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学知识点综合
(2013-02-17 13:32:09)
标签:
阶段不稳定氮氧化物本质 |
1、煤化学是研究煤的生成、组成、结构、性质、分类、转化过程和合理利用的一门学科。
1、煤是由植物而且主要由高等植物转变而来。煤是由堆积在沼泽中的植物遗体转变而成的。
2、成煤作用是指高等植物在泥炭沼泽中持续地生长和死亡,其残骸不断堆积,经过长期而复杂的生物化学、地球化学、物理化学作用和地质化学作用,逐渐演化成泥炭、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的过程。
3、泥炭化作用:高等植物残骸在泥炭沼泽中,经过生物化学和地球化学作用演变成泥炭的过程。两个阶段:首先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分解和水解为分子量较小的性质活泼的化合物,然后小分子化合物之间相互作用,进一步合成新的较稳定的有机化合物,如腐植酸、沥青质等。
4、煤化阶段可以划分为成岩阶段和变质阶段:①泥炭在沼泽中层层堆积,越积越厚,当地壳下降速度较大时,泥炭将被泥沙等沉积物覆盖。在上覆沉积物的压力作用下,泥炭发生了压紧、失水、胶体老化、固结等一系列变化,微生物的作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缓慢的物理化学作用。这样,泥炭逐渐变成了较为致密的岩石状的褐煤。②当褐煤层继续沉降到地壳较深处时,上覆岩层压力不断增大,地温不断增高,褐煤中的物理化学作用速度加快,煤的分子结构和组成产生了较大的变化。碳含量明显增加,氧含量迅速减少,腐植酸也迅速减少并很快消失,褐煤逐渐转化成为烟煤。随着煤层沉降深度的加大,压力和温度提高,煤的分子结构继续变化,煤的性质也发生不断的变化,最终变成无烟煤。促成煤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压力和时间。
5、煤层气是赋存在煤层中以甲烷(CH4)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部分游离于煤空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是煤层本身自生自储式非常规天然气。
6、煤层气的特性:①煤层气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也是一种新型的洁净能源和优质化工原料,但在煤矿开采中是一种会造成严重后果的有害气体。②煤层气以甲烷为主,是主要温室气体之一,约为二氧化碳的21倍。③煤层气比空气轻,密度是空气的0.55倍,泄露会向上扩散,只要保持空气流通,即可避免爆炸和火灾。
1、煤的大分子结构的基本概念:煤的有机质是由大量相对分子量不同、分子结构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相似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可大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以芳香结构为主的环状化合物(大分子化合物),另一部分是以链状结构为主的化合物(低分子化合物)。
2、煤分子结构理论的基本观点:⑴煤是三维空间高度交联的非晶质的高分子缩聚物(2) 煤分子基本结构单元的核心是缩合芳香核(3)基本结构单元的不规则部分包括烷基侧链和官能(4)连接基本结构单元的桥键···(5)氧、氮、硫的存在形式···(6) 低分子化合物(7)煤化程度对煤结构的影响···
1、宏观煤岩成分:镜煤、亮煤、暗煤和丝炭
2、煤的有机显微组分:镜质组 、惰质组和壳质组(稳定组或类脂组)。
3、无机显微组分指煤中的矿物质:粘土矿物、硫化物、氧化物及碳酸盐类。
4、镜质组的反射率在烟煤和无烟煤阶段在三大组分中居中,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增加。惰质组的反射率是三大组分中最高的,壳质组的反射率在三大组分中最低。
1、水分是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煤炭质量的重要指标。煤中的水分可分为游离水和化合水。游离水是指与煤呈物理态结合的水,它吸附在煤的外表面和内部孔隙中。因此,煤的颗粒越细、内部孔隙越发达,煤中吸附的水分就越高。化合水包括结晶水和热解水。结晶水是指煤中含结晶水的矿物质所具有的,如CaSO42H2O中的结晶水,通常煤中结晶水含量不大;热解水是煤炭在高温热解条件下,煤中的氧和氢结合生成的水,它取决于热解的条件和煤中的氧含量。如果不作特殊指明,煤中的水分均是指煤中的物理吸附态的水。
煤中的游离水分可分为两类,即在常温的大气中易于失去的水分和不易失去的水分,前者称为外在水分,后者称为内在水分。内在水分和外在水分之和称为全水分。外在水分是指煤放置在大气中使水分不断蒸发,当煤中水的蒸气压与大气中水蒸气分压达到平衡时,煤中水分不再变化,这时所失去的水分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就是外在水分。失去外在水分的煤样称为风干煤样或空气干燥煤样。风干煤中水分占风干煤样质量的百分数称为内在水分。
煤的最高内在水分是指煤样在30℃,相对湿度达到96%的条件下吸附水分达到饱和时测得的水分。这一指标反映了年青煤的煤化程度,用于煤质研究和年青煤的分类。
2、煤的外在水分与煤化程度没有规律可循,内在水分呈规律性变化。从褐煤开始,随煤化程度的提高,煤的内在水分逐渐下降,到中等煤化程度的焦煤和肥煤,内在水分最低,此后随煤化程度的提高,内在水分又有所上升。
3、煤的灰分:煤样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所得的残渣。
4、煤中矿物质种类:按矿物质组成分类(1)黏土矿物(2)石英(3)碳酸盐矿物(4)硫化物和硫酸盐矿物。
5、我国煤中的煤灰中SiO2含量最大,其次是Al2O3。
6、碳是构成煤大分子骨架最重要的元素,主要存在于缩合芳香核上,也是煤燃烧过程中放出热能最主要的元素之一。随煤化程度的提高,煤中的碳元素逐渐增加。腐植煤的碳含量高于腐泥煤。在不同煤岩组分中,碳含量的顺序为惰质组>镜质组>壳质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