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命题的变化反思我们的教与学
高记平
2021年高考已经结束一周多了,因为高考题答案没有公开公布,大家对高考情况反映似乎很平淡,但是,高考命题的一些变化却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说:“今年的高考命题坚持了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引导,深化基础性、优化情境设计,强化了关键能力考查,增强了试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特别是引导学校和学生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加强教考衔接,充分发挥高考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一线教师和考试中心的专家共同的感受是:今年的试题体现了“三反”,反套路、反刷题、反死记硬背。高考试题发生变化所体现出的特点,无疑对教学和应对高考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对于专家的话要全面理解,要立足本校的实际情况去理解,不可简单地套用这些观点指导教学与复习。
死记硬背是简单初级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中若仅仅停留于此,则是愚蠢的,因为这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反对死记硬背,但不能反对记忆,不能倒洗澡水时连婴儿一起倒掉。记忆是学习的基础,没有了记忆就不可能学好知识,更谈不上创造力的形成。要加强记忆力的训练,大量记忆,积累知识。要用心记、经常记、反复记、牢记,在理解中记,在运用中记。当然了,学习过程中绝不能止于记忆。我们学校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学生普遍不重视记忆,教师没有主动采取有效措施指导并严格要求学生牢记基本知识,学生不愿意花时间记忆,对基本知识记忆不全面、不准确、不牢固。这些表现的实质是不重视基础,可我们却口口声声说要重视基础。因为没有大量的记忆,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也就妨碍了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形成。因此,反对死记硬背却不能反对记忆。
反对机械刷题,但不能反对大量做题训练。学生考试就是做题,做题是思维能力运用和发展的过程。大量的做题训练,能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思考问题的速度加快。当然,要反对机械地刷题。机械刷题,囫囵吞枣,只求数量,不求质量,不总结,不提炼,不仅不利于思维能力发展反而会产生思维惰性。我校考试成绩难以大幅度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平时训练不足,学生做题少,反应慢,手生,“题感”“考感”不强。不能简单的反对刷题,要鼓励学生刷题,刷高质量的题。事实证明,学生大量的训练,即必要的刷题,能使学生思考问题的速度加快、思维缜密,使学生能够更加熟练运用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应试能力得以提升。
2021年6月19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