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入选中国传统村落(5.1)黑龙关村
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
传统村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华夏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传统村落保留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根基。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日益加剧,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刻不容缓。
为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2019年6月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公示了第五批2666个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中北京市房山区佛子庄乡黑龙关村入选。
黑龙关村
黑龙关村呈南北走向,全村自南向北仅有一条街,街巷院落布局完整,建构精致。该村地处碳酸盐与页岩的交界地带,地下泉流喷涌而出形成黑龙关泉群,大石河在村北撞崖向东形成龙潭,潭水大旱不竭,传说有黑龙君居之。黑龙关村宋元以来已有祈雨习俗,明清时期成为皇家祈雨圣地,二月二酬龙节为北京市房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黑龙关村传统村落呈“蝎”状,又一说为龙形。整个村子从南到北只有一条街,有一二里长。街道很窄,最宽处不到两丈宽。街道两边是一个个院落。村北黑龙潭边黑牛沟山山口处建有龙王庙,村北头有七圣神祠。玄帝庙位于村街南入口处,坐东朝西,存有山门和钟楼。黑龙关遗址为古城墙,关口位于黑龙关村南,中间有大石河,两侧有石垒关墙残迹。
黑龙关村院落是中国北方传统的建筑样式,但又有区别。山区地狭,样式有四合院、三合院。四合院又分“大四合”和”小四合”。“大四合”上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迎门三间。黑龙关的四合院以“小四合”居多,也是地方狭窄的缘故。房子都是梁柱结构,“四梁八住”。房柁很粗,用结实的山木来做。传统的雕花窗棂,不管是“步步节”还是“盘肠”,在这里都能见到。垒墙用的是河边的卵石或是从附近山上取的山石,黄泥垒砌,青白灰挂面儿。房顶瓦的是又薄又轻又结实的青石板,是大石河谷特有的建筑材料。大多是青石板覆顶,硬山墙,房脊两出水。
2020年北福田兴院被列为北京市第二批建筑建筑目录
北福田兴院
北福田兴院为孙姓村民所有,称作“北福田兴”。孙氏祖上明清时期搞运输兼经商,财富厚集,先后建起两大院落,此为其中之一。院门朝西,两进院落,院套院,分里外院,里外均为三合院。屋顶都是青石板覆顶,梁柱结构,“四梁八柱”。房柁很粗,用结实的山木做成。装设传统的雕花窗棂,不管是“步步节”还是“盘肠”,在院中都能见到。垒墙用的是河边的鹅卵石或是从附近山上取的山石,黄泥垒砌,青白灰挂面儿。房顶瓦的是又薄又轻又结实的青石板。院门是厚厚的木门,门框和门楣有錾花。院里铺的是厚厚的山石板。居住环境冬暖夏凉。
一进院倒座房西房
一进院北厢房
一进院南厢房
二进院院门
二进院正中东房因60年代修路被拆除
二进院南厢房
二进院北厢房
2021年该村又有5处民居被列为北京市第三批历史建筑目录:2区21号北侧一进院、2区33号一进院、2区30号一进院、2区55号前四合院、2区72号民宅。
2区21号北侧一进院
2区33号一进院
2区30号一进院
2区55号前四合院
2区72号民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