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21-24)
晞阳阿
晞阳阿位于森玉笏西北侧(过香山饭店,经玉乳泉、阆风亭,顺山间石板路向西攀爬,见森玉笏,继续前行,既是晞阳阿,旧图标注为朝阳洞。)。唏阳阿名源于屈原《九歌.少司令》之诗句:“与女沐兮咸池,唏女发兮阳之阿”,建于乾隆十年(1745年),原建筑由唏阳阿、延月亭和朝阳洞等组成。朝阳洞为一石穴,外有乾隆御题朝阳洞三字,朝阳洞内奉龙神,乾隆在此祈雨。其建筑于1860年被焚毁。旁边的峭壁上有御制诗八首,史载,乾隆曾制诗十首咏晞阳阿,可见高宗对此情有独钟。唏阳阿建筑群2015年复建完工。
唏阳阿背东面西建于高台之上,为一面阔四间歇山卷棚顶式殿堂,其中一间为敞轩,比邻沟壑,在轩中凭栏眺望,下可赏潺潺流水,上可见万山葱翠。
俯视晞阳阿
晞阳阿西为朝阳洞,原内供龙神,现已无存,洞窟上有乾隆题写的“朝阳洞”三字。旁边石壁上刻有八首乾隆的御制诗,至今诗词刻字,包括刻上去的印章,“乾隆御笔”、“古稀天子之宝”、“所宝惟贤”等,仍十分清晰。
出观音阁露台西行十数米,既是延月亭,亭为重檐四角攒尖顶,内外梁柁檩枋均绘有彩画,亭位于山阴沟壑之处,周围林密草青,是一清幽之所。

延月亭
芙蓉坪
芙蓉坪位于玉华岫东北侧,原为三间二层楼阁,楼东石壁题刻乾隆御制“芙蓉坪”诗;东侧有敞厅三间,厅外檐向东悬乾隆御题“静如太古”匾额;东南建“寄幽心”亭一座。登临芙蓉坪远望群峰有如出水碧莲,乾隆以“翘首眺青莲”的诗句说明此景之秀丽。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北侧石壁上仍保存乾隆御笔“芙蓉坪”三字及御制诗文。
芙蓉也是莲花的代词,这里茂林修驻,清幽宁静,又处半山腰,放眼南望,群山好似莲花。暑天凉爽,四周丛林密茂,院内种有青竹,环境幽静。乾隆有"翘首眺青莲"的诗句,故名芙蓉坪。


“寄幽心”亭



北侧石壁上仍保存乾隆御笔“芙蓉坪”三字及御制诗文。
东侧高台上有敞厅三间
栖月崖
栖月崖位于森玉笏东北,始建于清朝,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此处山川佳胜,是乾隆皇帝赏月之地。栖月崖在北京香山公园内,始建于清朝,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民国时期,改建私人别墅,并更名“栖月山庄”1986年,对部分建筑进行修复。
栖月崖名字来源于《水经注》的“领圩曦轩,峰驻月驾,斯崖有焉”。景观由乐此山川佳、得趣书屋、倚吟殿等建筑组成。

此处不开放,外面拍了两张匾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