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区的寺庙:开元寺
开元寺位于双兴南区幼儿园旁(915路公交车胜利小区站下)。开元寺作为顺义区内唯一迄今仍存且有较多记载的古寺,曾被康熙年间编制的《顺义县志》列为顺义八景之二“龙泉烟寺”。开元寺据记载位于顺义城内东门附近,因靠近东门,俗称大东寺。“开元”(713—741)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此寺在唐朝就已创建。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13943180000016 顺州开元寺清仁和镇

顺义区文保牌
唐玄宗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做了45年皇帝。唐玄宗在他人生鼎盛之时,敕令天下各州都要选出一座位置好、规模大的寺观,赐名开元寺或开元观,作为开元盛世的地标建筑。目前全国保存至今的开元寺共有15座,顺义开元寺是北京地区唯一一座开元寺。

开元寺目前位于楼群中一个小土坡上
与一般寺院不同,除了供奉佛菩萨像之外,开元寺内都要供奉唐玄宗本人的塑像和雕像。从传世文献来看,天下开元寺中的唐玄宗像以铜质的居多,其他的还有玉、石、木、泥等多种材质。
这些塑像、雕像和画像在每年的八月初五,也就是唐玄宗生日这天一定是对外领受万民朝拜的。唐玄宗曾授意宰相宋璟和张说,让二人牵头奏请将皇帝的生日设定为“千秋节”。在君臣一唱一和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皇帝祝寿的节日诞生了。
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唐玄宗再下敕旨,将千秋节和其他几个重要节日安排在全国各地的开元寺、开元观举行。行道散斋,就是举行宗教仪式和庆祝活动。
在千秋节这天,全国上下都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宴乐、休假三日”。在此期间,上至都城,下至乡间村社,都要举行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在长安,唐玄宗和杨贵妃“千秋节”这天登上花萼楼,领受官民朝拜,观赏长安街头的各种演出。长安之外,地方官员到开元寺、开元观,面对唐玄宗的塑像、雕像和画像,行礼祝寿、欢饮宴乐,如皇帝亲临;民间百姓也要来瞻仰龙颜,沐浴恩泽。这一天,开元寺一方面要举行为皇帝祈福祝寿的宗教仪式,另一方面还要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娱演出,吸引信众烧香许愿,增加寺院收入。据历史学家考证,这是中国庙会的最初形式。
在金末元初的战争岁月,顺义开元寺里发生过一个守城官员以身殉国的壮烈故事。贞祐二年(公元1214年),坚守顺州的王晦被叛变的部下出卖,城破被缚,在开元寺被杀害。王晦取义成仁、为国捐躯的精神受到世人的尊崇。元初大诗人郝经推崇褒扬王晦等人舍身取义的壮举,作《金源十节士歌》,称“王刚忠公等十人,皆死事死国,有古烈士之风。可以兴起末俗,振作贪懦。”后来有人在开元寺里王晦遇害的地方竖立石碑,常年有人祭祀凭吊。
在王晦遇难的五十六年后,元代大儒王恽(yùn)途经顺州,与友人梁御史聊起王晦的忠烈事迹,取道开元寺,来瞻仰旧迹。“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十月二十二日,过顺州,与梁御史话金节侯刚忠王公子明死节事,马上为赋此诗以吊,州旧治唐归顺州,见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试太子洗马郑宣力所撰开元寺碑”(引自王恽《秋涧集》)。从这段文字看,当时的开元寺尚有唐代大历五年的古碑一座。大历是唐玄宗之孙——代宗李豫的年号。这也足以证明顺义开元寺始建于唐代。
大历五年,伟大的诗人杜甫与边塞诗人岑参相继辞世;开元盛世也早已在安史之乱的硝烟中散尽。唯有在杜甫“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诗中可以相见当年的繁华。这一年,一个叫郑宣力的人来到顺义开元寺,在这里稍事逗留并留下一方镌刻在石碑上的墨宝后,便悄然离去。
第二位来寻访王晦事迹的人是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这位身负家仇国恨反清斗士,遍历京郊山水,搜集遗文掌故。他来到顺义开元寺,必定是对王晦其人其事心存仰慕。他在《昌平山水记》记述了顺义开元寺,尤其提到“开元寺碑今亡”,而王晦碑“今亦无人知之者矣”,不知心情当是怎样的悲痛。这分明是说,他曾就这两块碑、两段历史向当地人深入走访过、调查过。可现实却连一丝心灵的慰藉都没有给他留下,所以才会发出“今亦无人知之者矣”的感慨。

从此坡道去往开元寺

因为在顺义开元寺龙亭之侧有井泉,常年涌水不断,与殿前龙亭的香烟繁盛相互映衬,每逢官员聚众朝贺之日,烟光水色相偕成趣,故有“龙泉烟寺”之称,构成明代的“顺义八景”之一。顺义开元寺久经沧桑,文化内涵丰富,在北京地区绝无仅有,堪称是顺义的镇城之宝。



寺门

前殿
附录:顺州城垣
顺义城始建于大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初名弹汗州。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因参与平叛有功,唐玄宗嘉奖过弹汗州,并赐予新名“归顺州”。从唐末起,简称顺州;明代降州为县,始称顺义县。
从小区大门西行300米到十字路口,再北行200米后进入一个工地西行300米可见残存的顺州城垣。

顺义区文保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