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蒙古族舞蹈的特点

(2014-04-17 11:31:38)
标签:

艺术

舞蹈

民族舞

蒙古族舞蹈的特点

http://s11/mw690/003tCXtHty6I7sq4TaO3a&690

    蒙古族舞蹈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节奏明快,表现了他们开朗豁达的性格和豪放英武

的气质,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要跳好蒙古舞,首先是通过肢体训练达到肢体的解放,

肢体的解放是把握蒙族舞气质的基石;其二是把握民族气质;其三是在把握气质的前提下

恰到好处的处理动作节奏。

http://s4/mw690/003tCXtHty6I7sAdrBFa3&690

  动作韵律特点:

  肩部动作丰富、灵活、富有弹性;腕部动作主要是在掌与腕平直的姿态上,以脆韧

相间地上提、下压手腕来带动整个手臂的舞动。头要稳,上身端庄,身体多为摆身、推

身和靠身的动律。做各种步伐时双膝的屈伸要沉而柔韧,双脚落地扎实,脚下稳重,强

调下沉的力量。

  基本体态:

  挺胸立腰,上身略后倾,后背略后靠。仰头,颈部稍后枕。叉腰为一字叉腰。

  蒙古族舞蹈除了具备中国古典舞的形、神、劲、律四个要点外,由于蒙古族图腾多是

凶猛的飞禽走兽,崇拜白颜色,所以蒙古族舞蹈更具有浑厚、含蓄、舒展、豪迈的特点。

  蒙古族民间舞的基本手形:

  四指伸直、并拢、拇指稍翘自然旁开,五个手指在一个平面内,形成“板手”。

  如果手形没有手位的配合,会使动作很单一,反之有手位与手形的配合就会使舞蹈更

加有活力。以下为详细的手位动作:一位,双臂平行前伸于小腹前,手心向下。二位,双

臂体前斜下举,手心向下。三位,双臂侧平举。四位,双臂斜上举,手心向下。五位,双

手左(右)胯侧按掌。六位,双臂肩侧屈手指触肩。七位,双手握拳,拇指伸出叉腰,手背

朝上。八位,双臂后被于体后按掌。

  蒙古族舞蹈的常用脚位、舞步

  蒙古族常用脚位:1、自然位,脚跟并拢,脚尖分开60度。2、基本位。3、大八字位。

4、踏步位。

  基本舞步:1、平步。2、踏点步。3、马步。

  蒙古族舞蹈的节奏及动律特点

  节奏表现在所有的艺术中,尤其是在表演艺术更为显著。在舞蹈中,节奏是舞蹈力度、

感情的基础。因此处理好蒙族舞蹈的节奏,是为了凸出蒙族的精神气质。并且,它可以视

作是舞技意义上的再升华,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就蒙族舞来讲,是对风格美的外部形

态的蒙族精神化。舞蹈中,脚步、眼神、面部表情的有机结合形成了视觉上的立体化,而

这种“有机”源于生活的根基,具备着一定的文化内涵。肩部的动律呈现出流动性质,而

身体习惯于侧向,眼睛时而极目远眺,时而 俯临前方,表情明朗豁达而又坚毅。

  快吸慢呼——蒙族舞蹈的呼吸特点。蒙族舞对步伐及肩部、手部、臂部的训练,必须

用呼吸。以呼吸带动踏步、拖步的起伏,控制关节的平衡性使气力相互协调,还需要呼吸

来衔接前后动作,表达感情。蒙族和藏族同是游牧民族,但是由于各自地理环境与民族发

展史的差异,形成了各自的特质,由于心态的不同,体现在身体的形态上,也是大相径庭

的。蒙族舞后靠的体态,横抻的动态是与他们曾有过的英雄历史;与他们“马背民族”的彪

悍性格分不开。所以蒙族舞的呼吸是以在重拍上慢吐气见多,慢吐气可以表现出人物形象

健壮,生活环境辽阔之感。吸气表现为在空拍和弱拍上的快吸气。例如趟步加柔臂的训练,

柔臂是肩部动作的延续波浪形伸展。趟步要求膝部掌握平稳,并随步的动向移动,在动作

中,无论是哪边的手臂向下压,一节节抹,呼吸都要走一个沉的下弧线。双膝稍弯,重心

慢慢移动,到换反面上步的一刹那做短暂的快吸气。再沉,以此类推。

  蒙古族舞蹈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节奏明快,舞步轻捷,在一挥手、一扬鞭、一跳跃之

间洋溢着蒙古人的纯朴、热情、勇敢、粗犷和剽悍,表现了他们开朗豁达的性格和豪放英

武的气质,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蒙古族舞蹈与美酒有不解之缘。在民间,几乎有酒必有

歌舞相伴,有歌舞也必有美酒助兴。说蒙古族是以歌舞为伴的民族一点都不为过。

 

 

 

http://s12/mw690/003tCXtHty6I7sskg1J0b&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