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明十三陵:景陵
明景陵,位于天寿山东峰(又名黑山)之下,是明朝第五代皇帝宣宗章皇帝朱瞻基(年号宣德)与皇后孙氏的合葬陵寝。
景陵内的祾恩殿台基,仍是嘉靖年间改建后的遗物。从遗存的明代殿宇檐柱柱础石分布可以看出,该殿原制面阁五间(31.34米),进深三间(16.9米),后有抱厦一间(面阔8.1米,进深4.03米),前面的御路石雕二龙戏珠图案,比献陵一色云纹,显得更为精致壮观。

国家级文保碑
单孔石桥
神道从长陵神道北五空桥南向东分出,长约1.5公里,途中建单空石桥一座。景陵砖石桥位于景陵功德碑南一公里外的长陵中学西南角院墙外,较为偏僻的小道处。

古桥长12米,宽6米,用青砖砌拱券和桥身。桥面铺3米长的大条石和大方砖石,桥护栏每侧由三块条石组成,全素无花纹。
神功圣德碑


陵宫朝向为南偏西55o,占地约2.5万平方米。宝城因地势修成前方后圆的修长形状。前面的二进方院和后面的宝城连成一体。中轴线上依次修建祾恩门、祾恩殿、三座门、棂星门、石供案、方城、明楼等建筑。
神宫监
明十三陵作为一座庞大的帝王陵墓建筑群,除了帝后妃嫔的陵寝建筑之外,在陵区内,地近各陵还有很多当年负责管理各陵祭祀护卫等相关事务的机构驻地称神宫监。神宫监是明代帝陵中独特的机构。明代的陵寝管理具体是由宦官承担的,《明史》载,有天寿山守备,由太监一员担任,辖各陵守陵太监,值职司护卫。祭祀则由太常寺主管。太常寺设有祠祭署,每陵一署,署官称奉祀,一员,从七品,另有祀丞二人,从八品,还有牺牲所,有吏目一人。

景陵神宫监大门

大门后身

景陵神宫监现存明十三陵唯一的木结构古建——神宫监二道门,虽不起眼,但很珍贵。

二道门后身


二道门木结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