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县的寺庙:瘟神庙
北京绝无仅有的瘟神庙位于潮关村,
北方村落寺庙很多,名称各异,却少有瘟神庙。瘟神又称五瘟使者,是中国古代民间传说的司瘟疫之神,是散播瘟疫的恶神,常比喻作恶多端、危害百姓的坏人。因潮关古城古为连接关内外的通路之一,潮河水时常泛滥,瘟疫流行,所以在村北头,建有一座瘟神庙。
附录:潮关村文化文物景点
潮关村位于古北口镇西南角,距密云县城65公里。该村地处阴山西端之阳的山脚,村落沿山脚呈散列状分布。潮河沿山谷在此大回环,形成该村东面靠山,其余三面环水的天堑地形。村域总面积3.37平方公里。据《密云县地名志》记载,潮关也称小城,明代建城堡,始称“潮河关堡”。清朝时设营寨,后沿革为潮河关,今简称潮关。1990年,政府投资在村西修建了长180米、宽5米的潮关大桥,成为村民出入的重要通道。
潮河关城堡
过潮关大桥前行约50米处,便清晰可见一段南北向的古城墙,这就是今天的“潮关城堡”。据《京师锁钥——古北口文化文物景区》记载,城堡大体为正方形,有西南两门。西门正中嵌有石匾一方,上镌“雄峙潮河”四个字。现两门已毁,城堡的西墙北角、北墙西端保留着一些比较完整的墙体,其它已无存,只剩墙基。

国家级文保碑
据了解,潮关城堡始建于北齐年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古北口较早的几处关塞之一。古北口的北齐长城,全长40华里,从野猪岭的小高楼与明长城分道扬镳,到司马台的下窝铺与明长城相结合,是古北口最早的一处长城。其间有许多大小寨子,用来把守长城和关口,其中就有潮河关。而此时城堡只为土石结构,且比较低矮。

至明代,明王朝为防止外族入侵,重修长城,从此古北口成为了护卫帝京的重要门户。于是潮关城堡得到了重新修缮,加高加厚,成为了古北口的防御要地。




潮河关惨案纪念碑
潮河关惨案纪念碑位于村西北一处林木茂密的台地上。潮河关这个依山傍水的美丽山村,不仅有着“关城古堡”久远遗址和神奇名扬的“瘟神庙”,在中国人民的抗战史上,也留下悲惨壮烈的一页。
1933年3月11日,日军进攻古北口,长城抗战古北口战役由此开始。期间,由于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侵华日军伤亡很大。日军攻占古北口后,向当地农民进行了报复。4月14日,日军闯进潮关村,杀害村民、烧毁房屋,制造了惨无人道的潮关惨案。潮关惨案,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一次报复性屠杀,是日本军队在密云地区制造的第一起惨案。
当时,潮关有80户人家,406间房屋。潮关城堡隔河的背面是成千上万的侵华日军,城南面是退守的国军第十七军第二师,潮关村被夹在敌、我势力之间,当时许多村民都已逃离,村中只剩下一些穷苦的村民和不便行动的老人、儿童。半月之内,日军再次血洗潮河关,杀害村民83人,烧毁房屋360间,家禽家畜尽数被杀掠,给潮河关人造成了沉重的灾难。
为铭记这段惨痛的历史,密云区政府在潮关村竖立了“潮河关惨案纪念碑”。纪念碑为尖顶四方柱型,通体高约2米8左右,三级汉白玉基座上,由白色花岗岩石砌成矗立云天,其纪念碑正面——内凹的黑色碑璧上,篆刻着镏金隶书体大字“潮河关惨案纪念碑”,其余三面——篆刻有惨案简要史实。
2010年旧照
从纪念碑向西望去,是一片绵延青山,山上影影绰绰有一处敌楼,与纪念碑所在的位置遥遥相对。村民们说,这处敌楼就是当年血洗潮关的日本兵驻防的地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