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咬文嚼字地幼教【已发表】

(2013-08-28 15:16:29)
标签:

育儿

语言艺术

情感

幼教

分类: 情商、习惯

咬文嚼字地幼教

     --举例谈幼教的语言艺术

当学而立(新浪博客)

(已被《好宝贝》录用)

  与人交往,每说一句话,都应该考虑听者会怎样理解、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情绪、会产生什么行为,尤其是对幼儿和儿童说话。同一个意思、但不同措辞,产生的效果是很不一样的;甚至在字词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语速、语调、语气,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因此,我常常站在孩子的立场,咬文嚼字,争取有更好的幼教效果。

  我不空谈理论,以下用多个例子来说明。请博友批评和补充!

1.用正面、积极的表达方式

  例如:“当当,如果你肯听爸爸的学习安排,数学就会更棒。”比“如果你不听爸爸的学习安排,就会影响数学学习。”要好得多。我习惯用这种正面的方式说话,类似的话很多,例如“当当,你的认字和数学已经很棒,如果能再多学点英语(或拼音),一年级就更轻松了。”

2.“含情脉脉”而非威胁

  “如果你还坐这么近,我就把电视关掉!”这类话,包含着威胁,我尽量少说。我改说:“我担心电视影响我宝宝的视力,你说该怎么办?”当当听到后就笑咪咪地往后退。类似地,我“担心零食影响我宝宝吃饭,担心玩具影响我宝宝学习”,当当有时能“证明”不会受影响。现在孩子6岁了,我不敢再称他宝宝。
3.二选一的诱导性提问
  我相信大多数父母都用过这招。“当当,你先吃苹果还是先喝牛奶呢?”、“当当,你先刷牙还是先洗澡呢?”当然,有些情况是不适用诱导性提问,参见拙文《诱导性提问不利于了解孩子状况》。
4.用“半祈使句”代替疑问句
  如果家里来了客人,主人说“吃个苹果吧?”与“要不要吃个苹果?”是很不一样的。前者是“半祈使句”,呵呵,这是我造的名词;后者是疑问句。你说“要不要吃个苹果?”,小心眼的客人,会认为你不想给TA。
  类似地,我说“当当,喝瓶牛奶吧?”的效果要好于“当当,要不要喝瓶牛奶?”。如果要更强势一点,就说“当当,喝瓶牛奶哦。”。
5.引入“自然后果”
  例如,说“当当,如果你不洗澡,今晚我就不陪你看书了。”是较粗暴的。改为“当当,如果你不按时洗澡,今晚妈妈就没时间陪你看书了。”要温和得多,也把道理讲明白了,妈妈不陪孩子看书是由于没时间,是孩子不按时洗澡所引发的“自然后果”,并非妈妈强加的规则。
6.“努力”与“聪明”
  我很少夸当当聪明,常常说他很努力。拙文《别替孩子谦虚》所引用的4个例子,都是夸孩子努力的。
  参照《韦纳的三维度归因理论(转)》,“努力”是可控、稳定、内在的因素,而“聪明”是不可控的因素。

  “当我们夸奖孩子聪明的时候,我们其实在告诉他们,’表现得聪明’最重要,不要去冒险犯错误。”“强调努力是给孩子了一项他可以控制的工具,他可以看到自己能够掌控自己的成功;但是强调聪明却让孩子失去这样的控制力,而且会让孩子难以面对失败。” (摘自的《从学术研究看教育:夸孩子聪明?还是夸孩子努力?》)

7.“讲道理”、“懂事”与“乖”
  我常说当当“讲道理”或“懂事”,很少说“乖”。因为“乖”有无条件服从的意思,不利于孩子理解规则并将其内化,容易诱发“叛逆”。
8.“好”、“不错”、“不好”、“错”
  如果评价标准是二元且互斥,就只有“对”与“错”(“好”与“坏”)。而现实事物往往不是二元的,因此派生出褒义程度依次递减的“好(对)、不错、不好(不对)、错(坏)”的描述。
  如果不是很有必要,我不说孩子“错”,而是说“不对”或“这样做不好”。
  在教当当数学时,当当计算错了。我常说:“再算一遍”、“再想想”、“嗯?”,当当会赶紧重新计算。
9.“累”、“受罪”
  我与妻很少向孩子抱怨带孩子辛苦。当当实在太闹时,我会说:“当当,你这要求是不合理的,如果你更懂事一点,爸爸妈妈的效率会更高,才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你玩,明白吗?”

  我有时也会说带孩子“累”,但绝不说“受罪”,因为“累”主要指体力上的,而“受罪”是精神上的。
  如果过度渲染带孩子累甚至受罪,会让孩子觉得TA自己是家庭的负担,孩子稍大“懂事”且受到挫折,想给父母减轻负担,就会离家出走,甚至……。
  我强调孩子是“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快乐地生活”。详见拙文《爸爸,孩子有什么用呢?》。
10.“傻”与“笨”
  我觉得“笨”的程度比“傻”要强烈。在英文中,stupid是禁用语。
  我不争论这两词的贬义程度,谈应用场合更为重要。我对当当的态度进行批评时,偶尔会用“傻”字;但我从不用“笨”字,因为笨反映的是能力。参见拙文《谈批评与表扬[给姐的信]》。

 

补上一段评论及回复:

林中小路2013-08-29 13:50:43

  你的用心真是方方面面的啊。
  我从不说儿子笨或傻,怕说多了,儿子就认为这是对他的定性评价了。他的好朋友现在的口头禅就是“你真笨!”,有有听了就会难过,说“他说我笨!”,我说:“你听妈妈说过你笨吗?”他说:“没有。”我说那就对了呀,因为妈妈从来不认为你笨,丁丁说的笨吗,不是真说你笨,只是他的口头禅,他习惯这样说而已。”他就释怀了。

博主回复:2013-08-30 08:55:57

  我也很少说孩子“傻”,仅限于对态度的批评,忘了举例。例如当当怄气不肯吃饭,说:“哼,我偏不吃!”那么我有时会说“孩子变傻了,连饭都不吃,违反生物趋利避害的本能。”我在当当四岁后才开始用“傻”字。
  我还有个考虑,怕当当被人批评傻笨会反应过大,想让他有点免疫力。
  谢谢你委婉给我提建议!以后我也尽量少说“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