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的名人故居:纪晓岚故居
位于珠市口西大街241号。此处原为岳飞二十一代孙、雍正时权臣、兵部尚书陕甘总督岳钟琪的住宅。纪晓岚在这里住了两个阶段,分别是从11岁到39岁,和从48岁到82岁,前后共计62年。
北京市文保碑
纪晓岚(1724-1805),出生在一个世代书香之家,父亲纪容舒是一位著名的考据学家,做过京官,外放姚安知府。纪晓岚4岁开始读书,12岁随父入京。24岁应顺天府乡试,为解元。因服母丧,闭门在家,专攻考据之学,颇有造诣。31岁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继授编修。乾隆三十三年,授贵州都匀知府。但皇帝认为纪昀学问优胜,到外省做官不能尽其所长,将其留在身边。同年四月,提升为侍学士。六月,因亲家做官亏空库银,要被抄家,他秘密通风报信,事发后,被发配到新疆,佐助军务。三年后召还,授编修,侍读学士等职,受命为《四库全书》总纂官。惨淡经营13年,所编《四库全书》告竣。在此期间,纪晓岚由侍读学士升任内阁学士,一度授兵部尚书。《四库全书》告竣当年,迁礼部尚书。60岁后,曾五次掌都察院,三任礼部尚书。嘉庆八年,纪晓岚80大寿,皇帝派员祝贺,并给予厚赠。旋拜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衔,兼理国子监事,官居一品。
纪晓岚一生,有两件事干得最多:一是编书史,二是当考官。编书史,除总纂《四库全书》外,还先后当过武英殿和三通馆的纂修官等,称一时之大手笔;当考官,两次任乡试考官,六次为文武会试考官,故门生甚众,为国家选拔了不少人才。纪晓岚卒后,归葬故里,朝廷派员临穴致祭,嘉庆皇帝御赐碑文,极尽人臣之荣哀。 纪晓岚之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总撰了《四库全书》和著作了《阅微草堂笔记》。

北京市说明牌
纪晓岚故居为清式砖木结构,属于两进四合院的建筑格局。其布局为坐北朝南,临街大门为硬山顶吉祥如意式门楼,位于整个住宅的东南角。与大门洞相连接的西侧南房为四间开门的“倒座”。两进四合院格局,占地570平方米。第一进院由大门、正房及倒座房组成。正门位于宅院的东南角,五檩硬山顶,合瓦屋面,过陇脊,梁架饰有苏式彩绘,红油漆门板。倒座房在大门西侧,面阔三五檩硬山顶,屋面及装修均经后代改建。

原宣武区说明牌
正房即第二进院的倒座房,面阔五间七檩勾连搭加前廊一步。其南檐墙为仿欧式风格,屋顶建有砖砌镂空女儿墙,门窗为拱券式,券门及券窗均雕刻缠枝花卉。院内有一株200余年历史的紫藤萝。第二进院正房是纪晓岚当年的书房阅微草堂,面阔五间,进深五檩,前接进深五檩的勾连搭抱厦三间,加前廊一步,均为合瓦硬山顶,过陇脊梁架保存完好。

现故居全景。因道路拓宽,故居第一进院无存。

门票
前院正面为明三陪六的大厅,前山设一门二窗,围以砖雕,后山有门通内院,厅后有廊。厅内横梁上部均有木棂花窗。大厅内宽敞明亮,典雅华贵。
悬于门上的匾额“纪晓岚故居”系由纪晓岚第六代后人纪清远先生题写

房前有一架紫藤,相传为当年纪晓岚亲手所植。至今虽经两百余年,但仍枝蔓盘绕。在《阅微草堂笔记》中,纪晓岚特别提及这一架紫藤:“其荫覆院,其蔓旁引,紫云垂地,香气袭人。”

现紫藤前立有《紫藤碑记》
精美砖雕
一进院正房后身
一进院正房现为纪晓岚纪念馆。陈列有《景城纪氏家谱》、《评文心雕龙》、《阅微草堂笔记》及纪晓岚六世孙女纪清漪捐出的明清瓷器。
启功题额:纪晓岚纪念馆
展出的纪晓岚雕像



展出的《阅微草堂笔记》近四十万字,含故事一千二百余则,自乾隆五十四年至嘉庆三年陆续写成。这是纪晓岚最重要的文学著作,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异曲同工的两大绝调,受到鲁迅先生的高度赞赏。

展柜里的纪晓岚曾用过的超长烟斗。据说纪晓岚烟瘾奇大,他的旱烟袋锅是特别订做的,一次能装三四两烟丝,编纂《四库全书》时,他从这里走到圆明园,烟锅里的烟丝只吸完一半,于是就落下了一个“纪大烟袋”的绰号。

纪念馆内挂乾隆题字
后院正面即为“阅微草堂”。“草堂”平面呈倒“凸”字形,为前三后五、前出廊的硬山顶式建筑。前三间中间为门厅,左右两间各以隔扇相隔为“耳室”。后五间为“草堂”,东西通间,进深两间,共为十间。


厅后内院两侧,原有纪晓岚所栽海棠两株,今仅存东侧一株。据说海棠树与主人公的一段恋爱史有关。纪晓岚深知婢女文鸾最喜海棠,在京城有了宅院后,便亲手栽种下两棵海棠。如今,剩下的这株孤立在院中默默纪念着纪晓岚少年时相恋终又不能成为眷属的凄美故事。
海棠树前立有《海棠碑记》
《海棠碑记》旁的纪晓岚与婢女文鸾的雕塑
纪晓岚少年时曾与其四叔家聪明美丽的婢女文鸾相恋,两人情趣相投,互为誓盟,订下终身,文鸾要纪晓岚先博取功名再回来娶她。谁知,二人命途多桀,文鸾的父亲来到纪家,竟索要一千两银子的身价,纪家气愤不过,索性让他将文鸾接回去,就这样,文鸾在回到家后便为此忧思成疾,不久香消玉陨。
二进院正房中间为客厅,东侧为卧室,西侧为书房。

堂内北面正中设屏风,上悬“阅微草堂旧址”横匾,为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所书。(原悬有“阅微草堂”匾额,后被直隶会馆取走。)
东侧是卧室,陈设简单。
西侧是书房,纪晓岚就是在这里编撰《四库全书》和写作《阅微草堂笔记》的。
这张书桌据说是当年纪晓岚写作时的原物

《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凡3503种,79337卷,是集中国历史文化之大成的一部千古巨制,对于搜集、整理、继承和发扬我国历史文化遗产,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四库全书》的浩大工程,倾注了纪晓岚的毕生精力,无怪乎皇帝称赞说:“美富四库之储,编摩出于一人之手。”
1931年梅兰芳、余叔岩、李石曾、张伯驹等在该处成立北京国剧学会,后又成为“富连成”京剧科班社址。
纪晓岚去世后,其后人将宅子出售。20世纪20年代北洋政府议员刘少白曾居住该处,时称“刘公馆”。1930年刘公馆成为在上海的中共中央与河北省委的秘密联络站。

故居前立“刘公馆”旧址碑
纪晓岚故居饱经两百余年的风雨沧桑,具有众多的历史烙印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值得一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