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那个小姑娘
(2025-10-11 14:26:01)二十四年前的初春,我在渭南临渭区一所乡下初中实习。
和我一块实习的本班同学只有两位,剩下的都在别的班,或者在其它系了。我们所实习的学校叫什么名字,我现在记得不大清楚了。只记得,这所学校规模相对较大,大概有近二千学生的样子。按照实习带队老师的安排,我们两位实习生包一个班。和我搭档的一位高个女生,她和我同一个系,但不在一个班,之前我们是彼此不认识的。
我所实习的班级是七年级一班,学生超过七十个学生了。班主任是一名女老师,姓张,教语文的,性子很急。张老师很热情,刚一见面,就给我们两个实习生讲如何管理班级。当然了,张老师也没忘了把厚厚的两沓作文本给我两拿来,说是我们的实习生活先从批改作文开始。
实习的生活有滋有味。我们这些来自于不同系不同班级的实习生,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熟悉了起来。刚刚学当老师,再加上和学生年龄相差不大,和学生相处起来,有着相同的话题,所以相处起来,倒也融洽。这些来自于乡镇周围的初一学生,对我们这些实习生也是相当的友好。一到周末(周末,我们这些实习生大都不回去,在学校里待着),班上学生就会找我们实习生老师来玩。曾记得,班上有一个小女生,好几个周末把我和我的搭档,生拉硬拽到他们家的餐馆,非得让我们俩吃饭。
平时,我们这些实习生吃饭,都在学校的老师食堂。老师食堂由一对年轻夫妇经营着,由于学校里的老师大都是本地人,平常吃饭都在家里,所以在老师食堂就餐的老师不多。我们近二十多位实习生的到来,让食堂一下子热闹起来。
学校食堂饭菜质量一般,花样也不多。我们这些实习生刚开始上灶的热情很高,后面就不愿去了,尤其是家里经济情况稍好的实习生,一到饭点,就到离学校镇上的餐馆去改善伙食。
我呢,一方面囊中羞涩,一方面本身对伙食没多大挑剔,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学校食堂的“常客”。其实,让我乐此不疲地“光顾”学校食堂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老板家的女儿。
小姑娘七八岁的样子,模样俊俏,声音甜美。梳着的马尾辫,跑起来甩过来甩过去,看起来天真烂漫。每天到了饭点,我总能在食堂见到小姑娘,她一见我,立马就跑到我跟前,拉着我的手,非让我陪着她玩一会。我呢,刚开始还有点“见外”,到了后面,不是拉着小姑娘的手玩游戏,就是把她高高举起来,惹得她咯咯直笑。
食堂这对年轻夫妇,见我和他们的女儿有缘,每次给我打饭的时候,似乎总能多打一些。有好几次,自己因为忙班里的事情,年轻夫妇就打发小姑娘到班里叫我吃饭。小姑娘小嘴像抹了蜜一样,每次见我都哥哥长哥哥短,把我叫的心花怒放。
周末两天,学校食堂是不营业的。刚好,我们这些实习生趁着周末,大都去镇上逛逛街,到了饭点就改善一下生活。那个时候的我,有点不大合群,喜欢独来独往。周末的两天时间,要么在宿舍里待着,要么就一个人在镇上浪荡。为了节省生活费,往往周末两天吃饭,能糊弄就糊弄。
又到了一个周末,我在宿舍看着闲书,到了饭点,肚子呱呱直响。就在我想着如何应付这一顿饭时,宿舍里的门探出了一个小脑袋。小姑娘看见我后,甜甜地叫了声哥哥,手里提着一个饭盒,向我小跑了过来。原来,善良的年轻夫妇担心我周末饿肚子,让小姑娘给我送饭来。那顿饭,我吃得很感动,至今还能记得。
再后来,我在年轻夫妇的几番热情邀请下,又在小姑娘家混吃了几次饭。实习结束后,我离开的实习点。离开的那天,是个周内的某一天。小姑娘上学,我没有向她说声告别。我只能这份情感,给年轻夫妇表达了一番。
直到现在,我还能记起那个梳着马尾辫,甜甜地叫我哥哥的小姑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