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的寺庙(十五)
静默寺
静默寺位于北长街81号,昭显庙南。静默寺住持“贤首宗”的持海宽参加雕印《大藏经》,可见,静默寺当时也是有相当规格等级的。民国后仍为寺,据《1928年北平特别市寺庙登记》载:“本庙面积约四亩,房屋七十八间。管理及使用状况为本寺和尚管理,以便信仰烧香。庙内法物有泥像两尊,木像七尊,铜钟两口,皮鼓两面,木五供四堂,木鱼一个,铁磬一个,藏经残部七百余套,另有石碑两座,梧桐树两株。”
西城区文保牌

西城区文保牌
静默寺山门东向,面对北长街,全寺坐西朝东。山门三间,硬山调大脊灰筒瓦顶,有额为“敕建静默禅林”,山门北有一小门。前殿三间,前出抱厦一间,抱厦为悬山顶箍头脊,殿为硬山调大脊灰筒瓦顶,南北有配房。中殿三间,硬山调大脊灰筒瓦顶,额为“静默寺”,该殿有等级最高的和玺彩画,也由此可见该寺的地位,南北配殿三间,硬山调大脊筒瓦顶,南北寮房各五间,硬山合瓦顶。后殿三间,硬山调大脊灰筒瓦顶,额为“璿枢转福”皆为康熙皇帝所书。南北配房各三间,硬山合瓦顶。传大殿内曾供有关公的青龙偃月刀,门前的石狮现埋在地下。
博济庵
博济庵位于前细瓦厂胡同17号院。博济庵是莲花山下院。所谓“下院”,即下属的“分号”。是一座尼姑修行的场所。据记载,庵建于清道光年间,民国十五年重修。庵内有殿房二十六间,原来还有木释迦佛一尊,泥关圣像一尊,泥童两尊,供桌两张,香炉两个,铜钟、铁磬和大鼓等物。此外还有石碑两座。不过这些现在早已无存,成了大杂院。上院地址说法不一,有说香山,有说妙峰山,也有说是在八大处。
西城区文保牌
西城区文保牌
玉皇阁
玉皇阁位于育强胡同22号。原址明代为朝天宫,毁于大火。明末兴建“御敕护国天元观”,清代重修,改称玉皇阁,也称玉皇庙。建筑坐北朝南,原有山门、前殿、中殿及东西偏殿。现存二门以内的殿宇。

西城区文保牌

西城区文保碑

西城区说明牌
护国双关帝庙
护国双关帝庙位于西四北大街167号、甲167号的一座道观。护国双关帝庙建于金朝大定年间(1161年至1189年)。该庙原有元朝泰定元年(1324年)李用所立《义勇武安王碑》,由翰林院侍读学士臣阿尔威撰文。据元朝泰定三年(1326年)所立的吴律《汉义勇武安王祠记》记载,都城西市旧有庙,殿久失修,元泰定二年(1325年)由泰定帝及皇后捐资重修。明朝正统十年(1444年),该庙重建。后来,又先后于明朝弘治十五年(1502年)、嘉靖十九年(1540年)、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年)、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重修。庙内元朝、明朝石碑于1980年代被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收藏。该庙现为民居。
该庙坐西朝东。自东向西依次为:山门:一间。山门石券门上书“护国双关帝庙”。正殿:三间(前出轩)。通进深7.20米,通面阔10.20米,单昂三踩斗拱,歇山调大脊,出轩为悬山箍头脊筒瓦顶。殿内原供奉泥塑关羽坐像以及漆胎岳飞像,现已无存。钟楼、鼓楼:位于正殿前左右两侧。后殿:三间。

西城区文保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