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学设计
(2014-05-13 16:43:22)分类: 小荷尖尖 |
《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3.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学习字词,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一、导入课题,初读了解梗概
1、师:今天我们学习《16、桥》(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由题质疑。读完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4、指名轮读课文,注意正音。
5、检查预习,学习词语。
(1)出示“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指名带读,师:这组词语在文中是描写什么的?(随机板书:洪水)
(2)理解“势不可当”、“咆哮”,指导书写“咆哮”。
(3)推想词语的意思,再想象画面,就能把词语读读得有滋有味了。请同学们齐读这组词语。
(4)出示“惊慌、你拥我挤、跌跌撞撞、乱哄哄”,指名领读。师:这组词在文中是描写谁的?(板书:人们)
(5)请同学们读出人们的慌乱和害怕。
(6)出示“清瘦、沙哑地喊、冷冷地说、豹子”,指名领读。师:这组词语在文中是描写谁的?(板书:老汉)
(7)生齐读词语。
6、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请用上老师板书的这三个词语。
【设计意图:学习字词,扫除阅读障碍。了解课文大意,为接下来的授课做好铺垫。】
二、再读课文,感受情势危急
1、故事开始于一场可怕的大洪灾,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环境的语句,并加以体会。
2、生默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语句: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3、汇报交流谈体会,感情朗读促感悟。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哪一句给你的感受最深?(你感受到了什么?哪些词语让你有了这样的感受)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
4、这些句子的顺序可以打乱吗?为什么?(不能,因为这样可以写出水位不断升高,死亡不断逼近。)
5、出示洪水图片,师范读、解说。从这一幅幅图中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洪水肆虐、死亡临近,让我们读出这样的感受吧!生配乐齐读课件出示的语句。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地想,这也是学习这组课文的阅读要求。因此,在这个环节,我主要让学生自读、自悟,谈感受,让学生能快速进入当时的情境,感受到当时情势的危急。】
三、细读课文,体会英雄言行
1、过渡:此时东面、西面没有路,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对人们来说意味着什么?(生命的通道、希望……),于是人们你拥我挤、跌跌撞撞地向木桥拥去。然而唯有一人例外,他是谁?(老汉)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他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2、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汉的语句,你从中体会到老汉是个怎样的人?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处简单地做上批注。
【设计意图:此环节,以过渡语巧妙地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到老汉的身上,引导学生用心灵与文本对话,感受老汉的高大形象。】
3、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
(1)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①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随机板书:临危不惧)
②带着感受朗读。
(2)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①学生谈感受。
②指导朗读。
(3)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里报名。”
(对于想抢先逃离危险的党员,老人是冷冷的态度。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持秩序。冷冷的是老汉的话,不会冷却的是一颗为人民群众的心。)
⑷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快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① 抓住“冲”、“揪”、“吼”“凶得像只豹子”体会老汉对不服从命令者的态度。
② 指导表情朗读,读出老汉的凶。
③ 可是老汉揪出来的人是谁?把儿子揪出来排到后面,就意味着他死的危险更大,他不爱自己的儿子吗?从哪里看出来?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A、抓住“吼”、“少废话,快走”、“用力推”、“似乎要喊什么”等词来理解老汉爱儿子。
④ 既然老汉这么爱自己的儿子,为什么要把他从队伍中拉出来呢?此时你的脑海中会想到哪些词语?(随机板书:大公无私、不徇私情……)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的引读,让学生的心间溢满对老汉的敬仰之情,一个像山一样高大的、巍然屹立的老党支部书记的形象就树立起来了。】
四、启发想象,寄托无限哀思。
1.师:就是这样一位临危不惧、大公无私的老汉,敢于同无情的洪魔作斗争,将村民们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然而,无情的洪水却吞没了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来,同学们,捧起课本,满怀哀思与崇敬齐读课文结尾部分24-27自然段。
2.生齐读“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3.练笔(屏幕出示祭奠画面,音乐起)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这位肝肠寸断的老母亲,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泪眼朦胧之中,她看见了泪流满面的乡亲们,却看不见老伴清瘦的脸颊;她听见了人们嘤嘤的哭泣声,却听不见儿子深情的呼唤;她看见了——,却看不见——;她听见了——,却听不见——,请同学们拿出老师下发的作业纸,接着往下写。
4.交流:
生①:她看见了缓缓流动的小河,却看不见老伴忙碌的身影;她听见了小河潺潺的流水声,却听不见儿子爽朗的笑声。
生②:她看见了那冲垮的木桥的残桩,却看不见老伴过桥时坚实的背影;她听见了哗哗的流水声,却听不见儿子真心的问候。
生③:她看见了________________,却看不见____________________;她听见了______________,却听不见________________。
……
5.总结:是啊,她看见了许多许多,唯独看不见两个至亲至爱的人;她听见整个村庄都呜咽了,唯独听不见那两个最最熟悉的声音。虽然英灵已远去,但,此刻,老汉用他临危不惧、大公无私筑起的桥梁已经架在了老汉与人们之间。
6、结语:同学们,作者谈歌仅用六百多字就让文章扣人心弦,老汉的形象如此深入人心,
【设计意图:读写迁移,顺势而导,情感渲染,笔触情发。要做到这些,有感情的朗读必不可少,引导读出感情不可或缺;启发想象,总结升华,印象深刻,引起共鸣。】
第二课时(略)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可以上网查阅更多“感动中国”的人物故事。
板书设计:
16、桥
|
老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