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培养计算能力的案例与反思
(2017-05-27 10:56:11)
标签:
教育 |
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及教材内容的特点,我设想在复习阶段完成两步(包括含有小括号与不含小括号)混合运算以及不含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复习,为本课例题的教学打好基础,然后将例题直接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凭借已有的认识进行试算,再交流总结算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让学生在品尝获得知识的乐趣的同时更明确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然后通过生动有趣,富有层次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2、
3、
教学过程:
一.
1.火车接龙
30×15
〖说明:按照惯例首先进行口算练习。快节奏的口算训练在训练学生的心算能力的同时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有效实现了从课间到课上的注意转移,让学生快速进入角色。〗
2、考考你的眼力(说出先算什么,教师画横线表示出运算顺序)
(1)15—6+9
二、导入新课
师出示:300—120+25×4,现在我们一起再来看这一题,你能说出完整的运算顺序吗?
指名答后师要求改变运算顺序:听清楚,现在老师想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最后算减法,该怎么办?
三.探究新知
1.把书本翻到37页,独立在课本上尝试练习,把先算的部分用横线画出来,再脱式计算。
2.指名板演
师生讨论交流,看看是否有错,错在哪里?
学生说出解题过程:
问:通过计算,对于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运算的运算顺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吗?
3.小结: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在进行括号内或括号外的运算时,还要遵循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说明:将探究新知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呈现出本课的例题之后,学生就开始独立进行尝试计算、讨论交流,自主归纳、最终得出结论。在其间学生品尝到了获得知识的乐趣。尤其对于一些中下等的学生,在这一环节也“跳一跳摘到了果子”,其获得的成功体验自是喜形于色。〗
四.巩固练习
1.我出题,你来说(说出下列算式的运算顺序)540÷(30×15÷50)
2.计算诊所(改错: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考考你:自己写有一个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你能马上计算出来吗?
4.能力空间:(1)37加上29乘3的积所得的和,再除以4,商是多少? (2)58乘以20减去78除以13的差,所得的积是多少?
5.解决实际问题: 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54人参赛,四年级参赛的比三年级多7人,五年级的参赛人数是三,四年级参赛总人数的2倍。五年级有多少人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