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变异》复习课教学设计
(2012-12-15 20:08:21)
标签:
教学设计杂谈 |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为复习课,复习的内容是“染色体变异”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和成因。本课的知识与前面复习的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及染色体结构变异等知识是一个整体,又与后面将要复习的“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密切相关。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三年级的学生,在高二年级的学习中已经对相关知识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但学生普遍对染色体组的概念理解不透,区分不清单倍体和多倍体。针对这些情况,本节课重点就是要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澄清易混淆的知识点,并构建相关的知识网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举例说明染色体组的概念
③说出多倍体的成因
2.能力目标:①尝试推断染色体个别数目变异的成因
②尝试判断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
③尝试推断单倍体和多倍体的成因
3.情感目标:①通过观察染色体图,参与染色体概念的形成
③认同科学研究成果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染色体组的概念
2.教学那点: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形成
五、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高二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学生对染色体组的概念及内涵有一定的认识,对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时间比较久远,知识点遗忘较多,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内容,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构建相关的知识网络。由于复习的内容较多,思维的跨度较大,教学环节繁多。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主动构建知识网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问题导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把主要的复习内容转化为若干问题串,以问题为先导,同时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实例分析、构建知识网络等活动,唤起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并深化相关知识内容。
2.学案导学法
利用课前设计好的学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不断的练习中反思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并通过逐步解决学案上的问题来落实对核心知识的掌握。
六、教学流程
|
复习引入 |
|
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 |
|
举例:单体和三体 |
|
习题训练 |
|
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原因 |
|
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
|
染色体组的概念 |
|
果蝇染色体组分析 |
|
染色体组的特点 |
|
习题训练 |
|
判断染色体组数的方法 |
|
染色体组 |
|
单倍体、二倍体 和多倍体 |
|
二倍体的定义及正常的繁殖和发育 |
|
多倍体的定义、多倍体的形成及特征 |
|
单倍体的定义、来源及特征 |
|
构建二倍体、单倍体和多倍体的相关知识网络 |
|
小 |
七、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意图 |
|
复习引入: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种类有哪些?可引起遗传信息怎样的变化?会对生物体性状造成怎样的影响? (一)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 展示正常女性体细胞染色体图和女性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染色体图。提问“两张图中染色体有什么不同?” “三体”例举:21三体综合征、克氏综合征、XYY综合征。 “单体”举例:特纳氏综合征。 引导学生完成学案第1题: 1.克氏综合征是一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疾病。现在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克氏综合征的男孩,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为44+XXY。请回答: |
回顾已学知识并回答 观察图形,回答问题 了解与“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有关的人类遗传病。 尝试解答克氏综合征的相关问题,并从中分 |
温故知新 分析得出细胞内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的原因。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意图 |
|
(1)请分析该男孩患克氏综合征的原因 (2)如该男孩同时患有色盲症,请画出该患病男孩母亲产生异常卵细胞的分裂过程图 分析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和减少的原因。 (二)细胞中染色体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1. 染色体组 提问“什么是染色体组”。 展示雌、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图。引导学生分析:雌果蝇产生的卵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得出染色体组的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雄果蝇产生的精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了解两种精细胞染色体组成的不同, 引导学生思考:要了解果蝇这种生物的遗传信息,需要测定多少条染色体?分别是哪几条? 引导学生完成学案第2题,判断图中的染色体组数目,总结判断染色组的方法。 2.二倍体 从果蝇的例子引出“二倍体”的概念。 分析“二倍体”的正常繁殖和发育: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展示“二倍体”的其他来源:单倍体育种、无性繁殖(植物组织培养)。 3.多倍体 从染色体数目变异引出“多倍体”的概念。 引导学生分析“多倍体”中“四倍体”和“三倍体香蕉”的来源,分析“多倍体”可育、不可育的原因。 展示“二倍体水稻和四倍体水稻的染色体图、植株模式图和果实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多倍体”植株的特征。 4.单倍体 指出“染色体的数量可以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也可以成倍减少。”引 |
析导致细胞内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的原因。 回忆并回答问题 说出雌果蝇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的组成,得出染色体组的特点。
说出雄果蝇产生的精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 说出两种精细胞染色体组成的不同。 说出果蝇的染色体组和基因组的不同。 完成学案第2题,总结判断染色组的方法。 记忆“二倍体”的概念,了解“二倍体”的正常繁殖和发育,归纳“二倍体”的来源。 记忆“多倍体”的概念,了解“多倍体”的来源,理解“三倍体”不育的原因。 记忆“单倍体”概念、“单倍体”由配子直接 |
复习染色体组的概念 总结染色体组的特点 阐明染色体组和基因组的不同 总结判断染色组的方法 复习“二倍体”的概念 拓展“二倍体”的其他来源 复习“多倍体”的概念 与减数分裂的知识联系,阐明“三倍体”不育的原因 复习“多倍体”植株的特征 复习“单倍体”概念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意图 |
|
出“单倍体”的概念。 分析“单倍体”的形成,介绍“单倍体”植株的特点。 引导学生构建有关“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知识网络。 引导学生完成学案第3题,总结判断“几倍体”的方法。 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完成相关知识的结构图 |
发育以及“单倍体”植株的特点。 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 完成学案第3题,总结判断“几倍体”的方法。 总结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完成相关知识的结构图 |
复习“单倍体”植株的特点 构建知识网络 总结判断“几倍体”的方法 与前面所复习的知识内容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
八、板书提纲
染色体数目变异
(一)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
(二)细胞内染色体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1、染色体组
2、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