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的墓葬:景泰陵
景泰陵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位于公交站娘娘府旁的军事科学院干休所内。明代宗朱祁钰与孝渊景皇后合葬墓。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英宗复位,改元天顺,朱祁钰被废软禁。不久去世,以王礼葬于金山口。后宪宗即位,复景泰帝号,将原成王墓扩修为皇陵。嘉靖时(1522-1566)又改建陵碑,并易绿瓦为黄瓦,使之符合帝陵规制。
陵前有黄瓦歇山顶碑亭,亭内有碑,为乾隆己丑年(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立。碑南面刻乾隆皇帝题《明景帝陵文》,北面刻"大明恭俭康定景皇帝之陵"。碑亭后面建有黄瓦硬山顶陵恩殿三间,其后为宝城。清季,这座皇陵已残破不堪。文革期间军事科学院将宝顶改建挪作它用。1979年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已将其逐步恢复。
明十三陵早已扬名海内外,但明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其中有三位皇帝并没有进入十三陵,太祖朱元璋死于南京,葬于南京明孝陵,惠帝朱允炆因燕王朱棣夺位而出走,不知所终,所以葬于何处已无从查考。再一个皇帝就是代宗朱祁钰了。朱祁钰年号景泰(公元1450年至1457年),死后因其兄明英宗朱祁镇从中作梗,废了他的帝号,以王礼葬于海淀玉泉山对面金山口,直至明宪宗朱见深继位后始恢复其帝号,并以帝王礼葬之,终于平反了这一冤案。
北京市不可替代文物目录:110108912170000269
景泰陵明青龙桥街道
国家级文保碑

北京市文保牌
景泰陵基本具备了同时期明皇陵的主体建筑和布局特点,但规模不大。整个陵寝氛围前室和后室,均为庑殿顶,前方后圆。
北京市说明牌
陵门外参天松柏夹道,陵门两侧左右分列宰牲亭、祠祭署、内官房。此外,陵区还保留着御碑亭、宝城以及皇陵最重要的祾恩殿。陵寝内分三进院落,以陵门、隆恩门、土墙为界。
隆恩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