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的寺庙(二四)
岫云观
岫云观位于琉璃河中学内,岫云观又名良乡离宫,落成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四月。这处行宫是奉明世宗敕命而建成的,行宫落成不久,世宗皇帝便于行宫驻跸。

北京市文保碑
行宫坐北朝南,规模宏大,占地近百亩。原中轴线主宫殿群五进规制,东有侧院,西有御花园,后有菜圃。四周有高大的宫墙。最前端是一个小广场,东西两侧各有一座高大的宫门,呈城楼状。东接南北通衢,西望村烟旷野。小广场正南有戏楼一座,北面为内宫门,左右门房各三间。进内宫门是一座木牌楼,北有正殿三间,东西配殿五间。其后又正殿三间,两侧有便门通向后边的院子,院子正北有凉亭一座,两侧接回廊。凉亭以北,院两侧有东西配殿各三间,正殿为皋殿,此殿略成方形,十分宏敞,面阔三间15.43米,进深三间。重檐庑殿顶,筒瓦调大脊,有吻兽,前檐为旋子彩绘。皋殿两山东西配殿各五间。最后是一座二层楼阁式宫殿。

北京市说明牌
良乡离宫是明代京南唯一的一座行宫,气势宏伟。明朝衰落以后改作佛寺名恩惠寺,在各殿供奉佛像,并按寺院规制于二进院东侧建钟楼、西侧建鼓楼。后来又改为道观,名岫云观。清末民初,末帝溥仪被逐出紫禁城,宫内的太监也被逐出,一部分流落到岫云观内,所以当地人便称这座历尽沧桑的明代离宫为“老公庙”。大约在1957年前后,良乡离宫开始遭到破坏。

现仅存第四进皋殿和第五进殿,皋殿面阔三间,单檐硬山顶,筒瓦大脊,两侧朵殿已无存。殿前西侧有一块万历年间重修恩惠寺时的禁约及告示碑。碑文内容分为两部分:前半部为“锦衣卫西司房为禁约事照得良乡县地坊”,落款为“万历三十七(1609)年九月初十日给告示”;后半部为“顺天府良乡县为禁约事照得”,落款为“万历三十六(1608)年正月十九日给”。




皋殿后身


第四进皋殿和第五进殿

第五进殿为二层楼阁,面阔三间,前出廊,筒瓦大脊。


西侧有朵殿三间,东侧朵殿已无存。

原东侧朵殿位置现存两块石碑

圣旨敕谕碑为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青白石质,方趺螭首,碑文非常清晰。额题:圣旨,碑文首题:敕谕敕赐护国恩惠寺僧惟智及僧众人…,落款:大明万历三十八年十二月
日;碑阴只有额题:“碑阴”二字,无碑文。



重修三世佛殿碑,碑阳额题:万古流芳,碑文内容为创建岫云观之东隅三世佛殿纪要。落款为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仲秋月上浣;碑阴额题:万古流芳,刻人名及捐款数额。



檀木港玉皇庙
玉皇庙位于檀木港村村北的山坡上,为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始建于明代,坐北朝南,庙建在全村最高位置,背靠大山,前面是大石河,主供玉皇大帝。
解放以后曾作过小学。到了80年代末,小学逐渐迁出,老建筑逐渐残败。2010年前后,村里来了个老道,要在原址重建寺庙,在平整土地过程中,老的玉皇庙遗址被彻底拆除。2014年春天开工,但未办理任何手续,后被定性为违建,并且还与工人产生了经济纠纷。寺院内那两棵笔直的松树,虽然不算粗壮,却是旧庙唯一的“遗迹”了。目前全部为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结构,一进院布局,穿过山门殿,里面两侧是钟、鼓楼和配殿各三间,正殿三间,两侧有朵殿。

云盖禅寺
云盖禅寺位于大次洛村,据有孔铜钱调查:大次洛村东头即现在小学校位置,是原三义庙,供奉刘备、关羽、张飞像。庙坐东朝西,四合院式,二进院。现在村委会院,是原云盖寺,寺坐北朝南,现存后边原十八罗汉殿和王母娘娘庙部分。村正中即现在健身场位置,是原观音庵及老爷(关帝)庙。观音庵坐南朝北,除观音菩萨外,后面还供奉王母娘娘像。但在上世纪30年代抗日战争爆发前,即将娘娘像移到云盖寺供奉,原娘娘殿改作村学堂。老爷庙在观音庵门口东侧,三间小屋,形似裙房,与观音庵有墙相连,亦朝北开门。庙内供关羽父子及周仓。

房山区文保牌

近年村民个人出资重建了罗汉殿和娘娘殿,即现在的大雄宝殿和观音殿。

大雄宝殿




观音殿




进门后可见甬道处大雄宝殿东侧立有大次洛无字碑,为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

大雄宝殿西侧立有大次洛永垂不朽碑,为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大清乾隆五十四年立,碑文保存尚好,碑首题额“永垂不朽”,为双钩大字楷书。碑身楷书记述了建庙的历程。碑阴题额为“万古流芳”,碑身文字为施主名单。

甬道旁西侧立大次洛万古流芳碑,为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碑身文字已全部脱落,只有碑额“万古流芳”字尚存。

上述三块碑原本是立在观音庵的,2007年村里建设施工时,在观音庵遗址地下发现,后被移立到云盖寺。大次洛观音庵同样为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已经无存了,只存“观音庵”石额。

院内的一座石经幢
云盖寺内原有两座螭首龟蚨碑,两个八角形经幢, 两座碑及一个经幢被深埋垫水沟,另一个经幢有幸被保存在云居寺北塔东北侧。

说明牌

该经幢为佛顶尊胜陀罗尼八角直楞幢,汉白玉石质,由盖顶、幢身、基座三部分组成,总高209厘米,除一面刻有题记外,其余七面竖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立于辽代大康二年(1076),距今已有941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