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三批历史建筑(海淀1-5)
历史建筑是城市发展演变历程中留存下来的重要历史载体。继第一批和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单向社会公布后,2021年5月20日,本市第三批入选的历史建筑也在市规自委网站发布。记者注意到,此次历史建筑名单除了继续增加了中心城内历史建筑数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新城地区、生态涵养区内的历史建筑,集中体现了北京作为国家首都丰富的历史遗存和建筑物类型。历史建筑,是指经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此前,本市第一批和第二批历史建筑已向社会公布。经前期现场普查、田野调查、技术论证、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市政府批复等相关工作,第三批历史建筑名单尘埃落定。
海淀区
1、中国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中关村南大街33号)
2、北京林业大学1-5号宿舍楼(清华东路35号)
3、中国农业大学第二教学楼、1-5、7号楼(清华东路17号)
4、温泉幼儿园旧址(温泉路118号)
5、中法大学第二农林试验场酒窖(双坡路1号)
6、青龙桥后营村3号
7、中国政法大学主教学楼(西土城路25号)
1、中国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中关村南大街33号)
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建设工程,是周恩来总理提议,于1975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兴建的,周恩来总理在病中亲自审定了建设方案。工程于1983年9月奠基,1987年10月6日举行开馆典礼,10月15日向社会开放。这项工程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征程中,党和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全面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举措。
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的建筑分为主楼和群楼以及预留建筑用地,占地面积7.42公顷,建筑面积14.2万平方米。主楼为双塔形高楼,地上19层地下3层,均为书库。建筑风格融入了汉代门阀的元素,通体以蓝色为基调,取其用水慎火之意。
裙楼分布在主楼两侧,并形成两个面积甚大的天井,天井内为花园,形成楼中有园的独特景致。群楼地上5层底下1层,分布着图书馆的各个功能单元,共计有30多个阅览室和开放式书库。此外还有报告厅、快餐厅、多功能厅等辅助设施,可同时接待读者逾八千人。国家图书馆新馆建筑曾被评为8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之首。
2、北京林业大学1-5号宿舍楼(清华东路35号)
北京林业大学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农业科林学目。1952年,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与河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成立北京林学院。1956年,北京农业大学造园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部分并入学校。1981年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85年更名为北京林业大学。
3、中国农业大学第二教学楼、1-5、7号楼(清华东路17号)
中国农业大学是中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学校前身是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1960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64所重点大学之一。1984年被中央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10所高等院校之一。1995年9月,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成立“中国农业大学”,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校名。


主楼后身

第一教学楼:

老校门:
4、温泉幼儿园旧址(温泉路118号)
温泉幼儿园旧址位于温泉路118号。现该地址作为老年医院使用。幼儿园占用过的建筑保存下来的不多。

温泉幼儿园旧址大门
5、中法大学第二农林试验场酒窖(双坡路1号)
创办于1920年、只有短短30年校龄的中法大学除了大学和中小学,还有研究部,包含镭学、药物两个研究所;有特设部,包括西山天然疗养院,温泉天然疗养院,以及第一、二、三农林试验场。疗养院和农林试验场不仅是学生们进行生物科学观察及试验的场所,还是李石曾等人进行“新农村建设试验”的重要内容。
中法大学第二农林试验场现为温泉苗圃
酒窖外墙
酒窖地面建筑
酒窖入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