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与热血的碰撞——“复盘”2010国乒直通莫斯科(上)

自2006年刘国梁创新搞了国乒“直通不莱梅”,至今已有12个年头。
最精彩惨烈的一次,当属2010年“直通莫斯科(世锦团体赛)”。其过程起伏跌宕一波三折,冷门迭爆出人意料,惊心动魄荡气回肠。那次“直通”的结果,加速了国乒新老交替的步伐,甚至改变了乒坛的格局,堪称“直通”之经典。
在此,渔樵将2010年直通莫斯科做一次“复盘”(围棋术语),与球迷朋友们分享。
根据2010年1月初国际乒联公布的最新世界排名,中国男队有八名选手进入前15名:马龙(1号)、王皓(2号)、马琳(3号)、王励勤(4号)、郝帅(7号)、陈玘(9号)、张继科(12号)和许昕(15号)。
“直通”的规则是:进行三阶段的选拔赛(采用单淘汰赛制),每次均有八人参加,三个阶段的第一名,获得去莫斯科门票。另外二个名额,则由教练组(领导)指定,即“保送”。
——规则乃先“民主”,后“集中”,“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混搭,即“双轨制”。
2006年不莱梅,2008年广州,两届世锦团体赛,中国队男团“五虎将”都是王励勤、马琳、王皓、陈玘和马龙,阵容一模一样。
马琳、王皓、王励勤分别是08年北京奥运会金银铜牌获得者,王皓、王励勤、马琳又是09年横滨世锦赛的冠亚季军,征战多年,功勋卓著,乃圈内外公认的国乒三大主力。
马龙是新生代中的佼佼者,乃重点培养对象,整个09赛季,虽然大赛拿了两个第三名(横滨世锦赛半决赛不敌王皓,世界杯半决赛输给萨姆索诺夫),但凭借亚锦赛包揽(男团、男单、男双、混双)四项冠军,亚洲杯冠军,苏州、丹麦、新加坡、韩国四站公开赛冠军,以及不久前收官的国际乒联年终总决赛冠军,排名飙升至世界第一。马龙技术全面无明显漏洞,上两届世锦团体赛马龙太年轻,出场机会并不多,主要是跟在“二王一马”三位老大哥身后感受大赛气氛,跑跑“跑龙套”;如今22岁了,日趋成熟,上升势头迅猛,完全可以担当重任。
按领导的本意:上届的男团阵容(马琳、王皓、王励勤、马龙、陈玘),这回只做个“微调”,即“留四换一”。
刘国梁估计:
一,马龙极有可能第一阶段就脱颖而出,率先拿到一张莫斯科门票。万一龙仔第一阶段有个闪失,第二阶段出线还是希望最大。
二,“二王一马”,虽然王皓近况不佳,马琳08年后开始慢慢走下坡路,王励勤持续一年多状态低迷,但终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三员大将倘若发挥得好,能有两人在三个阶段的选拔赛中“突围”(当然这种可能性的几率极低),那么就太OK了,剩下的那一位“保送”。
——两张“绿卡”,用一张还能剩一张。最后一张到底给谁,届时可以灵活掌握。
倘若,“二王一马”只有一人成功“突围”(这种可能性较大),那么剩下的两位最后一起“保送”。
——这样,两张“绿卡”全都用在刀刃上。
因为领导手中握有“杠杆”,政策可以向重点项目(即心仪的队员)倾斜,进行最佳资源调配,“直通莫斯科”的方案可谓周密严谨,万无一失。
一切均在掌控之中。
或许,国梁和国乒管理层的其他成员,心里都这么认为。
第一阶段“直通”2月5日至6日在厦门打响。
参赛的八名选手是马龙、王皓、马琳、王励勤、郝帅、陈玘、张继科和许昕(以各自的世界排名为序)。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乒羽中心主任刘凤岩,亲自到场督战。
揭幕战,自然由排名世界第一的马龙首先亮相,迎战八人中排名最靠后的许昕。一开始两个小伙子就你来我往,打得难分难解,场面精彩纷呈。还没有参加过世锦团体赛的许昕,赤脚不怕穿鞋的,虽先输两局,却连扳三局,逆转淘汰了赛前夺魁呼声最高的马龙,爆出第一个大冷门。
第二场,32岁的王励勤出场,对阵比他小了整整10岁的张继科。二人对冲对拉,时而重拍扣杀;这边正手稍有优势,那边反手(拧拉)略占上风。藏獒几次退台放高球,大力居然一个也没有打丢。亦是打满了五局,王励勤最终艰难胜出。
第三场,上两届世锦团体赛一直“打酱油”的陈玘,与多次世界大赛的双打搭档马琳“火并”。激战四局,陈玘以3:1淘汰了近来因“后院失火”烦心事缠身的马琳。
第四场,郝帅挑战横滨世锦赛冠军王皓。几次大赛(单项世锦赛)表现一直不温不火的郝帅,打得顺风顺水,比分一路领先,很快就直落三局,零封身子已明显“发福”的王皓。
第一场半决赛,许昕再接再厉,在这场上海同城德比之战中,打得酣畅淋漓,以3:0完胜老大哥王励勤,昂首闯入决赛。
——先后将世界乒坛新老一哥马龙、王励勤斩落马下,年龄最小的许昕再爆冷门。
另一场半决赛,打满了五局,郝帅3;2险胜陈玘。
决赛,许昕的手感依然良好,打得有章有法,以3:1力克郝帅,勇夺冠军,率先抢得第一张飞往莫斯科的机票。
——赛前,郝帅的主管教练肖战给弟子训话,“你已经27岁了,你拼的是命,人许昕拼的是青春,就看到底谁拼过谁”。纵观整场比赛,郝帅果然是玩命的在拼,但他也只是第2局和第3局给许昕制造了一些麻烦,却在领先时没有稳住阵脚,趋于保守,错失良机,最终与莫斯科失之交臂。
赛后,刘国梁对媒体说,“作为主教练,我对比赛能出现冷门非常高兴。只有这样,才能看出主力队员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年轻球员还有多大的可塑性”。
——由于刘国梁赛前曾公开宣称,“马龙第一个直通的希望最大”,结果第一个“突围”的却是事先并不被看好的许昕。预言家“八卦”失灵,心里多少会有点儿打鼓,生怕人家说他“打脸”。
3月10日,中国乒乓球男队“直通莫斯科”队内选拔赛第二阶段比赛在哈尔滨拉开战幕。还是八人淘汰赛。因许昕已跳离“苦海”,空余出的一席,由在队内9—16名的选拔赛中夺冠的雷振华递补。
按照惯例,率先出场的还是头号种子马龙,对阵厦门站功亏一篑的郝帅。比赛从开局便陷入胶着状态,马龙先是以12︰10拿下首局,以11︰13丢掉第二局。随后的两局,双方又以11︰5平分秋色。决胜局马龙更胜一筹,打得积极主动,11︰5将对手淘汰。
第二场,陈玘的对手和厦门站一样,还是马琳。马琳首局明显对不上节奏,被陈玘打到0︰9落后。第2局第3局,奥运冠军慢慢找回了感觉,死死将比分咬住,坚持到了决胜局,最终马琳还是遗憾告负。
第三场,王励勤迎战张继科。这是二人在40天内的第三次交锋。第一阶段厦门站,王励勤赢了张继科。半月前的卡塔尔公开赛,王励勤在国乒六大主力全部参赛的情况下问鼎男单,结束了连续33个月的“冠军荒”,决赛的对手正是张继科。因此大力本站的表现颇为引人关注。然而谁也没有想到,面对来势凶猛的张继科,王励勤显得办法不多,一直陷于被动,很快便以0比3败下阵来。
第四场,王皓与雷振华过招。自09年全运会夺冠后,王皓还没有染指过任何一个单打桂冠,外战失利场次已达到了罕见的六次,因体重问题也几次被刘国梁警告。首次上场的雷振华不够自信,导致发挥打了折扣,王皓精力集中,调动的较快,遂以3比1趟过“雷场”。
马龙对陈玘的半决赛率先进行。无论外战内战,二人已有一年不曾交手。开打后均发挥正常,陈玘敢于搏杀,而马龙来回相持球占上风,比分一直很接近,结果马龙有惊无险以3比1拿下。
第二场半决赛,张继科对王皓。首局,王皓以2︰11溃败,尽管第2局王皓以11︰8扳回一城,但接下来很快就连失两局,彻底葬送了第二次直通的机会。
——刘国梁对王皓很失望,面对直播镜头撂出狠话,“输球可以,但不能输人,尤其精神不能输!无论从两个人的对抗,还是他个人的投入程度,王皓在第1局和第3局都处于放弃状态,这才是最大的问题。如果还继续吃老本的话,可能连2012年竞争的机会都会失去!”
决赛是一场的青春对决。22岁的马龙,早在四年前的不来梅就成为国乒最年轻的世界冠军。同样22岁的张继科,却还没有入围过团体赛阵容,甚至连世乒赛单打都不曾参加过。在两人以往的交锋记录中,张继科处于绝对下风。
与之前一样,张继科选择了黑色T恤衫,他希望自己当一匹黑马。
开局,张继科以8︰1领先,马龙很快将比分追成了8︰9,10平,张继科连得两分,艰难拿下。易地再战,马龙以6︰0奠定优势,以11︰4将大比分扳平。第三局,张继科调整状态,以11︰6再度拔得先筹。马龙第四局以11︰9涉险胜出。决胜局中,张继科以10︰7一举拿到赛点。但此时的马龙丝毫没有放弃,顽强地将赛点一一化解,并以11:10反超。关键时刻,张继科心态平衡,出手果敢,连取3分,锁定胜局,
拿到了第二张飞往莫斯科机票,张继科兴奋不已,他大吼一声,躺倒在地挥舞双拳,随即起身,与场边的主管教练肖战击掌相庆。
——藏獒不同于他人的“嚣张”的庆祝方式,由此可见一斑。
担任这场球的直播解说嘉宾刘国梁主教练对张继科大加赞赏,“他的表现非常完美、值得竖起大拇指”。
“近几年来都没看过这么紧张、这么激烈、这么高水平的对抗,这场决赛体现了目前中国队最好的水平。无论是赢了的张继科,还是输了的马龙,两人在场上的表现都无可挑剔。从技战术能力、意志品质、场上的精神面貌,包括处理关键球的合理性,都表现得非常好,体现了两个年轻人蓬勃向上的精神,让我感觉非常欣慰。”
话虽如此,但一个从未遇到过的难题却摆在了他的面前。
厦门、哈尔滨两次直通结束后,许昕和张继科率先获得了世锦团体赛参赛资格,造成了局面“失控”;第三阶段直通,以及教练组手中的“保送”名额,加起来也仅剩三个,马龙、王皓、马琳、王励勤(按世界排名为序),已注定起码有一人(弄不好会有两人),去不了莫斯科了。这“尴尬”的局面该如何收拾?刘国梁感到很头疼。
马龙?
团体冠军他已经拿过两次,但都是“蹭车”,今年莫斯科世锦赛准备让他挑大梁。本站选拔赛期间,马龙曾表示,希望能靠自己拿到名额,言外之意是他不想享受教练组的“优惠政策”。然而对马龙来说,机会仅剩一次了(第三阶段大连站如果不能出线,他被“保送”的几率极低),能不能抓住最后的机会完全取决于他自己。
王皓?
2004年,王皓凭借着在多哈世锦团体赛上的出色发挥,跻身于国乒“三剑客”,且连续三届团体赛一分未丢。不承想,6年后的莫斯科,竟然需要为一个参赛资格而饱受折磨……
王励勤?
世锦团体赛已经打了五届,尤其是不莱梅战役砥柱中流。尽管年过而立,但堪称是国乒训练最为刻苦的楷模。他的勤奋和付出,就连小他十几岁的年轻队员都自愧不如。卡塔尔一冠令这位32岁的老将状态呈现回暖态势,但本站完败刚刚两胜的张继科却又让人心生疑虑。
马琳?
同王励勤一样,马琳也是从2000年第45届世乒赛中开始成为团体赛“五虎将”中的一员,为中国队连续捧得四次斯韦思林杯立下汗马功劳。08年北京奥运会夺冠后状态急转直下,还不曾拿过单打冠军。家庭琐事的缠身,也让他有所分心。不过对于马琳来说,经验和把控比赛的能力,乃是他最大的砝码。
辗转反侧,刘国梁思来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