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的寺庙(七)
弘恩寺
弘恩寺位于望楚村(835快公交到村口)。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坐北朝南,面积约百亩。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创建,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竣工,淸康熙五十七年(1718)重修。清乾隆七年(1742)毁于大火,后又重建。
弘恩寺2013年开始修缮,因居民腾退难度大,除西侧部分殿房外,现已基本完工。
房山区文保牌

说明牌
寺分为东、西两院,西院为寺院主体,有天王殿、弥陀殿等,原有殿宇五进,现存四进。东院为行宫院,为皇帝过往驻跸之所。

第一进为山门殿三间,硬山筒瓦过垅脊,供哼哈二将,前有古槐两棵。


西侧一棵古槐旁有一棵紫藤,呈“龙藤抱古槐”的景象。


修复前山门殿状况

第二进为天王殿五间,硬山筒瓦过垅脊,前有古银杏一棵以及清雍正年残碑一块,残碑螭首,碑篆:“永远十方”。落款“雍正宝历七年(1729年)八月
日建”

目前第二进殿改为歇山式建筑,四面出廊。

天王殿后身

天王殿旧照
图为第三进弥陀殿和第四进观音殿
第三进弥陀殿和第四进观音殿旧照

第三进弥陀殿五间,进深三间,硬山筒瓦大式,门窗后改,和玺彩画。

第三进弥陀殿旧照
殿前左右各有一汉白玉雕龙碑座
第三进弥陀殿后身与第四进观音殿间
观音殿
观音殿后身

第四进观音殿旧照

第五进释迦殿最为宏伟,为两层楼阁建筑。

修旧如旧的台阶

院内东西两庑大部分尚存,东侧保持原貌。

西侧配房有改建

西侧殿房只有第三进弥陀殿与第四进观音殿间的西殿房修复好。
弘恩寺东侧的原行宫院已被改建为部队办公楼。办公楼东、南隔路分别有塔院,南塔院原有50余座,北塔院原有100余座,现塔均被拆毁,已无存,仅在北塔院内尚存两座石刻经幢及石香炉、石五供、残碑等,南、北塔院现均有成片的参天古柏。
极乐禅寺
极乐禅寺位于张坊村西南的房易路南侧,极乐禅寺始建于唐,盛于明,天顺元年右通政吴复会同工左侍郎孙弘题奉,英宗皇帝钦奉圣谕护庙,嘉靖八年工部尚书刘麟题将庙宇重又修复。大清乾隆五十年重修,大清光绪十二年岁次壬辰三月由京都内务府营造司正黄旗领袖化天德同众善信次又修复。当年庙宇禅林,僧众数百,香火鼎盛。辉煌的庙宇毁于抗日战乱。

房山区文保牌
2011年应政府邀请意音光师父任极乐禅林住持并主持修复重建。目前复建了大雄宝殿以及后罩楼。

还未修复的寺门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前的几块石碑是从张坊镇附近集中收存于此






大殿西侧石碑两块

张坊重修三义庙碑(为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额题双钩:義标亘古,首题:重修三义庙碑记,落款:大清道光十二年岁次壬辰三月谷旦敬立。碑阴额题:義著千秋,刻捐款人名及数额。


钦奉圣谕碑(为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额题:钦奉圣谕,碑文落款为:世宗皇帝圣旨是依拟行钦此。碑阴无字。


大殿东侧石碑两块

为善最乐碑(为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龟趺螭首,碑阳额题:为善最乐,碑身文字是重修庙的功德记。

房山区文保牌

极乐禅林碑(为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碑阴碑首额题,万古流芳;碑身落款:大清嘉庆十九年岁次甲戊荷月 谷旦
日 立
山西王树本镌。

碑阳额题:极乐禅林,碑文为:本镇及四乡众善人等芳名相列于后……

大雄宝殿东配殿

复建的后罩楼



极乐禅寺东院




东院立有普结良缘碑(为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目前碑阴朝外,额题:“千秋明鉴”,刻捐资用途、数量以及经理人名。碑阳额题:普结良缘,碑文为:重修张坊西街古……,大清同治六年…。

白云山华严寺遗址
白云山华严寺遗址位于白云坨山下的圣水峪村五眼井自然村,今为一座宅院。

重修白云山华严寺碑

重修碑后身
额篆:重修白云山华严寺记
该“重修白云山华严寺碑"(为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几年前被移存至距遗址西侧500米处的一个小山坡上的小庙内。
小庙坐西朝东,左右两边分立着一私人老板收集的附近六通明代石碑。其中最右侧黑色材质碑即为重修华严禅寺碑(为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
南侧三碑
除最南侧的“重修白云山华严寺碑”外,另五通来自凤凰山华严寺(又称“北华严寺”,位于青银沟北端。)。从北向南依次为:
一:圭首,汉白玉质,碑额:重修凤凰山华严禅寺记


碑后身
二:方首,汉白玉质,碑额也是“重修凤凰山华严禅寺记”


碑后身
三:圭首,汉白玉质,额题:伽蓝祖师祠记


碑后身
四:方首,青白石质,额题:重修施烛碑记


碑后身
五:方首,额题:重修出千日期碑记


碑后身
吉祥寺遗址
吉祥寺遗址位于东岭村中和峪山上,就是燕山东北一果园北沟,由东岭村东侧进入。《房山县志》民国版收录的刘青绶光绪元(1875)年《过吉祥寺》诗有注:“山人云寺被火化,今惟就废壁建观音殿。前存松二、碑二、钟一、禅房数间而已。”
一碑在残址南侧正中位置,旁边有一坑洞。碑首已断,上部不见。

碑文:“大明重修中和峪吉祥寺碑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