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家庭作业分层布置
第六小学 王新华
内容摘要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观点。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绝大部分的教师都没有按照这一原则布置作业。作业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作业可以巩固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笔者提出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分层布置,基于对学生的差异性分析,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字 家庭作业 分层 布置
一、现状分析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观点。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绝大部分的语文教师都没有按照这一原则布置作业。当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为批改起来省时,常常是“一刀切”,无论成绩优异还是学习落后的学生都是以“抄写、默写、背诵”作业为主。这类死记硬背的内容,让好学生“吃不饱”,感觉轻而易举,缺乏挑战。后进生又忙于“应付差事”,甚至抄袭他人作业或请家长代劳。反观我们的作业现状,一些和生活相联系、充满趣味,需要学生亲自实践的作业少之又少,这无疑对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二、理论支持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曾提出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人的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由八种智能组成的一组能力。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吴忠豪教授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也提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进行练习设计时,我们应当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练习。”
这对于我们教师的启发是:教师应建立新的作业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掌握学生的特点,改变过去“一刀切”的方式。在布置家庭作业上,应努力做到因材施教,采用分层作业的形式,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
三、具体操作
1、了解班级学生情况
教师应充分了解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智力水平、思维灵活程度等。进行分层时,可以分为甲、乙、丙三个小组。其中甲组是学习能力较好的优等生,约占班级人数的20%,B组是学习能力普通的中等生,约占班级人数的60%,C组是学习能力较弱的后进生,约占班级人数的20%。为避免让后进生产生灰心丧气厌学的情绪,教师应该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讲清道理,提前告知全班,这种分组只是暂时的,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进步的学生上升一个等级,而退步的则要暂时降一个等级。在分组时,让学生先自我评估,自愿选择层次,再由教师合理分析,做个别调整。这样便可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在全班形成互相鼓励、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氛围。
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类型的家庭作业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分层布置作业时,也应该要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设计多种形式的、有梯度的分层作业,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对家庭作业的热爱与兴趣。
在作业布置中分清层次,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际选择难度不同、类型各异的作业。一般可以将作业分为A、B、C三个层次。
A这个层次的作业主要面向学有余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应尽量减少重复抄写的作业数量,让他们在完成指定题的基础上,可对课文内容进行改写、续写、扩写,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消化,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加强创造性思维。或是对课外某篇文章进行赏析、资源收集、动手制作等实践题,以丰富学生的学识,开拓学生的视野,赢得充裕的学习时间。
B类型的题目主要面向班级中的大多数学生,作业结合本学段知识,难度适中。学生在完成难度适中的指定题目后,可以尝试自我挑战A类学生的作业,挑选其中的一道完成,激发他们力争上游的自信心。
C类型的题目主要面向班级中能力较弱的后进生。作业主要以课内基础知识为主。作业量要减轻,难度要降低。不要求他们大量反复的抄写,而是要求尽力记住。对于C类的学生,教师应尽量安排个别辅导、单独检查。并安排优等生与他们结成互助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帮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当面临一些课文中较难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应课堂上多提问,并且帮助他们以理解为主,不要大量机械抄写。
四、评价与激励
在评价与激励时,对三类学生的作业应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评价。对优秀学生从严,对后进生评价放宽。优秀学生与本组学生进行评比,不止比作业的速度与正确率,更要比书写认真的程度。这样一来,在本组中营造了竞争的良好氛围,激发了优秀生的进取心。对中等生的作业,在完成了基本作业之后,如果能挑战A类学生的作业,认真完成并作对的也能积攒得分,获得老师的鼓励。而后进生之间形成了相互评比的机制,使得后进生不再觉得自己永远是落后的,更明白获得老师的夸赞,取得小组第一名也是非常有可能的,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树立了学习自信心。
总之,在教学中采用分层布置作业,教师能够关注个体的差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对完成作业的兴趣。使得学生“愿意做,乐于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