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乒乓群英——江嘉良

(2013-02-18 20:03:55)
标签:

乒乓

体育

江嘉良

吴玉芳

瓦尔德内尔

一代球王江嘉良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体坛星光熠熠,孙晋芳、郎平、汪嘉伟、李宁、童非、聂卫平、郭跃华、曹燕华、朱建华、陈肖霞、高敏……毋庸置疑,乒坛最耀眼的那颗星当属江嘉良。

江嘉良凭借英俊的相貌,偶像的气质,高超的球艺,辉煌的战绩,使亿万球迷为之倾倒,更是无数少女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其举手投足,自有一种玉树临风的飘逸和漫不经心的潇洒。他的人气指数,丝毫不亚于新世纪的体坛“四大金刚”:姚明、刘翔、丁俊晖、孙杨。

 

江嘉良,广东中山人,1964年3月3日出生。身高175公分。

他7岁学打球,9岁进省体校,13岁进广东省队,15岁入选国家队,是当时国家队中最年轻的男选手。

1983年4月,东京,第3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19岁的江嘉良首次亮剑世界大赛。他在团体赛中担任中国队的主将,取代施之皓,与蔡振华、谢塞克组成了新的“三驾马车”。从复赛到半决赛、决赛,他阵阵上场且一盘未失,中瑞决战他先后战胜阿佩伊伦、瓦尔德内尔,是中国队夺得男团冠军的头号功臣。

男子单打,中国选手高歌猛进发挥出色,郭跃华、蔡振华、江嘉良、王会元包揽了四强。半决赛,江嘉良1比3负于郭跃华。男单决赛,郭跃华以3比1战胜蔡振华,成功卫冕。

江嘉良/谢塞克闯进了男双决赛,激战五局以2比3(决胜局20:22)惜败于南斯拉夫组合舒尔贝克/卡列尼兹,获得亚军。

——平心而论,这场男双决赛江嘉良打得很棒,只是搭档关键时刻失误太多,致使中国组合与伊朗杯失之交臂。

第一次参加世乒赛,江嘉良获得金、银、铜牌各一块。

同年7月,世乒赛上获得男团(没怎么上场)、男单、混双(与倪夏莲)三项冠军的老将郭跃华宣布挂拍。郭跃华先后获得第一届(1980年)、第三届(1982年)世界杯冠军,36届(1981年)、37届世乒赛冠军,共计四个男单世界冠军。

同年9月,世界二号种子、刚打完全运会的江嘉良(与黄文冠搭档获得男双冠军),携手世界一号种子、二师兄蔡振华,匆匆远征巴巴多斯第四届世界杯。(世界杯赛由世界前十二名种子及四大洲冠军共十六名选手参加,先进行小组循环赛,四个小组的前两名进入八强,再由三轮淘汰赛决出冠军)。小组循环赛,江嘉良负于南斯拉夫老将舒尔贝克,小组前三名积分均为二胜一负,因计算小分江嘉良未能出线,所以只能参加九至十六名的排位赛,最终分获得第九名。蔡振华获得第十名。瑞典人大获全胜,阿佩依伦捧走金杯,瓦尔德内尔、林德分获二、三名。

江嘉良、蔡振华“会师”后八名的“冠亚军决赛”(即争夺第九名),对于踌躇满志的他俩来说,多少有些尴尬。

世界杯的失利,无疑给江嘉良泼了盆冷水。尽管世乒赛半决赛他扮演了“清道夫”的角色,内心有些委屈,但不得不承认自己与郭跃华相比有着不小的差距,爆发力和大赛经验这两方面还不及大师兄。

他终于明白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1984年12月,第五届世界杯,江嘉良、蔡振华二度携手出征吉隆坡。江嘉良表现出色,决赛3比1击败南朝鲜名将金浣,获得他职业生涯第一个个人世界冠军。

 

1985年4月,瑞典哥德堡第38届世乒赛。

中国男队在小组赛曾遇到麻烦,江嘉良、陈龙灿、王会元与由金浣、刘南奎、安宰亨组成的韩国队打满了九盘,才以五比四涉险过关。

决赛仍在中瑞两家之间进行:江嘉良先以2比1击败阿佩依伦,又以2比0轻取林德,拿了两分;“秘密武器”陈新华先后削翻了林德、瓦尔德内尔,也拿了两分;陈龙灿战胜阿佩伊伦,拿了一分,五比0,中国队打得东道主没脾气,再捧斯韦思林杯。

在男单比赛中,江嘉良七战七捷,最后以3比0战胜队友陈龙灿,第一次获得世乒赛单打冠军。继“大侠”郭跃华之后,成为世界乒坛第二位集世锦赛、世界杯于一身的双料冠军。

瑞典组合阿佩伊伦/卡尔松,战胜捷克组合奥洛夫斯基/潘斯基,捧得伊朗杯。江嘉良/蔡振华,获得男双第三名。

——蔡振华本届世乒赛只参加男双、混双两个单项(未上团体和单打),与曹燕华合作获得混双冠军。回国后蔡即宣布退役,不久被公派到意大利,担任某俱乐部教练。

同年9月,佛山第六届世界杯。半决赛江嘉良负于波兰名将格鲁巴,最终获第三名。决赛,陈新华夺得冠军。

 

1986年5月17日,在体育界明星和文艺界明星“双星”联谊会上,江嘉良邂逅上海姑娘吴玉芳。吴玉芳因主演电影《人生》获得1985年第八届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看电影时江嘉良就对剧中刘巧珍的命运深感同情,恨不得走上银幕搧那个不知道怜香惜玉、始乱终弃的周里京(扮演男主角高加林)两耳刮子。如今见了本人,吴玉芳比银幕上更端庄雍容清纯可人,风流倜傥的乒乓球王子一下子被这位美丽的年轻影后深深吸引,那是一种柔弱之美,淡雅,宁静,平和,还有那么一丝无助,让人萌生爱意,让人顿生怜惜,刹那间他被“电”着了,有了一种要一生一世保护她的感觉。

回到宿舍,江嘉良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姑娘的身影老在他眼前晃动,怎么也挥之不去。几天后,江嘉良终于按捺不住,通过114台查询到了电影学院吴玉芳所在宿舍楼房间的号码,就赶紧打电话过去找她,吴玉芳以为接电话的同学开玩笑,并没有当回事,慢慢吞吞过了十几分钟才过去接,原以为对方等不及会把电话挂了,没想到江嘉良却一直在等。吴玉芳见江嘉良如此诚恳,多少有些感动,加上上次联谊会初次见面印象还不错,这才同意赴约。

于是,这对金童玉女开始了每周一次的约会交往。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从庄则栋、徐寅生、李富荣开始,到蔡振华,直到孔令辉、王励勤、马琳、王皓……中国男乒的小伙子们都热衷于找演艺圈的搞对象,似乎也成了中国男乒的一个传统。

 

1986年7月,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第七届世界杯。中国双龙江嘉良、陈龙灿一路顺风,会师决赛。

临开赛前,郗恩庭教练交给江嘉良一封信,这信是出国前总教练许绍发写的(许总没来特多城)。信中说“嘉良,提笔写这封信时我自己也很矛盾……”,“倘若你俩会师决赛请你让给陈龙灿,因为世锦赛、世界杯冠军你都已经拿过了,而龙灿尚未获得过世界杯……”许还在信中告诉江嘉良一个“秘密”:去年(1985年哥德堡)世乒赛男单决赛,陈龙灿输给他,亦是领导的幕后安排。

郗恩庭不无歉意地苦笑道,“如果你们俩未能会师决赛,我就把这封信烧了。”然后,轻轻叹了口气,转身而去。

江嘉良呆呆地捧着信,陷入沉思。这事对于他来说心有不甘,但又别无选择,这是国乒每个队员必须遵守的“潜规则”。况且陈龙灿又是自己的哥们,必须还这个“人情”。

江嘉良摇摇头,脸上并无任何忧伤神色。 

 

同年8月,汉城亚运会。中国乒乓球队遭遇滑铁卢,男女队双双负于韩国队屈居亚军。江嘉良、陈新华、惠均组成的中国队四比五不敌由金浣、刘南奎、安宰亨组成的韩国队,安宰亨(后来成为中国女队员焦志敏的夫君)一人全取三分。

男单八进四,世界冠军江嘉良遇到韩国新秀刘南奎的顽强阻击,前四局双方打成2比2平,决胜局江嘉良18:10领先时突然大脑短路,被对手连追11分死里逃生。男单决赛,刘南奎乘胜追击,以3比0轻取另一名中国选手惠均(亚运会每个协会只有两个单打名额),夺得冠军。

坐在许绍发身旁一直为惠均加油的江嘉良,此时追悔莫及。

 

1987年2月,新德里第39届世乒赛。男团决赛,江嘉良携手陈龙灿、滕毅,再次以5比0大胜瑞典队,蝉联男团冠军,捍卫了国球的荣誉。

——本届世乒赛江嘉良尽显王者风范,团体赛十四场全胜,未丢一分。

不料接下来的单打比赛风云突变,素有“乒乓天才”之称的瓦尔德内尔大发神威,四分之一决赛以3比0淘汰了中国选手陈龙灿,半决赛又以3比0轻取中国的滕毅,与先后战胜队友惠均、陈新华的江嘉良狭路相逢。

决赛打响,瓦尔德内尔挟连挫两员中国大将之余威,一上场便先声夺人,打得异常凶狠,很快以21:14拿下首局。第二局开局又一路领先,虽身处逆境江嘉良毫不手软,大胆运用突击抢攻战术,利用自身前三板的优势,连连侧身扣杀,很快追平并将比分反超,以21:18扳回一局。第三局江嘉良打得较为顺手,以21:11再下一城。第四局,孤注一掷的瓦尔德内尔加强了节奏变化,频频发台内短球,尽量控制江嘉良的前三板,并在对拉相持中伺机偷袭江嘉良的正手空挡,这一战术果然奏效,“小瓦”又将比分拉开,一直打到20:16,把江嘉良逼到了悬崖边上。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江嘉良临危不乱镇定自若,利用发球的有利轮次,大胆发球抢攻,每赢一分就大吼一声,然后跑步绕自己半场一圈,发球前又用坚定的目光注视着对手,这就在气势上压倒了瓦尔德内尔,一口气连得了四分,将比分追成了20平,最终以24:22艰难获胜。

全场观众如梦方醒,全体起立,暴风雨般的掌声经久不息。江嘉良激动不已,奋力挥舞着双拳,仰天长啸,又向热情的观众回赠了一个欧式飞吻,随即掩面而泣,他来到挡板前,教练和队友与他紧紧相拥。江嘉良脱掉早已湿透了的红色球衣,赤身躺倒在地板上,任凭英雄之泪尽情流淌。这感人的一幕令电视机前无数球迷为之动容。江嘉良也因此感动中国,成为亿万球迷心目中的英雄!

这场欧、亚两位顶尖高手的巅峰对决,堪称二十世纪乒乓球经典战役。双方斗智斗勇棋逢对手,技战术的运用,临场的发挥,都达到了极致,可谓精彩绝伦。整场比赛紧张激烈,一波三折,高潮迭起,自始至终扣人心弦,第四局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江嘉良时年23,瓦尔德内尔22,都正值青春当打之年,思路清晰,精力充沛。若给这场决赛打分,可以得98分,之所以未得满分是因为没有打满五局。之后,世乒赛十三场男单决赛,中国人七次夺冠(95年、99年、01年、05年、07年、09年、11年、13年),但这八场决赛都是“德比之战”,对于广大中国球迷而言,没了地球与火星的激情碰撞,没了势均力敌的荡气回肠,缺少了“鹿死谁手”的终极悬念和“提心吊胆”的感官刺激,其吸引力自然要打些折扣。由此推论,外国观众大概也不太感兴趣。欧洲人五次夺冠,其中有四场决赛(89年、91年、93年、97年)是欧洲“内战”,03年那场是奥地利选手施拉格对阵韩国朱世赫,对我们来说终究是“抱养的儿子去当兵”,不可能太关心。虽都不乏精彩之处,各有看点,但就整体而言,均未超过90分,都不能与39届这场男单决赛相提并论。唯有2000年悉尼奥运会孔令辉与瓦尔德内尔的金牌之战,能勉强与之媲美,可以打92分,因为那时的瓦尔德内尔已经35岁了,比孔令辉整整大了10岁,毕竟英雄迟暮廉颇老矣,过了巅峰期。

连续三届世乒赛(37、38、39)中瑞冠亚军对决,江嘉良每次都上场,前后拿了六分(每次均取两分,而且未失一分)。据不完全统计,三届世乒赛团体赛他总共贡献了42分,仅在38届对韩国队时输了一场,这一成绩超过了他所有的前辈(还有所有后辈);他还收获了三个男单世界冠军(世锦赛与世界杯,他还“放弃”了两次唾手可得的世界杯冠军)。作为一支队伍的领军人物,不仅需要在团体赛中有突出的表现,还需要有突出的个人成绩,二者齐头并进不可缺一。可以这么说,只有到了江嘉良时代,中国队才真正拥有了自己的领军人物。

1959年多特蒙德第25届世乒赛,容国团获得了男单冠军,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如同普罗米修斯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无疑具有划时代意义。但不可否认,容国团在两届世乒赛(25、26届)团体赛中的表现始终差强人意。26届至28届世乒赛,庄则栋作为三届男团冠军主力并实现了男单三连冠,但与他同时代的李富荣、张燮林、徐寅生也非常优秀,彼此在伯仲之间,在世乒赛团体赛中均有上乘表现,可谓群星璀璨同领风骚。1973年第32届世乒赛,郗恩庭拿了男单冠军,但他在两届世乒赛(31、32届)团体赛中均表现一般,不如队友李景光、梁戈亮、刁文元和许绍发給力。郭跃华先后获得两届世乒赛(36、37)、两届世界杯(80年、82年)共四个男单世界冠军,个人成绩最佳,但真正为男团夺冠出大力也就是34届世乒赛一届。35届中国队两负匈牙利丢冠,他前后各丢一分;36届中国队重新夺冠,全仗谢赛克、蔡振华、施之皓 “小鬼当家”,他上场次数不多;37届中国队成功卫冕,亦是江嘉良、蔡振华、谢赛克三位年轻选手挑大梁,他再次搭乘“顺风车”,如果称郭跃华是这一时段中国队的领军人物确实有点勉为其难,似乎对谢、蔡二人也不太公平。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双子星座”横空出世,先后摘取世界三大赛事的男单金牌,相继完成了个人职业生涯的大满贯,不过他俩在世乒赛团体赛中的表现并未超越庄则栋、徐寅生、谢赛克、蔡振华、江嘉良等前辈。 43届世乒赛中国队东山再起重捧斯杯,中瑞决战他俩都没有上场;44届世乒赛他俩才开始轮流担任一号男,虽成功卫冕,但八进四中瑞之战、半决赛中韩之战,决赛中法之战,他俩先后丢分,倒是一直稳坐第三台的老将王涛一盘未输;45届团体赛中瑞决战,“双子星座”共丢三分,致使中国队以2比3败北(从41届起男团比赛由原来先的九盘五胜制改为五盘三胜制),痛失金杯;到了46届世乒赛,刘基本上成了“板凳”队员,半决赛对阵韩国队时孔两战皆负,若不是刘国正顶住“寒”流,奇迹般地挽救了七个赛点,中国队连决赛的大门也迈不进。2001年后,王励勤陆续获得三届世乒赛男单冠军,但真正担任一号主力打团体,也就47、48两届,而且此时中国队已傲视群雄一支独秀,卫冕难度大大降低,故他在世乒赛团体赛中的贡献也未超越江嘉良。回顾国乒50多年的历史,就不难发现 “领军人物”的头衔江嘉良确实当之无愧。

时任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的许绍发曾经说过:江嘉良是中国传统的直拍快攻型打法最杰出代表,在快、狠、稳三个方面均达到了极致,动作亦大气漂亮,无人能够超越!

 

1987年7月,澳门,第八届世界杯赛。江嘉良、滕毅会师决赛,再次遵照领导的安排,江嘉良把奖杯让给了尚未染指过个人金牌的滕毅。

年底,江嘉良被中华总工会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并在1987年度“全国十佳运动员”的评选中荣登榜首。

 

1988年9月,汉城奥运会。乒乓球项目首次进入奥运大家庭。

中国军团出师不利,在举重、体操、射击、女排等预先估计的优势项目上相继失手,随着时光一天天推移,国人终于明白了:原来汉城不是洛杉矶(洛杉矶奥运会中国获15块金牌,汉城最终获5块金牌)。赴汉城采访报道的中国各家媒体,因无所事事,都把关注的目光转向乒乓球馆,遂有一位资深名记调侃道,“这奥运会好像成了世乒赛”。

男单小组循环赛,世界头号种子江嘉良七战七捷,顺利进入前十六名淘汰赛。四分之一决赛,江嘉良马失前蹄,以1比3负于瑞典选手林德;另一场四分之一决赛。陈龙灿以2比3惜败于匈牙利老将克兰帕尔,两员中国大将无缘四强。瑞典的瓦尔德内尔亦在八进四时输给了韩国选手金琦泽,被淘汰出局。

凭借天时地利与人和,东道主选手刘南奎夺得第一个奥运会男单冠军。他的同胞梁英子/玄静和获得女双冠军。中国组合陈龙灿/韦晴光获得男双冠军。陈静获得女单冠军。四块乒乓球金牌,中、韩两家平分秋色。韩国民众欣喜若狂弹冠相庆,中国球迷却(尤其是江嘉良的粉丝)满腹惆怅黯然神伤。

——江嘉良后来也承认,但凡在韩国比赛他怎么也打不好,命中注定汉城即麦城,这亦是无可奈何之事。故有球迷开玩笑说,江嘉良乃铮铮铁汉,硬帮帮,打遍天下无敌手,只是到了汉城就“疲软”。

12月18日,球场失意的江嘉良“情场得意”,与相恋了两年多的女友吴玉芳携手步入婚姻殿堂。

 

1989年4月,多特蒙德第40届世乒赛。

因缺少创新,中国直拍快攻型打法日渐被对手所熟悉,中国男队全线失利。男团决赛以0比5负于瑞典队,丢掉了保持达八年之久的斯韦斯林杯。男单四分之一决赛,江嘉良“输”给了队友于沈潼——领导本想让年轻的小将去冲一下,看能不能打掉佩尔森,于是江嘉良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场比赛倒在了自己人的“枪”下,失去了争取世乒赛三连冠的机会。江嘉良倘若能成功卫冕,便将成为继庄则栋之后,第二位连续三届夺得男单圣勃莱德杯的中国人,也就能永久保存此杯(复制)。

人生看似很精彩,人生其实很无奈。

——若干年后,江嘉良谈及此事,一向遇事豁达的他还是不能完全释怀。“虎老威尚存”,凭他当时的实力,半决赛与佩尔森五五开,若进入决赛与瓦尔德内尔也有一拼,卫冕并非没有可能。这次“让球”对于江嘉良来说可谓是“刻骨铭心”。

领导的决策不可能永远正确,他们想象的奇迹并未出现,半决赛于沈潼以1比3不敌佩尔森。最终瓦尔德内尔3比2战胜队友佩尔森,首次获得世乒赛男单冠军(1997年世乒赛,老瓦再次捧得圣勃莱德杯)。东道主德国组合罗斯科普夫/费兹纳尔获得男双冠军。就连混双冠军也被韩国选手刘南奎/玄静和夺走。自1959年容国团在多特蒙德首次夺取世界冠军后,中国男乒第一次颗粒无收,空手而归。

——同年9月,内罗毕。马文革获得第十届世界杯冠军,总算为中国队挽回了一点面子。11月,蔡振华结束了在意大利的援练工作,回国担任马文革的指导教练。

7月23日,25岁的江嘉良宣布退役,一代球王黯然告别了赛场,终结了自己的职业生涯(那时还没有国内联赛)。

一个属于江嘉良的时代结束了。

 

在江嘉良情绪最低落、最感寂寞的时候,是娇妻的温柔相伴和启发使他重新获得了信心。

习惯了聚光灯和荣誉,习惯了被当做“国宝”对待的江嘉良经常对着电话座机发愣,希望有人找他聊天解闷,那铃声却跟半途失语的哑巴似的整天一声不吭,他很失望。吴玉芳告诉他,这很正常,而你以前的生活是不正常的,“繁花似锦”那不过是暂时的现象,以往那些荣誉终究也是虚的东西,是身外之物,人不可能永远生活在鲜花与掌声中,一直光鲜亮丽漫步云端。茫茫人海终究是锦上添花者多,雪里送炭者少,应该坦然面对,像现在这样才是寻常人的真实生活,值得好好品味。

听了这番话,江嘉良豁然开朗,原先郁闷的心情顿时开朗了许多。于是他开始做家务,收拾房间;然后换上一件体恤衫,穿着沙滩裤,提着篮子去菜市场。路上行人看这位戴墨镜的帅哥很眼熟,可又不太敢确认,因为和电视里那个气宇轩昂的世界冠军似乎又不太像,终于有人抑制不住好奇心,过来和他打招呼,问他是不是江嘉良,通常他只是莞尔一笑,不置可否。回到家中,他套上围裙,像所有普普通通的丈夫一样,择菜洗菜,点火座锅,用心为心爱的妻子,也为自己,做一顿可口的晚餐。菜做好了,摆在餐桌上,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桌上还有一瓶红酒。年轻的丈夫很有成就感,双手托腮坐在餐桌前,等待着妻子从电影厂下班归来。一曲萨克斯《回家》在蜗居里轻轻弥漫,他胸臆间柔情荡漾,他觉得生活原本就该是这样,过寻常人的日子其实也蛮好。

不久,江嘉良远赴南洋,先后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执教。吴玉芳毅然辞去了电影厂的工作,陪伴夫君奔走天涯。91年10月,正在马来西亚当教练的江嘉良他还以“票友”身份玩了一把,参加了在吉隆坡举行的第12届男单世界杯赛,获得第九名。94年他回国经商,定居上海浦东,以后还办过乒乓球俱乐部,又在南京大学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兼职香港无线电视台体育节目评论员,巴塞罗那、亚特兰大、悉尼、雅典、北京,五届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他都亲临现场,直播讲解并做专题采访。流利的英语,地道的广东话,由于他本人是资深内行,在圈内又有熟络的人脉,使他的工作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加上他依旧活泼俊朗,所以他的节目深受香港观众(尤其是中、轻年妇女)的喜爱,被誉为“师奶杀手”。他主要的精力自然是用来打理他的公司,房地产、装修、建材,涉及的行业还不少,在深圳、南京等地都有他的企业。

他淡泊名利,不想从政(曾经有机会在广东省体委任职),一心走自己的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昔日的球王走南闯北,忙忙碌碌,不在乎赚钱多少,只要开心就好。他从容自信,如闲云野鹤,活得自由自在,潇潇洒洒。

2000年前后,息影多年的吴玉芳复出屏幕,接拍了不少电视剧。恩爱夫妻,加上两个可爱的女儿,一家四口,生活幸福美满。

 

1991年千叶第41届世乒赛,青黄不接的中国男队再遭重创,仅获得男团第七名,男双亚军;而瑞典人囊括了男子项目三块金牌,傲视群雄,俨然成了世界乒坛新霸主。八连冠的中国女队也输给了朝鲜联队,痛失考比伦杯。中国乒乓球跌入历史最低谷。

1991年7月,蔡振华临危受命,出任中国男队主教练。

当时正在马来西亚执教的江嘉良也是候选人之一。按说蔡、江二人的条件差不多可谓旗鼓相当,论年龄,蔡30岁,江27岁,都正当年;论以往当运动员时的成绩,蔡共获得四项世界冠军(男团两次、男双一次、混双一次),江共获得六项世界冠军(男团三次、包括世界杯在内男单三次),江嘉良明显占优;论执教经验,蔡当教练已有六年(意大利四年、回国后两年),江在东南亚执教刚够两年,蔡振华处于上风;再看昔日在国家队的人气指数,领导对他俩都蛮信任,江嘉良似乎更被总教练许绍发喜欢。蔡振华之所以最后能脱颖而出,关键是1989年他听召唤及时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回到了领导身边。而几乎就在同时,退役后的江嘉良远赴南洋,去掘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无意之中,把时间和空间都让给了别人。最终许绍发提交给领导的名单里只有蔡一个人。人与人之间,无论是师生、同事、朋友、兄弟姐妹、乃至夫妻,都需要相处,需要近距离接触,老是不在一起情感慢慢就会变得淡薄,关系就会渐渐疏远,古今中外一个样;两年时间可以发生许多事情,有着太多的变数,所谓“人在人情在,人走茶就凉”。他也不想再去“弥补弥补”,顺其自然吧。

也许是命中注定,江嘉良只能是一位伟大的运动员,而做不了一位伟大的教练员。

蔡振华带领他的弟子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从零开始,再度创业。更有孔令辉、刘国梁横空出世,“双子星座”熠熠生辉——后来,孔令辉获得1995年世锦赛、1995年世界杯、2000年奥运会男单冠军,刘国梁获得1996年奥运会、1996年世界杯、1999年世锦赛男单冠军。作为天津世乒赛组委会的特邀嘉宾,亚特兰大、悉尼奥运会香港无线台现场解说员,江嘉良亲眼见证了后辈的辉煌。

江嘉良甚感欣慰,心潮激荡,一代球王终于后继有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