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
(2014-10-15 14:17:46)一、
本节课是《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及计数单位“一(个)”“十”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突出了学生的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掌握数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很注重学生数感的建立,主题图“百羊图”为学生数数提供了生活素材,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通过“百羊图”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体验它比以前学过的20多得多,并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估计意识。并通过估计和比较建立数感。
另外,教材还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例1通过让学生数数量是100的不同物体,使学生学会数数,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从整体上感受100的多少。教材在编排上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数数的过程中突破数数的难点--“拐弯数”,即满十数的地方,容易出错。教材第一幅图中,展示了学生在已有的20以内数的基础上数下一个数,数到29时下一个数是30,突出了难点的教学;第二幅图加深了学生对100的认识,突出了数的意义;第三幅图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十”的认识,引出新的计数单位“百”,并使学生直观地认识10个“十”是一百,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再次了解整十数的顺序。教材编排中从使用直观“结构化”的学具(10根一捆、10个一列),使学生充分体会十进制计数法,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的认识,并进一步掌握新的计数单位“百”。“做一做”第1题意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在数小棒的操作中突破“拐弯数”(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是多少),丰富学生数数的经验。通过操作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初步掌握数100以内数的方法。
例2教学数的组成,教材在编排中分两个部分:整十数的组成和一般数的组成。教材通过让学生说出摆放80根、56根小棒是多少的过程,使学生借助直观、“结构化”的学具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并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一个数,既加深了对数的认识,又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的理解,尤其突出了计数单位“十”的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理解计数单位“一”“十”“百”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是接近整十数的数法和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重难点突破:
1.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并在“数”的过程中理解计数单位“一”“十”“百”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突破方法:
(1)课前做好课件,并让学生准备好小棒,皮圈等学具。小棒可以让学生从一根一根、十根十根地数数的活动中抽象出计数单位“一(个)”“十”“百”。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能给学生独立地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充分操作学具(小棒等),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在学生充分数的基础上,应向其他同学展示数数的过程(可用实物或课件展示),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先一根一根地数,每数十根再用皮圈捆成一捆,数到100;再十根十根地数,数到100.将10捆结成一大捆。为了突破数数过程中“拐弯数”的难点,每数到“几十九”时,教师可用问题“下一个数应该是多少?”引起学生注意,突破数数的难点。
(3)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在数数的过程,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归纳:将10根小棒捆成一捆,得出“10个一是十”; 即: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将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得出“10个十是一百”。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及其它们之间关系的认识,逐步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2.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建立数感。
突破方法: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具--小棒,灵活把握教学层次。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学具来了解100以内各数是由几个“十”(几捆小棒)和几个“一”(几根单根小棒)组成的。按照整十数的组成和一般数的组成的层次进行教学。整十数的组成可先把80根小棒杂乱摆放,师提问“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是多少根小棒?”学生说出“十”后再变成8捆。使学生清楚地“看到”80的组成,进一步体会计数单位“十”的作用,还可以说说其他整十数的组成。一般数的组成可以让学生先摆出66根小棒,然后提问“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是66根?”(先摆6捆,每捆10根,再摆6根单根的),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并思考交流66的组成。
3.接近整十数的数法和培养学生的数感。
突破方法:
(1)开展多种形式的数数活动。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几个几个地数。特别是在数“拐弯数”的时候,多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练习,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2)利用主题图,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100以内各数并估计物品的个数。可以利用第33页的百羊图、第35页的泡泡图、第38页的夹子图和糖果图等,渗透估计的方法(以10个为标准进行估计)让学生估一估,再实际数一数,使学生直观感受相应数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