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文言文讲评反思
怎样有效利用试卷文言文帮助学生提高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是我一直关注的问题,通过这几年的探索,有许多收获,也有许多疑惑。
首先,仅靠课本上文言文来积累文言实虚词,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尽管高考规定了一百二十个常见文言实词,并且这一百二十个常见文言实词在课文中都能找到,但是在考试中我们发现,这一百二十个文言实词是远远不够的。课本上的文言文有些故事性强,有些文学性强,有些抒情性强,对于偏重文学性抒情性的作品,存在学生不感兴趣,理解困难,翻译晦涩难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学生不能全身心投入进行文言文学习的障碍。因此,通过试卷上的文言文积累实词是非常必要的甚至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除了积累大量实词外,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最有效的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试卷中文言文的实词积累。
其次,在考试中,常常涉及到若干文化常识,诸如人名官职名朝代服饰车马等等很多,而这些常常是课本中没有出现过的,也是造成学生阅读障碍的重要组成部分,那种通过各种技巧来猜测这些文化常识的方法通常是失败者多成功者少。而我们平常试卷上的文言文基本上都是史传文学,这些文章里含有大量的文化常识,通过这些文章的积累,可以有效解决文化常识的问题。
由于以上两个原因,我们必须重视试卷上的文言文讲评。当然,笔者对于文言文试卷讲评还存在一些疑惑。首先是关于讲授方法的问题,按照课文那样讲解显然是行不通的,重点放在实词上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即在各个学段需进行不同的讲解方式。高一阶段,学生实词量小,如果教师一句一句的翻译,固然可以节省时间,但是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劳感,如果让学生翻译固然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但是又容易浪费时间,因此采取学生向教师问疑加学生个人解释的方式比较合适;高二阶段,有了一定量的实词积累,采取学生合作翻译加教师解疑的方式比较合适;高三阶段则主要是学生问疑。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在什么学段,或者说尤其是在高一高二的阶段,必须注意时刻跟进检查学生的记诵情况,如果跟进行为不及时,那么以前讲的很多实词学生会轻而易举的还回来。我的做法是,每讲一次试卷上的文言文,都要在以后进行有计划的提问,确保学生及时复习,切实掌握,而且对于未能完成记诵积累任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惩罚措施是有必要的,按照记诵课本上文言实词的标准去要求试卷上的文言文实词记诵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唯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积累足量的足以应付高考的文言文实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