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的清真寺:常营清真寺
常营清真寺创建于明朝正德年间,如今占地面积8400余平方米,是北京市郊规模最大的清真寺。在历史发展变造中历经破坏,也多次修缮,扩建。有记载最早的一次是在清嘉庆元年至三年(公元1796—1799年),由常营穆斯林群众自行筹资进行过整体性重建。

朝阳区文保牌
清朝嘉庆年间立的《通州长营庄重修清真寺碑记》载:“长营庄古有清真寺一座。考其曩昔,乃大明正德年间创建,教经重修,迄今世远,年湮受风雨吹损,残旧难堪,有本庄乡老等触目惊心,不忍坐视倾圮,且不吝资财,置买砖、瓦、木、石等项,以备匠艺需用,众乡老见此胜举,心悦诚服,亦协助工资。自嘉庆二年春三月起工至三年冬十月告竣。修整殿宇辉煌,廊腰轮奂,绮与休哉,何其盛也。”后面附有山东济宁州禁三掌教世袭序,“嘉庆元年重修清真寺,三年完工。”“嘉庆九年,置地壹顷四十亩,计地二段,坐落寺北六十亩,南八十亩,乃系寺内大学、小学、阿訇费用”。

常营清真寺整体建筑坐西朝东,是两进院落,有垂花门、游廊。第一进院北侧是男、女水房,南侧是女课室五间,正殿是卷棚式三卷勾连搭,其中前轩是大式硬山筒瓦挑大脊,后厦是歇山箍头脊,上面有六角攒尖亭,屋面采用黄绿琉璃瓦。正殿平面为亚子形,面阔五间,进深八间,可容200至300名穆斯林同时礼拜。21世纪初,增建一座女殿,供女性穆斯林做礼拜。常营清真寺内现在收藏有手抄本《古兰经》30本、《伟嘎叶》2部、《尔嘎叶代》1部、《嘎最》4本等经书,还有清末民初时期该寺特制铜水壶等文物。
门厅内的时刻表
清真寺大门及两座角楼
东北角楼
东南角楼
西南角楼
西北角楼
门额“常营清真寺古寺”下有“公元一五零二年——一五二一年”字样
清真寺座西向东,三进式大门,青砖绿瓦极具中国特色,对称的中国古典式六角楼厅建筑分立两旁,一弯新月点亮清真寺主题。寺院由东向西以大门、庭院、朝真殿等建筑构成明显的中轴线。进入大门就是宽阔的大殿院。
大殿院由南至北依次排列着女殿、主殿、男殿,中西合璧的艺术形式在殿内随处可见。殿内青绿彩画的几何图案、花卉、阿文书法格言修饰其间,整体风格朴素淡雅,尤其女大殿内独具匠心的石榴图案,不仅点明清真古教来自西域,更取其多子多福的中国传统意义。清真寺最为雄浑典雅、安祥肃穆的当数四座讲堂,这里是阿訇讲经授课、海里拜学习的地方,阿訇在这里传授宗教知识、规范教民的行为道德。
中路主殿:

正殿北拐角处立两座碑,矮碑为民国二十年记事碑,高碑为1998年翻修礼拜大殿记事碑。

正殿南拐角处立1995年重修女殿碑记
南路女殿:

女殿右侧的一座古井亭有500年历史。
北路男殿:





男殿左侧有一座碑亭,立2005年常营清真寺碑记。








殿与殿之间有通道可达后院

邦克楼侧影



后院一排十七间带廊平房
寺内随处可见精美砖雕:








2002年5月启动了常营清真寺历史上规模最大、耗资最多的一次改扩建工程。此次改造总投资1300多万元,改造后清真寺的建筑面积达4578平方米,总占地面积达8459平方米。同时,还兴建了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的寺前广场。改造后的常营清真寺布局严谨统一、气势宏伟典雅,也蕴含古建神韵又充满现代气息,是常营500余年历史变迁的见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