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明十三陵:永陵
明永陵位于阳翠岭南麓,是明朝第十一代皇帝世宗肃皇帝朱厚熜(年号嘉靖)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永陵大约经过7-11年的经营,永陵营建大体告成。建成后的永陵与前七陵相较,确有两大独特之处。首先,是规模宏大。在古代,陵园规模的大小,取决于陵园殿庑、明楼及宝城规则。按照《大明会典》的记载,永陵宝城直径为81丈,裬恩殿为重檐七间,左右配殿各九间,其规制仅次于长陵,而超过献、景、裕、茂、泰、康六陵制度。其裬恩门面阔五间则与长陵相等,其后仅定陵与之同制。
永陵的方院和宝城之外,还有一道前七陵都没有的外罗城,其制“壮大,甃石之缜密精工,长陵规画之心思不及也”。外罗城之内,左列神厨,右列神库各五间,还仿照深宫永巷之制,建有东西长街。古人设计了外罗城,以便将皇妃们埋葬于外罗城之内,其布葬的位置则拟在宝山城之外,明楼之前,亦即明楼前左右宫墙之外,左右相向,依次而袝。后来,世宗的皇妃们的墓窒虽然没有按原议定的方案,修在外罗城内,但外罗城则按原定计划修建了。
国家级文保牌
神路
永陵大门向南延伸有1500米的神路,神路是一条2米多宽大青条石块铺的石甬道。甬道中有功德碑、三座石桥和南端单孔石拱桥。

神路是一条2米多宽大青条石块铺的石甬道


南石桥
南石桥为全石结构单拱券平缓坡桥,桥长21米,宽8米,整体保存完好。



单孔南石桥桥面
永陵三石桥
永陵的三座石桥在功德碑南200米处,桥分一主桥两辅桥,全部是石砌单拱券平缓坡桥,主桥桥面长15米,宽6米,辅桥略小,各长7米,宽3.5米。三桥上无护栏。因河道淤塞,两座辅桥已被土埋住。

永陵三排石拱桥主桥面
此三排桥的主桥高于辅桥半米,桥下河道已被堵塞,从图可见两桥间隙的堆土明显高于辅桥。
神功圣德碑
神宫监
明十三陵作为一座庞大的帝王陵墓建筑群,除了帝后妃嫔的陵寝建筑之外,在陵区内,地近各陵还有很多当年负责管理各陵祭祀护卫等相关事务的机构驻地称神宫监。神宫监是明代帝陵中独特的机构。明代的陵寝管理具体是由宦官承担的,《明史》载,有天寿山守备,由太监一员担任,辖各陵守陵太监,值职司护卫。祭祀则由太常寺主管。太常寺设有祠祭署,每陵一署,署官称奉祀,一员,从七品,另有祀丞二人,从八品,还有牺牲所,有吏目一人。

神宫监大门

大门后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