经改变,后人从地势、地下沙土层为参考说,河流有从上街进入,自溪口村后流经黄婆桥出口或过湖山或经任宋之传。西面流入的上口,分别称蛇山(又叫蛤蟆山)、龟山、鲶鱼山。东面出口叫狮子山、狗山、象鼻山(也叫马鞍山)。传说溪口风水好,动物临水相聚,狮象隔水守护溪口门户,武岭头如蛟龙吸水。龟山头下脚下深水清洁多游鱼。有旧谱说“碧潭观鱼”就在此地。1930年,蛇山做桥脚与藏山中间建造了一座藏山大桥。原溪口镇上与周边建设所用石材都在鲶鱼山取石,后被禁止。本世纪初,在开石场地上造了一座庙,叫“溪西庙”。龟山临剡溪,上有茂倚、康乐两座亭子,是观藏山大桥最佳之处。上世纪六十年代,造洋桥堰,就近取去石材很多,后被禁止。龟山、蛇山、藏山大桥曾经是电影“奇袭”的“康平大桥”拍摄地。
象鼻山下原有一潭,叫龙居潭。上世纪四十年代抗日战争时期,日冠在潭边筑有一座碉堡,1954年公路劈山而过,现被公路和房屋取代,碉堡、水潭被填埋和拆除,现“银凤广场”原身就是龙居潭。象鼻山上2019年镇政府建了一座美丽的武山公园。狮子山在王婆桥北侧,叫刺潭下。原溪口二大队第五第六两个生产队田在那里,面对着半山腰狮子劳作,细细的竹、树和野藤肘托着像狮毛,细观该狮要多象有多象。有一次,一位社员在狮头上砍去了什竹与藤,挑到家里当柴,把狮子的“头毛”“眉毛”都砍光了,两个生产队的社员看了都很生气,强烈要求大队干部严肃处理该位社员。该狮子山改造茗山江后,地势被提高,狮头离地很近。2020年茗山江北路连通中兴路经过狮子岩劈山,自然逼真形象狮子山的狮子头从此永远消失。
镇西北叫翠屏山,因有宋魏杞和蒋母两座有名气的墓,也被称为庄屋山。该山腰原有数不清的坟墓,还立了许多石柱,据说是江西人目广僧为破浙江风水而立。1958年开始,该处坟墓、石柱全被拆除,有林果场筑梯田后以水果树代替。山脚有两个山嘴:一个叫缸窑山嘴,估计原来此地烧过缸窑故名。另一处叫金银山嘴,传说该山嘴不能挖掘,否则溪口要火灾。1922一1923年挖掘了该山嘴,溪口镇上连遭火灾,市街村落半成瓦砾。因此,镇上居民谁都不该去动该山了。1929年,公路过金银山嘴、破边岭到入山亭。开工第一天,为使镇上安全,蒋介石带族人亲到边岭去祭拜,保估溪口平安。同时成立了“救火会”,还买来了“洋龙”等消防器材,放在溪口中街,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结束。
溪口北首还有青龙山、鸭嘴山、跳山、蛇尾巴山、桃坑山。还有面积不大的馒头山,1993年被堆平造了房屋。
溪口东南叫元宝山。因山名可发财,近几年镇上建设,许多开发房屋的商人,把房屋尽量朝元宝山。传说镇上有一个单位造房屋,领导专门喊来了测量人员,把单位的大门一定要正对元宝山。
溪口南则的山在蒋、周的宗谱中称南屏山。溪南步行往新建的一条岭习惯称“新建岭”。西朝北山也叫溪南山、照面山、门前山、马踏山等多种叫法。朝东的叫上岙山。近几年,我听许多三轮车人手指南方的山,向旅客介绍:蒋介石发迹,全靠门前几座山,这几座山叫“二龙抢珠”,建造的丰镐房正对二龙抢珠,把溪南山说得有声绘色,让旅客们听得眉开眼笑,津津有味。
近几年,随着国家形势发展,溪口镇范围不断扩大。到目前为止,溪口镇原来13个村有10个村现与镇上连片,原畸山有5个村也与溪口连片,不但溪口镇区原九个乡镇(棠云除外)多数居民镇上有房屋,而且宁波、奉化等多地居民也来溪口卖房。整个镇上常住人口从原来7千人增加到8万多人。原来东边的畸山远离溪口镇。现在己连成一片,成为镇内一山。
传说畸山原叫鸡山,那座山是座活山,原来鸡山屁股有一个洞,每天洞口能拾3个蛋。那位老兄也不知拾去了多少蛋?他想,每天3个蛋太少了,洞口挖大一点,能多拾几个蛋,谁知挖大了洞口后,再没有鸡蛋可拾了。也有传说,鸡山南边是狐山,中间隔一条剡江,那只狐只能“望鸡解馋”。后来两地都住了居民,觉得山名欠妥。经两处村民慎重协商,最后一致通过把鸡山改为“畸山”,狐山改为“湖山”。这两个村名,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