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渔樵话红楼——贾府兄弟姐妹排行为何“双重标准”?

(2017-01-06 23:11:05)
宁荣二府,即贾家的嫡系,共有三房:宁国府的贾敬,荣国府的贾赦和贾政。
贾敬有一子一女,儿子贾珍,女儿贾惜春。
贾赦亦有一子一女,儿子贾琏,女儿贾迎春。
——第二十四回,贾赦偶感风寒,宝玉去隔壁(荣国府中间隔有一道墙,一边是贾政这一房,另一边是贾赦)探望伯父,在伯母邢夫人房里突然又冒出个贾琮,五六岁的样子,很顽皮,“黑眉乌嘴”的。听邢夫人的口吻,是贾赦的妾生子。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由“贾敬主祭,贾赦陪祭,贾珍献爵,贾琏贾琮献帛,宝玉捧香……”贾琮分明还是贾赦的儿子。但后来不知怎么搞的,贾赦的这个小儿子让曹雪芹给写“丢”了,大约才过了一两年,贾琮突然长成了二十几岁的成人。到了第七十五回过中秋节,宁荣二府嫡系成员在大观园里开家宴,男丁唯有贾琮一人不在场,此时他已是荣府旁系某家的少爷,不再是贾赦的儿子了。
贾政这一房子女最多,三男二女。长子贾珠,长女贾元春,次子贾宝玉,次女贾探春,三子贾环。
两府嫡系的“玉”字辈兄弟有五人:珍、珠、琏、玉、环。姐妹有四位:元、迎、探、惜。
——若硬将那个“神出鬼没”、时有时无的贾琮也算进去,勉强正好凑够十人。


“玉”字辈的弟兄都是各房单独排行。

贾敬子贾珍,宁国府所有的人,上上下下都称其“大爷”,称他的妻子尤氏“大奶奶”。荣国府这边的人,则称贾珍为“珍大爷”,称尤氏“珍大奶奶”。
——如同当代军营,称呼本单位的军政首长无须带定语,直呼其“连长”、“副连长”或“指导员”即可。而称呼兄弟单位的领导则要带定语,如“李连长”(“一连长”、“三连长”)、“赵副连长”或“张指导员”。
贾赦子贾琏,除了妻子凤姐、侍妾平儿,贴身小厮和他们房里的丫鬟女仆,直接呼其“二爷”;府里其他的人都称他“琏二爷”。因贾琏夫妇不跟父母(贾赦、邢夫人)住一起,在叔叔贾政这里帮着料理日常家务,叔叔家中也有个二少爷(宝玉),贾琏这个二少爷前面若不加个定语“琏”,两位“二爷”容易混淆。倘若贾琏、贾宝玉同时在场,有人喊“二爷”而不带“琏”或“宝”字,哥俩很可能会一起答应。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明确交代了贾琏是贾赦的次子,所以称之“二爷”。贾琏上面应该有个亲哥哥,同父同母或同父异母,但未长大成人,幼时就夭折了。
贾政的长子贾珠,活了二十来岁,娶妻(李纨)生子(贾兰)后不久就一病身亡。偶尔,遗孀李纨会提起他,眼泪汪汪的,称其“大爷”或“你珠大爷”。
贾政的次子宝玉,人称“二爷”或“宝二爷”。
——但他房里的几位大丫鬟(晴雯、袭人等),经常是直接就叫自己的主子名字,“宝玉”。这并非这些丫鬟不懂礼数,而是老太太贾母再三叮嘱的,“下人”尽管直呼其名,别叫“爷”,这样方可保佑宝玉平平安安长大成人。就像乡村贫寒人家,故意给男孩子起“狗剩”、“猫蛋”之类比较粗糙的名字,容易养活些,吉利
贾政的幼子贾环,人称“三爷”。
“玉”字辈的姐妹们却是“大排行”,即三房搁在一起排。
贾政的长女元春,称“大姑娘”(大小姐),因册封了贵妃,更多的时候称其为“娘娘”。
贾赦的女儿迎春,称“二姑娘”。
贾政的女探春,称“三姑娘”。
贾敬的女儿惜春,称“四姑娘”。
显而易见,少爷小姐采用了“双重标准”。


中国的家族,兄弟姐妹排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大排行”,即叔伯几房的兄弟姐妹搁在一起排行,就像《红楼梦》元、迎、探、惜四位小姐那样。譬如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第三个儿子梅葆玖,家里人都叫他“小九”。

另一种是各门各户单独排行,就像《红楼梦》里贾政的三个儿子那样,贾珠为“大少爷”,宝玉为“二少爷”,贾环为“三少爷”。
两种排行,用哪一种都可以。但是同一个家族内,排行标准必须统一。而《红楼梦》在同一个家族里,却采用了两个不同的排行标准,其中究竟有何玄机?


第二回曹雪芹通过古董商冷子兴之口,交代“因史老夫人极爱孙女,(所以)都跟在祖母这边”。似乎,因为四个孙女自幼就一直跟随祖母生活,所以姐妹们采用了不同于平辈弟兄们的排行标准尽管对此作了弥补”,但还是不能彻底厘清其中的“矛盾”。

首先,四小姐惜春是宁国府贾敬的女儿,只是贾母的远房侄孙女儿,与老太太没有血缘关系。叔婆算祖母,勉强可以通融。惜春刚出生时,按照习惯通常会被称作“大姑娘”(大小姐),毕竟她是贾敬唯一的女儿。即使惜春的生母(贾敬的续妻或小妾)孩子一落地就因难产而死,家中还有父亲、哥哥嫂子,自有奶妈仆人照料,贾敬也犯不着把刚出世的女儿交给堂弟堂弟媳(贾政王夫人)抚养。亲戚再好,总不如把孩子留在亲爹身边好。
还有迎春,他是贾赦唯一的女儿,刚一出生,通常也会被称作“大姑娘”(大小姐)。即使她的生母(贾赦的小妾)和惜春生母一样难产而亡,也很难想象贾赦会把女儿交与弟弟贾政夫妇抚养。即使这个倡议是贾母提出来的,贾赦也勉强点头同意,性格平和方正的贾政也不可能不顾及嫂子邢夫人的感受。作为公爵夫人,嫡母,难道连丈夫唯一的女儿都不愿意抚养?这个不贤不慈的“恶名”她不堪承受,她的身份决定了她不可能不在乎自己的公众形象。
再则,迎春诞生之时,贾赦只有贾琏、迎春两个孩子(贾琮比迎春小,几年后才出世)。生惜春时,贾敬也只有贾珍、惜春两个孩子(贾敬一辈子就两个孩子)。那个时代讲究多子多福,豪门望族的男主人通常妻妾成群,两个孩子按说已经很少了,两位公爵老爷为什么却不约而同地把自己唯一的女儿交给弟媳王夫人抚养呢?分明又不差钱,即使生下十个八个、一个班、一个排,照样养得起。况且迎春、惜春的生母若都死于难产,概率也极低。
所以,贾赦和贾敬分别将迎春、惜春交与贾政夫妇抚养,并按照贾政的大女儿元春来排行,于情于理都很难说通。


渔樵以为:按照曹雪芹最初的构思,元、迎、探、惜四姐妹都是贾政的女儿(同父异母)。但动笔之后,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他的思路渐渐有了些许调整(这一点渔樵深有体会),于是先后将迎春放在了贾赦的名下,将惜春放在了贾敬的名下。因为曹雪芹病故《红楼梦》没有写完,没来得及系统整理仔细校对,便留下了种种“蛛丝马迹”——

一:第二回黛玉进贾府,先见了拜外祖母与两位舅母,贾母吩咐:“请姑娘们!今日远客来了,可以不必上学”。不一会儿,三个奶妈并五六个丫鬟拥着三位小姐登场。曹雪芹这样描写,“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装束”。迎、探、惜如此穿戴打扮,很像亲姊妹。
二:第二十二回制灯谜,贾母、贾政、宝玉一席,王夫人、薛、林、史一席,迎、探、惜一席;李纨、凤姐里间又一席(儿媳、侄媳礼当回避)。酒过三巡,贾母便撵贾政去歇息。贾政陪笑道:“今日听老太太这里大设春灯雅谜,故备了彩礼酒席,特来入会。老太太何不将疼孙子孙女之心,略赐与儿子半点?”贾母笑道:“你在这里,他们都不敢说笑,倒叫我闷的慌。”儿子言之有理,贾母便出了个谜,让贾政猜: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贾政知道是“荔枝”,故意乱猜,罚了好些东西;然后也念了一个灯谜让贾母猜: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打一用物。并将答案悄悄告诉宝玉,宝玉又悄悄告诉了贾母。贾母道:“砚台”。贾政笑道:“到底是老太太,一猜就中。”并回头命人献上贺彩。贾母心中甚喜,遂命:“给你老爷斟酒!”于是宝玉折壶,迎春捧杯。迎春是侄女,可是这情景倒像是姐弟俩给父亲敬酒。若论亲疏,应该由探春折壶,宝玉捧杯才对。
三:第二十三回,夏太监到荣府传达元春口谕:宝玉与众姐妹入大观园居住。贾政遂派人来叫宝玉,嘱咐儿子几句注意事项。宝玉来到母亲房,只见贾政和王夫人炕上对坐,迎春、探春、惜春、贾环在椅子上坐着。见他进来,探春、惜春、贾环都站了起来。迎春是姐姐,当然不用起身。这场景分明是“其乐融融”的一家人。
四:第二十四回贾赦小恙,迎春、探春、惜春一起过去探视,然后与邢夫人吃了一顿饭,姐妹们就一起回来了。这程序纯属侄女探望伯父的节奏。清朝以“孝”治天下。迎春此时已经十五六岁了,若是女儿,应该留下侍疾才说得通。
类似的场景很多,不再一一举例。


巴金先生创作《家》的时候,不少情节都借鉴了《红楼梦》。巴老也注意到了渔樵所说的问题。所以觉新这一辈堂兄弟姐妹都按照大排行同一标准,如长房的觉新是大少爷,觉民是二少爷,觉慧是三少爷;三房的觉英是四少爷,四房的觉群是五少爷……三房的淑英是二小姐,长房的淑华是三小姐,五房的淑贞是四小姐……

从此,中国类似的小说,大家族的兄弟姐妹排行再也没有“双重标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