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入选第五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1-3)
2020年6月,“第五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终评推介活动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举行。活动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主办,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中国建筑文化遗产》《建筑评论》“两刊”编辑部联合承办。活动旨在推进我国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深入研究和评估极具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近现代建筑,宣传20世纪中国优秀建筑师的经典作品。
北京入选第五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
1、京华印书馆
2、北京新侨饭店(老楼)
3、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
4、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办公楼
5、清华大学9003精密仪器大楼
6、北京市市委党校教学楼
1、京华印书馆
京华印书局位于虎坊桥路口的西北角。京华印书局前身是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创办的强学会书局改组而来的官营印刷机构,于1884年组建,1905年被上海商务印书馆买下,改名为京华印书局。
北京市文保碑
据史料记载,当时改名时,商务印书馆将官书局的机器和印刷设备全部作价,连出版而未出售的木版印刷书籍和木版以及书局对外承印的印刷业务也全部接下来,对外的名称,既不能沿用“官书局”,也不好用“商务”,于是双方协议,起了京华印书局这个名字。
北京市说明牌
190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设京华印书局于北京虎坊桥;设北京分馆于琉璃厂;设小学师范讲习班,并设附属小学。
京华印书局全景
现存的京华印书局建筑是一栋楼房,像一艘轮船,俗称“船楼”。该建筑平面呈三角形,地上四层,采用当时先进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1918年破土动工,1920年竣工,历时两年、投资十万元的新楼落成。
印书局东立面
建筑造型处理受到古典主义的影响,但已很大程度地展示现代建筑的主要特征,是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标志性建筑。这座四层新式大楼在当时北京是很少有的新式建筑。
印书局西立面
大楼的主要功能是印刷厂房,至今内部还保存有京城唯一一部木制导轨电梯。随后,京华印书局在平版印刷、凸版印刷方面增添了很多新的机器,除了印刷一般书刊外,还承印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研究院等学术机构的书刊,并且为故宫博物院承印画刊,业务范围还发展到天津、沈阳等地。它不但是北京的头等企业,还成了全国有名的实业,公私合营前,职工已达到400多人,京华印书局达到全盛时期。由于有众多文化名人的书籍付梓于此,因此素有“南有商务、北有京华”的美誉。
东南立面建筑细部:
东立面建筑细部:
2、北京新侨饭店(老楼)
北京新侨饭店位于崇文门西大街1号。新侨饭店拥有60多年的历史,曾接待过许多国家元首及名人。
3、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
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是北京市东城区一处清末民初仿欧洲古典风格的砖木结构建筑群,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位于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平安大街北侧张自忠路3号院(原铁狮子胡同1号),该建筑皆建于公元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其前身为清康熙帝九子允禟的府第。该建筑群由英国留学的中国建筑师沈琪主持设计,由中国营造厂施工建造,于1907-1909(宣统元年)年建成。共有主楼和三组风格各异的建筑群,反映了二十世纪初中国建筑设计和营造施工的高超水平。该建筑群是晚清最高的军事指挥系统单位,并在中华民国时期作为袁世凯和段祺瑞执政府所在地,并于1926年在门前见证“三·一八”惨案,具有重要历史价值。1984年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文保碑

北京市说明牌: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

北京市说明牌:三一八惨案发生地

东城区说明牌:段祺瑞执政府旧址

东城区团委等单位立碑:三一八惨案发生地
这里原先曾经是满清皇室的王公府第,西侧为顺治第五子常宁的恭亲王府,东侧为雍正第五子弘昼的和亲王府,到清末时王府已递降为公府,分别由两府后裔承熙、溥廉居此,因此两府被时人称为承公府、廉公府,再晚则又分别称为德公府(承熙孙德茂)、毓公府(溥廉子毓璋)。

王府大门还很有气势

大门对面的照壁

门前石狮
光绪32年(1906年),大清实行“新政”,设海陆军2部,这里成为晚清最高的军事指挥系统单位。
整个建筑群由主楼和三组风格各异的楼群组成,一进大门看见的就是主楼,其为巴洛克式砖木结构灰砖楼,中部三层,两翼两层,周身砖饰精雕细琢,极为繁杂细腻、华丽考究。主楼的两旁各有一组风格相同的建筑,东是原海军部,西为原陆军部。

从东南侧看东楼

东楼正面


建筑细部
1924年,段祺瑞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设执政府于此。1926年3月,在执政府门前发生著名的“三一八惨案”。此后该地仍为各种重要军政机关的所在地,“七七事变”前,为宋哲元二十九军军部及冀察政务委员会所在地。1937年日军侵占华北,这里成为日本华北驻军总司令部。1949年后该地划归新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使用。目前西院仍为中国人民大学校区,东院则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日、俄、亚太、拉美、西亚非等多个国际问题类研究所的办公地。
因不得入内,笔者在东院门口向内拍两张。
在清陆军部和海军部主楼后面还有多座西洋建筑,似为配套住宅。
这个建筑群承载了很多历史要素,建筑本无阶级属性,不会因意识形态而改变,它的价值就在它曾经担当了很多过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