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要请假
(2025-10-09 09:25:59)“老师,我不想在学校待了,我要请假!”
向我请假的是班里杨同学。这家伙昨天就向我请假,一问原因,就说是念书没意思,想回家散散心。后来在我的耐心开导下,他总算没有请假。
没想到,今天他又“故技重施”。看来,他心里的结还没有解开。
杨同学戴着眼镜,瘦瘦的身子,平时不大爱说话。虽说他是个住宿生,但学习成绩处在班级中上水平,尤其理科成绩比较突出。从我平时的观察来看,他性格偏内向,不大和班里其他同学交流。在学习方面,比较懒,怕动手,写的字歪歪扭扭,经常被老师因为书写的问题批评。至于有什么厌学情绪,我倒还没发觉。
面对杨同学请假如此执着,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杨同学的思想出现问题了,这极有可能是焦虑症的前兆。我该怎么处理呢?我的大脑飞速地思考着。
我再没有给他做思想工作。我知道,此时给他说再多的话,他都会听不进去的。
我拨通了杨同学家长的电话。
我了解到,杨同学的家在农村,父亲常年在外务工,无暇关心照顾他的学习与生活。杨同学的母亲呢,是一位没多少文化的农村妇女,为了给家里增加收入,在村子附近的一家磁砖场上班。
电话打通了。电话那头传来一阵刺耳的机器轰鸣声。我故意提高了嗓门,在电话里说明了杨同学需要请假的理由。
“不念书干啥去呀!老师,你不能给他请假,你让他在学校待着。周末回来了,看我怎么收拾他!”伴随着嘈杂的声音,杨同学的母亲歇斯底里地吼着,语气十分生硬。
我不由自主地把手机离耳朵远了一些。与此同时,一股莫名的焦躁情绪陡然而生。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如此态度语气,让我这个班主任怎么开展工作呢!
我有点不耐烦,没等杨同学的母亲把话说完,我就把手机给了在一旁的杨同学。我示意让杨同学给他母亲说请假的事情。
杨同学哭丧着脸,声音低沉,胆怯地给电话的那头母亲说着。
不用说,电话里的杨同学母亲,一顿呵斥。说话就像打机关枪一样,一下子把杨同学训斥地说不出话来,愣在一边,委屈的眼泪流了出来。
我一看情形不对,立即把电话拿了过来。
“现在你听我说。孩子现在需要请假,他的状态已经出现了问题。你如此这般训斥,他都委屈地哭了。你若是这样的态度和语气的话,结果只能是越来越糟糕。我希望你抽点时间,把孩子领回去,好好调整一下情绪,好好地和孩子沟通一下……”
我不容电话那头的杨同学母亲说话,连珠炮似的,一股脑说着。
或许是我的气势压倒了杨同学的母亲,或许是我的一番表述触动了她的心绪。总之,最终的结果,杨同学的母亲说是待到下午六点下工后,她就来学校接孩子。
最近几年来,作为班主任的我,在平常的教育实践中,我越来越发现,像杨同学这般厌学的学生呈上升趋势。面对如此教育新状况,自恃有着丰富教育经验的我,更多的时候是无奈和无助。对于家长而言,更是束手无策。
我言不由衷地给杨同学说了许多鼓励的话语。杨同学低着头,像是在听我谈话,又像是在自我思考。我简单交待了几句,就让他回教室上课,等到家长来了以后我再批假条签字。
杨同学走了后,就在我沉思之际,杨同学母亲的电话打了过来,说是不放心孩子,给工头请了假,坐了一辆出租车,现在正往学校赶。
挂掉电话,我的心里稍稍有些安慰。我到了教室,把杨同学喊了出来,说是他母亲已经下来,我给他批假。杨同学把书包收拾好后,我领着他去学校门房等家长。
很快,杨同学的母亲来了。她一脸焦急,急切地问杨同学是啥情况。此时,她的语气温和许多,目光充满了关爱。我给杨同学的母亲做了交待后,杨同学就和他母亲坐着出租车回去了。
大约一个小时后,杨同学给我打来了电话,说是他已安全回家,母亲给她做了饭后,又去磁砖厂上班去了。最后,他说等状态调整好了,回学校一定好好念书。
我心里默念着,希望这个不想在学校待的学生,通过这一次请假,能满血归来,重拾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