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宝重器——辽三彩大罗汉

(2016-12-21 23:51:47)
标签:

收藏

佛学

文化

分类: 游记

                     国宝重器——辽三彩大罗汉

                                          张怀林   

  位于巴黎法国吉美博物馆Musée national des Arts asiatiques Guimet),是世界著名的亚洲艺术博物馆,5万多件馆藏中,中国古代艺术品就有1.5万件。在欧洲考察期间,吉美博物馆我进去了3次。每次参观我总要在一尊一米多高的彩色陶塑前面驻足观看一番。这是一尊与真人等身的辽三彩罗汉坐像(图1)。大罗汉姿态端庄,双腿结跏趺坐,两手轻持念珠;双耳垂肩,表情严肃,双眉紧蹙,两眼凝视前方,作沉思之状,似以慈悲倾听世间的苦难,思考如何教化众生、普渡群迷。这尊三彩陶塑不仅造型准确,表情刻画细腻,其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让观者无不为之震撼,而且,如此体积硕大的人物陶塑,在烧造工艺上也堪称一绝。在国内,我也去过许多博物馆和寺庙,像这样大的三彩罗汉陶塑却从来不曾见过。然而,当我来到伦敦大英博物馆参观时,却又看到一尊与吉美博物馆相似的辽三彩大罗汉像(图2)。一样的大小,一样的工艺,塑像的姿态和表情也几乎一样,只是双手结禅定印,表示禅思,使内心安定之意

   原来,这两尊罗汉像是一组十六罗汉像中的一部分。

  这组十六罗汉三彩陶塑像出自中国河北省易县,在易县西18公里处的白玉山的山腹中有座shǎn子洞,又称百佛洞”“八佛洼”。据20世纪30年代寿鹏飞纂的《易县志稿》描述,睒子洞内有大慈(瓷)佛八尊,小慈(瓷)佛七十二尊,又依山建阁,内有三彩慈(瓷)观音一尊……”这组十六罗汉三彩陶塑像当年就供奉于这百佛洞中。    

  具有悲剧意味的是,上世纪初,这十六尊整天“苦苦思索”如何让芸芸众生摆脱愚昧和痛苦的罗汉们,却让一群不听教化、愚昧贪婪之徒偷下山去卖掉了。当地政府官员煞有介事地出来制止,也抓了几个盗贼关了起来。其实他们并非真的在保护这批文物,而是生怕“油水”被这帮穷小子们捞光了。当时一位德国汉学家弗瑞兹·贝尔契斯基(Friedrich Perzynski)对这批雕像觊觎已久,听说政府官员将雕像“保护”起来,于是就到政府官员处进行斡旋。政府官员起初一本正经地打着官腔:此乃吾中华国宝,岂可入夷人之手云云,之后话锋一转:当然,果真仰慕若渴,忍痛割爱一二似可斟酌,这就要看足下有多大“决心”喽……最后,贝氏出巨资终于如愿以偿。就这样,这批大罗汉像陆陆续续被卖往海外。目前国内是一尊也没有了,已知下落的全部在海外除了笔者见到的这两尊外,尚有美国波士顿美术馆1尊(头部补塑)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1尊(残)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2尊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1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学及人类学博物馆1尊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1尊(头后补),还有,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曾收过一尊,但下半身在二战期间毁于盟军轰炸,残破的胸像现藏俄罗斯圣彼得堡尔米塔博物馆(冬宫)。这10尊雕像虽然身处异邦,但尚能受到良好的保护,可供各路专家分别进行宗教、艺术、历史、民俗及陶瓷烧造等方面的学术研究,在世界各国观众面前展示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湛。而令人痛心的是,已知至少有3尊大罗汉雕像在愚蠢的村民偷盗过程中被摔得粉身碎骨,3尊被摔成残缺(波士顿美术馆安大略博物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的藏品),还有3尊至今下落不明。

  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梵文Arhat。含有杀贼(无明烦恼已断)、无生(了脱生死、证入涅槃)、应供(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等义。在大乘佛教中罗汉低于、菩萨,为第三等;而在小乘佛教中是佛陀得法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虽因未发菩提心,不能成就佛果但其出离六道、不入轮回,为佛之外的最尊者也称尊者阿罗汉承佛敕命,永住世间守护正法,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教化世众。

  玄奘法师所译的《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记载,释迦牟尼佛身边有十六个得意修行者,被称作“十六罗汉”。十六罗汉受到佛教徒的普遍崇奉。在《法住记》佛典中,并没有具体描述这十六罗汉的相貌,中国民间佛造像制作者们根据佛教常识,将其所见现实生活中的僧人形象进行归纳、提炼,并加以艺术夸张,塑造出了不同体型、不同相貌、不同性格的罗汉形象,罗汉造型大多简朴清净、随意自在、清奇古怪、姿态不拘,反映出他们清修梵行、睿智安详的高僧德性。在十六罗汉的基础上,后来又增加了两位,这两位罗汉,各个时期说法不一。清朝乾隆皇帝将第十七、十八尊罗汉自定为“降龙罗汉”和“伏虎罗汉”。

  1吉美博物馆收藏的这尊罗汉为第六尊者——耽没罗跋陀罗,俗称“过江罗汉”;图2大英博物馆收藏的这尊罗汉为第八尊者——伐阇(shé)罗弗多罗,俗称“笑狮罗汉”。

  三彩陶最盛行时期是唐代,所出器物称“唐三彩”,唐末逐渐衰微。宋辽时期仍有延续,所出器物称“宋三彩”或“辽三彩”。这几尊罗汉像的造型特征及衣纹的塑造手法与唐代雕塑佛像极为相似(如图3,敦煌莫高窟第328窟迦叶像),故在很长一段时间,海外这几尊大罗汉的藏家都将这些三彩罗汉误为唐三彩塑像。十六罗汉、十八罗汉流行宋代以后,加之文物专家对这几尊塑像的胎土及施釉方法进行辨认,否定为唐三彩;而这些罗汉造型确与唐代十分接近,故又不可能距唐代太远,且波士顿博物馆在罗汉像襟部的褶里发现了数枚宋钱,将这批罗汉像定为宋辽时期作品应该比较准确。易县宋辽时期归辽王朝管辖,所以,这组塑像的制作材料和方法最后确定为“辽三彩”。

    这组辽三彩大罗汉像不仅是佛造像中的黄钟大吕,在中国美术史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古建筑学

泰斗梁思成先生,将其母校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学及人类学博物馆收藏的那尊三彩罗汉(图4编入《中国

雕塑史》,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其妙肖可与罗马造像比”,“不亚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最精作品也”。


 http://s13/mw690/003tPiJuzy77n3yODak8c&690

图1



http://s13/mw690/003tPiJuzy77n3Bi6wA9c&690
图2

http://s15/mw690/003tPiJuzy77n3C3o4u9e&690
图3

http://s6/mw690/003tPiJuzy77n3CF26175&690
图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