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材料选择要适当

标签:
教育杂谈 |
课外文言材料选择要适当
本周四做《醉翁亭记》的一张练习题,最后课外文言文阅读材料是南宋萧萧崱的《赏心亭记》节选,2019年南京市中考题。原题文本如下。
赏心亭,佳丽地之瑰观可赏。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
抚慨千数百年之消息,兴怀四十余帝之盛衰,客心悲未央,伤心长春草,其心耳。骚人赏。自高如虚,何实而胜?莫若王、谢高宴饮新亭,赏也,“戮力王室,克复神州”,实之;放情丘壑,赏也,“棋墅指授,破贼淮淝”,实之。用实心办实功,两公实高之赏欤。以调玉烛之明,为时和赏;以补金瓯之缺,为国寿赏。此之谓大赏,高哉!
亭前为张丽华墓,一赏有一戒存。
(节选自萧崱《赏心亭记》)
【注释】几希:很少。未央:未尽。春草:指离愁。王、谢:指东晋名臣王导和谢安。在新亭酒宴上,诸臣为西晋灭亡而流泪,王导劝勉大家“戮力王室,克复神州”;谢安指点谢玄等在泥水打败前秦军队,捷报传来时,谢安在家墅下棋。玉烛之明:指政治清明。金瓯:指国土完固。张丽华:香君陈后主的宠妃,陈亡时被斩。
这段材料学生普遍看不明白,不知2019年南京的中考考生是否能读懂。笔者初看这个材料其中有几句也是一头雾水。从网上找到这篇《赏心亭记》的原文,感觉本文实在抽象深奥。作为一篇与《醉翁亭记》相对照的文章,本文以议论为主。在提出“赏”的三境界——“目赏”“耳赏”“心赏”,两层次——“虚赏”“实赏”之后,直陈时事,赞美“大制使资政裕萧马公”能“用实心办实功”,其心乃王、谢之心。总体而言,以议论为主的文章远不如以记述、描写为主的容易理解。《醉翁亭记》记叙描写议论结合,叙醉翁亭由来,绘琅琊山朝暮、四时景色,说滁人出游太守宴饮之乐,最后归结太守“乐其乐”,表达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学生读来层层递进,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岳阳楼记》意在表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但开篇记叙作记缘由,接着描绘迁客骚人面对“一暗一明”两种景物产生“一喜一悲”两种心情,然后归结古仁人之心,发表个人主张,学生读后也能比较容易地把握文章脉络,理清层次。但本文谈论的“目赏”“耳赏”“心赏”乃至“虚赏”“实赏”“高赏”对初中生来说,形而上之,玄之又玄,实在抽象难懂。
本文遣词用语也太过深奥晦涩。如“其心耳。骚人赏。自高如虚,何实而胜?”这些语句都不是学生平时接触的文言表达风格,也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没有相当的文言阅读能力,只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文中有典故,有时事。虽有注释,但学生在短短的语文测试时间内把注释代入原文中准确理解语句也非常困难。幸好时事部分作了大幅度删减,降低了难度,否则学生更是如坠五里雾中,不知所云。另外,有些语句断句也有争议,如“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笔者认为断为“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似乎更合理。“骚人赏。自高如虚,何实而胜?莫若王、谢高”一句感觉断为“骚人赏自高,如虚何?实而胜莫若王、谢高”更通畅。而句中最后的“高”字,笔者感觉像是衍文。“亭前为张丽华墓,一赏赖有一戒,存万代之永监”这一句改为“亭前为张丽华墓,一赏有一戒存”,似乎也改变了原意。这些问题即使专家学者也都得细细思量,不好定夺。如此文章让九年级学生阅读,实在诘屈聱牙,过于艰涩。
总之,我觉得作为课外阅读的材料一定不要过于抽象,以写人、记事为主,重在记叙、描写,有适当议论、抒情,能让正常水平的同学基本读懂。二是言语难度要适中,不要出现太深奥、太生僻、有争议性的内容,初中生毕竟不是大学生,不是专家学者,阅读传统的文言文只是刚起步,能力有限。
星期六又做了一份练习,课外阅读是泰安模拟中的《柳宗元传》选段和2019上海的《耕者王清臣》选段,两文都是人物传记,以叙事为主,事例典型,描写生动,长度适中,容易阅读,这种文言材料才是恰当的。


附:作品原文
赏心亭记
赏心亭,佳丽地之瑰观可赏,已如先正言。此北望中原,愤惕不敢暇逸处,可赏耶?古今遊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人心,天地之讬也,为天地立心之心也,虚用之虚高,实用之实高,虚毋胜实。虚而胜,抚慨千数百年之消息,与怀四十馀帝之盛衰,烟芜凝愁,风涛矶撼,宫雉相望,客心悲未央,其心耳;事迹东流,伤心长春草,其心耳。骚人赏自高如虚,何实而胜。莫若王、谢高宴饮新亭,赏也,戮力王室,剋复神州,实之;放情丘壑,赏也,棋墅指授,破贼淮淝,实之。旷不弛劳,清不妨要,以虚豁心之壅滞,以实发心之精明,两公实高之赏欤!
虚高者荒,实高者强。用实心办实功,今大制使资政裕萧马公之心,王、谢心也。无赏心也,何以亭于新?一酒不欢,甘苦其同,一钱不妄,调度其供,何以亭于费?读开宝二年二月诏,官受代,历书廨增毁以定殿最,见亭毁于燬而无动心,有慊心。日敌人透度,江上危甚,公启元戎行,蒙公先驱,祀姑後张,循视大江,严险棘之防,进驻上流,雄掎角之势,神龙拏渊,威虎凭林,英俊挫其遐冲,洪基屹其磐石,驰骛再岁,姑柙刃而韬强,此一功殊大。新此亭,赏秦淮洗兵也,赏岂虚赏者!屏卧雪图赏之浮,独倚青冥赏之游,公之心何心实也。凤凰去已久,正当今日回,有思治心,去恶如去草,养苑如养贤,有赞治心。想虞雍公督舟采石而捷闻,则义心激;爱张魏公劳军沙上而虏奔,则壮心生。充是心之实,何赏乎!以调玉烛之明,为时和赏;以补金瓯之缺,为国寿赏;以铁剑利而倡优拙,为外御内修赏。非赏之赏,此之谓大赏,高哉!凡役属其属朱幼学,凡费不书,惟一非三,是牵聊书。亭前为张丽华墓,一赏赖有一戒,存万代之永监,而前守夷之,非是。东即张忠定公所创折柳亭,谨送迎也。西即苏文忠公尝题柱白鹭亭,尚典刑也。又西横江馆,取李太白人言横江好之句以名,宾如归也。三并新之。是亭事毕,出馀力筑舒州二十三载久复隍之城;以舒隶昇阃,故远且城之,而况于近亭,皆一实所成。
《观》之《坎》“有孚,维心,亨,刚中也”,中画一阳,盖象心,心刚则实,往乃有功。公当习坎之出,以刚为实,心亨有道矣,赏大矣。跻亭览景,弄笔而赏以诗,公心愤惕未暇也,有大父《野亭先生百咏》在。景定二年二月朔,大山萧崱记并书,雪坡姚勉书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