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安寺
圣安寺位于南横街西口。金天会年间(1123一1135)始建。传说是金代帝后为佛觉、晦堂二大师营建。因寺院建于中都城内的柳湖村旁,寺外有湖,岸边垂柳,俗称柳湖寺。明正统十一年(1446)重修并改名普济寺,清朝乾隆四十一年(1776)乾隆皇帝命重修该寺,重新命名为圣安寺。
西城区文保牌
西城区文保牌
1776年, 圣安寺内供奉有金世宗、金章宗像,这使得圣安寺的地位一直十分显赫,成为当时皇家活动的重要场所。据元史记载,佐政名臣王磐当年告老还乡,公卿百官设宴为其饯行。皇太子亦在第二日于圣安寺内赐宴,为王磐饯行,公卿百官送他出丽泽门还乡。

原宣武区说明牌
圣安寺当时建造在金中都城内的东柳湖村,相传寺外有湖,湖边垂柳拂岸,景色秀美。因此圣安寺又被人们称为柳湖寺。后来还有人传说寺内后堂供奉着金章宗宠妃李宸妃的像,这又给圣安寺添上了一道浪漫的色彩。
现在的圣安寺原址仅存的山门已修葺一新,
到了明朝,东柳湖村地处荒凉,湖边贼匪出没,柳亦不见,寺也坍塌,1446年京师地震,宫内太监重修圣安寺,为了将修建寺院作为自己的功德,竟将寺内金元时期的旧碑、旧匾尽数毁去,并将此寺易名为普济寺,想以此掩盖寺院的历史,一时成为人们的笑柄。明代殿内供奉有三尊三世佛,俗称西方三圣。佛身紫红色,粗圆浑厚,佛像背后衬托背光,外层透雕火焰纹,内层浮雕三个小佛,每个小佛下承托莲花座。寺院内大殿还绘有佛教故事的绘画,这些壁画相传是出自明代大画家高喜之手。
![309、西城区的寺庙(二六) 309、西城区的寺庙(二六)]()
此后,圣安寺几经兴衰。到了清朝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乾隆皇帝出资重修寺院,重新修建的圣安寺内为天王殿,次为瑞象亭,中为大雄宝殿。殿上匾额均为乾隆皇帝御书。寺内原有的三尊三世佛像移到静明园供奉。其它佛像皆重加塑饰,保存完好。
正是由于它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圣安寺从元代开始就成为北京达官贵人、诗人学者凭古临游之所。元代诗人乃贤在《南城咏古》中写道“寺有金世宗、章宗二朝像。”清朝文学家史学家李慈铭家住保安寺街,曾和几位好友游览圣安寺赋诗一首:情游重忆十年前,破寺楸花四月天,休教更话金源事,尘画明昌问圣安。
山门匾额曰:“敕建古刹圣安寺”,是为数不多的保存至今的古刹山门门楣上的刻字,十分珍贵。
寺内建筑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四面有后殿、瑞象亭、天王殿,东西配殿和庭院。大雄宝殿的内部梁架,如鸳鸯交手拱等,是清代以前的法式。殿内有3尊三世佛,俗称西方三圣,是明代的遗物。佛身紫红色,粗圆浑厚,佛像背后衬托高大的背光,外层透雕火焰纹,内层浮雕3个小座佛,每个小佛下承托莲花座。
大殿内的壁画相传出自明代大画家商喜之手。在东西北3面的墙壁上,共有8幅有关佛的故事画。背屏后的3尊菩萨像,衣纹的用笔、肌肤的着色,都非常细腻。圣安寺的壁画,代表了中国十五世纪初期宗教壁画的典型风格。佛像和壁画毁于60年代末期,瑞象亭移至陶然亭公园。
据《光绪顺天府志》记载:“圣安寺,金刹旧址也,在圣安寺街。金天会中,帝后岀金钱为佛觉大师,晦堂大师营缮,皇统初,赐名大延寿寺。大定三年。命晦堂主其事,内府出重帑以赐。六年,新堂成,崇五仞,广十筵,八月朔,作大佛于寺,以落成之,七年二月,诏改寺额为大圣安。向有金章宗,世宗及李宸妃像。又元中统初,迁祖宗神主于寺。今久无考。唯存栴檀铜佛像,乾隆年间移奉宁寿宫,其寺在明改为普济。乾隆四十一年发帑重修,内为天王殿,次为瑞像亭,中为大雄宝殿,额俱御书。有碑二,在瑞像亭内:其一,前刻栴檀佛像,像有诸表臣记,后刻达摩祖师像有李言恭赞,其一,前刻观音像,后刻关圣像,俱勒万历己丑八朋字,又万历十八年碑一,张寿鹏撰”。经过明清两朝的维修,这座金代古寺至清朝末期,依然完整。在乾隆年间的重修时,寺内原有的三尊三世佛,俗称西方三圣,移到静明园供奉。
上述记载中提到的圣安寺的两个绘画佛像石刻目前存放在法源寺,一个有达摩像,一个有观音像。
“童子拜观音”石碑左上角有小字:钦依僧禄司左觉仪通月号印空于万历己丑(1589年)二月二十八日刻石在圣安寺。
圣安寺瑞像亭
位于陶然亭公园东北角的小山上。圣安寺始建于金朝天会年间(1123年-1135年),传说为金朝帝后为佛觉、晦堂两位大师营建。时为金中都宫城宣华门外的重要建筑。初名大延圣寺,金大定7年,诏改为大圣安寺。清朝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乾隆帝出资重修并复名“圣安寺”。内有天王殿、瑞像亭,大雄宝殿。
目前仅存的金代建筑遗存只有卢沟桥和圣安寺,因圣安寺改作它用,1979年具有九百年历史的金代古亭——瑞像亭从圣安寺遗址南横街搬迁至陶然亭公园加以保护。
瑞像亭居高临下,亭额朝南,亭子的平台不大,四周用花墙围绕。
瑞像亭的“瑞像”出处是什么?为什么金代皇朝要将这样一座亭子建在圣安寺?距《梁高僧传卷二鸠摩罗什传、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下三之二》中记载,一位叫做鸠摩罗炎的印度贵族青年,出家当了僧人,翻山越岭到了龟兹国(今天新疆的库车),被国王迎为国师,与国王的妹妹生下了鸠摩罗什。鸠摩罗什背负着父亲从古印度拘睒弥国请来的栴檀(檀香)佛像,一路跋涉,来到位于长江之滨的扬州,奉置于龙光寺,世称龙光瑞像。以后,在皇家的重要寺院里,供奉瑞像,也就是佛祖的像,也就顺理成章了。为此修建的亭子,里面勒石表记,供奉佛像、达摩祖师像;观音菩萨刻像和关公的刻像,应该是历史演进的结果,也是各个朝代信奉宗教的缩影。

铸钟娘娘庙
金炉圣母铸钟娘娘庙位于小黑虎胡同24、26号。始建年代不详,清顺治年间重修,乾隆五十年(1785年)重修,道光年间两次重修。庙内原有四次重修碑记。娘娘庙附近有铸钟厂,是明代铸钟之所。铸钟娘娘是为铸成大钟而牺牲的铸工匠的女儿(是由铸干将、莫邪二剑的故事派生出来的)成为铸钟之神,而建庙祀之。现为民居
。
娘娘庙按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一间,面阔4.3米,进深4.9米,硬山箍头脊筒瓦顶,砖券门石门额上书“金炉圣母铸钟娘娘庙”。前殿三间,通面阔9.6米,通进深4.5米,硬山箍头脊,仰瓦灰梗,中殿三间,通面阔12.米,通进深12米,硬山,二卷勾连搭,前为箍头脊,后为调大脊,配殿东西各三间,硬山箍头脊,后殿三间,通面阔12米,通进深8.4米,硬山调大脊筒瓦顶。

这个庙现在已经完全不见踪影,连山门都找不到了。院内居民们用描述的方式指出了庙的位置。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收藏有一块石匾,石匾征集于北京德胜门城楼附近的居民区。石匾呈长条状,表面自右往左雕刻“金炉圣母铸钟娘娘庙”九个楷书大字,字体端正挺拔,苍劲有力。除九个大字之外,其上无其他装饰纹样。
紫金寺故址
金紫金寺旧址位于槐柏树街12号宣武艺园处。紫金寺西有善果寺。2016年10月12日北京晚报《槐柏树街的今昔》摘录:宣武艺园内原有金朝的紫金寺旧址。紫金寺始建于金代,寺门朝西。明嘉靖年间重修,据当时的记载,重修后的紫金寺“规模宏远,堂庑精美”。清时此寺逐渐废毁,就改为浙江义园。《元一统志》卷一记:“紫金寺在旧城北开远坊”,按《京师坊巷志稿》卷下:“善果寺东旧有紫金寺”,吴长元《宸垣识略》卷十记载:“(紫金寺)其遗址在善果寺东南百米,善果寺今尚存庙址。紫金寺当为北开远坊。大约皆在宣武、广安二门之间。”
原宣武区文保标志
宣武艺园门口牌子介绍:
金紫金寺位于金中都开元坊内。明嘉靖三十二年重修,寺门向西。清初成为义园。故址在宣武艺园。
文保标志镶嵌于公园外墙
宣武艺园
目录:
序号
|
名
称
|
单发
|
历代帝王庙、妙应寺白塔、白云观、法源寺、广济寺、火德真君庙、广化寺、长椿寺、陶然亭慈悲庵、报国寺、清乾隆汇通祠诗碑、天宁寺塔
|
一
|
圆宏寺、都城隍庙后殿、吕祖宫、龙泉下院观音寺
|
二
|
承恩寺、砖塔胡同关帝庙、玄真观、显应观
|
三
|
什刹海寺、福善寺、大高玄殿、关岳庙
|
四
|
拈花寺、护国寺金刚殿、贤良祠、双寺
|
五
|
大藏龙华寺、寿明寺、广福观、西海北沿三官庙
|
六
|
净业寺、普济寺、正觉胡同正觉寺、旌勇祠、
|
七
|
保安寺、天寿庵、恭俭胡同三官庙、护国德胜庵
|
八
|
净海寺、东明胡同观音寺、海潮庵、崇圣寺
|
九
|
庆云寺、护国寺建筑遗存、护国紫竹禅林、毗卢寺
|
十
|
太平庵、瑞应寺、天仙庵、西海东沿真武庙
|
十一
|
古刹佑圣禅林、福德庵、大马关帝庙、前海观音庵、
|
十二
|
永泉庵、广仁寺、圣泉庵、祗园寺
|
十三
|
丰泰庵、万佛禅林、zhao显庙、福佑寺
|
十四
|
新壁街吕祖阁、万寿兴隆寺、永佑庙、普恩寺
|
十五
|
静默寺、博济庵、玉皇阁、护国双关帝庙
|
十六
|
普庆寺、慈因寺、普安寺、育德胡同观音庵
|
十七
|
庆宁寺、宝禅寺、北帽胡同关帝庙、宝产胡同正觉寺
|
十八
|
藏经殿、广德吕祖观、圣祚隆长寺、方丈庙
|
十九
|
赵登禹路吕祖庙、三清观、永泰寺、祝寿寺
|
二十
|
前公用胡同关帝庙、苍圣祠、圆广寺大殿、广善寺
|
二一
|
宝应寺、 崇效寺藏经阁、 永兴庵、 樱桃斜街五道庙
|
二二
|
护国观音寺、琉璃厂火神庙、琉璃厂吕祖祠、万佛寺
|
二三
|
杨椒山祠、建学胡同广慧寺、莲花寺、谢枋得祠
|
二四
|
三圣庵、南横东街关帝庙、龙爪槐胡同龙泉寺、华严庵
|
二五
|
江南城隍庙、佑圣寺、永内大街观音寺、万寿西宫
|
二六
|
圣安寺、圣安寺瑞像亭、紫金寺旧址、铸钟娘娘庙
|
二七
|
铺陈市胡同观音庵、石伏魔大地庙、守善庵、灵鹫寺
|
二八
|
万寿关帝庙、显佑寺、德胜门真武庙、青竹巷真武庙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