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三批历史建筑(通州区)
历史建筑是城市发展演变历程中留存下来的重要历史载体。继第一批和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单向社会公布后,2021年5月20日,本市第三批入选的历史建筑也在市规自委网站发布。记者注意到,此次历史建筑名单除了继续增加了中心城内历史建筑数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新城地区、生态涵养区内的历史建筑,集中体现了北京作为国家首都丰富的历史遗存和建筑物类型。历史建筑,是指经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此前,本市第一批和第二批历史建筑已向社会公布。经前期现场普查、田野调查、技术论证、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市政府批复等相关工作,第三批历史建筑名单尘埃落定。
南大街65号
通州南大街在通州旧城南门内东隅,号称十八个半截儿的回民聚居区。通州的南大街街区成型于元代,距今已600余年。据老人讲:这里原来是一片乱葬岗子,满目荒凉,野草丛生,坟茔重叠,白骨处处。野狗出没,行人绝迹。

院门坐西朝东

院内正房及南北厢房

正房

北厢房

南厢房

从西向东看
南二条18号院
南二条胡同其位于通县城区十八个半截儿胡同南部,明初,此地曾是储存柴草的场所,明永乐年间在此建大运东仓,其后逐渐有人在此地居住,形成街巷后始名草厂胡同,后在此地原草厂又形成大、小三条胡同,曾称草厂二条胡同,1913年前后,因北边有北二条胡同(回回二条),遂改称南二条胡同,以示区别,1981年简称今名。
南二条胡同18号院是这条胡同唯一的一个三进院落的大宅门,据载,1924年间,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与李德全女士曾在此居住。多亏名人居住,原院落才得以保存下来。

院门坐南朝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