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文物志》:关帝庙在潭柘寺镇鲁家滩村,民间宗教建筑。明嘉靖十年(1531)创建。残存。《宛署杂记》载:“关王庙,在马安山,旧名太平护国武安王庙。嘉靖十一年,太监陈旺等重修。工部员外郎徐腾记。
关帝庙坐北朝南,现存大殿、配殿,均为小式建筑。大殿面阔三间10米,进深二间6.80米,石板顶有正脊吻兽,彩缓全部录落,门窗全改。卵石砌筑的房基,彻上明造,三架梁。西配殿面阔三间9.9米,进深一间,硬山石板顶。
正殿内有《重修关帝庙碑》,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立,阴面朝外,方首方座,首雕双龙双珠,楷书“垒代万古”。碑阴刻捐资人姓名。阳文因靠近砖墙无法得知,碑高1.45米,宽0.67米,厚0.15米。
《北京门头沟村落文化志》:西庙——娘娘庙
门头沟区人民自古就有崇尚多子多福的心理。人们都期盼着自家儿孙满堂,为了满足这个心理要求,人们创造了自已心目中主管生育、儿童健康的青春之神——“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即送子娘娘。该村的娘娘庙坐落在村子的西面,它坐北朝南,原有山门,是两进院落。外院正殿三间,中间供奉的是南海观音大士,左边是关圣帝君,右边是娘娘。每逢初一、十五,村中妇女进庙烧香上供,并插花。东西配殿各三间,东侧有一个里院。现正殿和西配殿尚存,东配殿已拆除。南房三间和正殿东侧三间北房均为后盖。殿已破败。正殿为硬山式,宽约12米,进深约5米。四角硬墙体。石板屋顶,压瓦垄,清水脊,两端有吻兽。民国22年立功德碑一方,通高1.9米,碑座高0.45米,碑额高0.47米,宽0.68米,碑额正面刻有《垒代万古》四个字,饰以“二龙戏珠”图案。背面刻有《万世芳名》四个大字,饰以云纹。记载着民国二十一年捐资修庙的上面村民姓名。
该庙一说为关帝庙,一说为娘娘庙,实同指。现庙已修缮,正殿外廊窗棂已拆,由内廊起窗。西配殿外廊形制已改。今正殿廊下有石碑两方,一为民国二十二所立《功德碑》,一为民国二十六年所立《重修关帝庙碑》。庙内侧柏两株,一株已枯死,一株为二级。
门头沟区文保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