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阅读心得
(2013-05-15 09:31:43)分类: 小荷尖尖 |
《圣经•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阅读心得
克拉玛依市南湖小学 牛绍华
论 爱(此为原文)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
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在圣经中,处处都可以读到“爱”,可以说,“爱”是贯穿整个基督思想的一条主线。每当我在阅读到这段文字时,整个心灵都会为之悸动,于是便反观自己,是否做到了用“爱”来生活,用“爱”来指导自己的思想、言语和行为。我发现,这确实是一个很高的标准,如果有谁在躬亲实践中做到了,那便是贤达之人。但若做到其中的几点,便会内心平静而无悔恨。
在这段文字中,“爱”的含义是包罗万象的,是人间一切美好品行的荟萃,我能读出的大概就有:善良、慷慨、谦卑、忍让、正直、希望、赤子之心、舍己为人、做好自己的事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等。“爱”又是世间一切真、善、美的奠基,倘若我们常怀揣功利心去做事,没有一颗爱心、感恩之心、谦卑之心,那么会怎么样呢?利欲熏心的人很难获得真正快乐并传达快乐,因为不满足自己现在的拥有,故很难珍惜当下,既妄自尊大又显得行为浮躁,斤斤计较,行为处事很难坚持长久。这样的人际关系,我想也是不合时宜的。只求自己的益处,不会包容同事的过失,不会悦纳他人的长处,锱铢必较,所以人与人之间总是欠缺和谐的。这都不是生命的价值所在。
我认为,生命的价值在于永远都怀揣一颗敬畏、谦卑的心、感恩的心和赤子之心,尽自己所能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把最终的成败看轻一些,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过程中去,收获自身能力的增长,道德的完善和灵魂的救赎。如此勤勉踏实做事之人,成功大多定会青睐之,并且内心又是如此豁达坦荡,不至于因为失败的缘故令意志消磨,信心颓废。很感激命运的安排,让我从事了教书育人的行业,使我有机会在知识的传播和人格的塑造中荣耀并坚定自己的信仰!
教师,尽管身处此行的同人都有感触,也许并没有社会所赋予的定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样尽善尽美,但它的确随时在散播着爱,这是一个比其他职业每天都要有更多的机会去亲历爱的工作。所以,我时刻在提醒着自己,切勿因为工作的琐碎和压力而背弃了爱——这一教育的初衷。否则自己无异于教书的机器,就如《论爱》中所言——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那些嘴角漾着童年纯真笑容的孩子,是自己青春里一份份最美的礼物,请尽量不要用成年人那些古板的世界观,是非观去苛责这些涉世尚浅孩子。宽容一些,耐心一些,是不为过的。在爱的冠冕下,让我们带着纯净的教育梦想去看护好他们,引导好他们吧!各位教师们,如果我们能无悔地说,我们所做的一切是真正用爱的名义为正在成长的生命传播智慧,让礼义廉耻在一代代血脉中流传下去,使孩子无论能力大小都能够平等地收获健全的人格,那么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欣慰的呢?各位教师们,愿爱的荣光在我们彼此心中长存。人生旅途中带着爱上路,就会自然肩负起对生活,对工作一份不可亵渎的责任,肩负起提醒自己——切莫每当心智混淆时,就把无辜孩子残忍地当作考高分筹码的无知。尊重并敬畏身边每一个生命,无论它是强大还是柔弱。驾驭好自己每时每刻都在涌流的情绪,用爱筑起约束堤坝,不至于伤及他人。各位教师们,正如同一切优秀德行需要切磋琢磨般的砥砺一样,教书育人离不开温文尔雅的性情,离不开仁者爱人的品质,它期待着我们用爱心去渗透,用耐心去守候。爱的教育,就像静听孟春时节在幽涧翠谷中一朵朵花蕾初绽,施爱者内心里懂得何时盛开才算最美,所以,他永不会强求整齐划一,而是注重在耕耘的岁月中点滴积淀,对每一位孩子尽可能地因材施教,争取让每个有差异的个体获得没有任何差异的尊重与信任。
教育永远都是朝阳产业,因为大凡爱的地方就会升腾起希望。正如同李吉林老师一样,即便垂暮之年,仍倾心教坛,手不释卷,那么收获的将永远是心灵的青春和生命的延续。亲爱的老师们,让我们带着一份抛去功利的真爱走进我们的学生,走入我们的课堂吧!我多么期待咱们幸福家园南湖小学的教育既能从爱的原点坚定出发,又能使学生在将来人生的道路上,无论经受怎样的历练和淘洗后依然相信爱,并懂得如何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