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馆作为民间自律自卫自治组织形式与商业型、联谊性活动场所,从明清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后,传承至今仍在海外华人中继续、衍化,且勃兴不衰。
明清两朝施行“科举”制度,每年考试之时,成百上千的各地举子纷纷来到京城。他们大多家境一般,在租住客店时遇到困难。出于同情,先期来京做官和做生意的一些当地人筹资置房,供来京的举子和其他来京谋事者住宿之用,会馆由此而生。因为主要是为接待举子来京考试而为,所以这些会馆也叫“试馆”。
另外一些成功的生意人为了社交也开始在京设立会馆,由于他们开办的会馆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行业的制约,也形成行业垄断,所以这类会馆又称之为“行馆”。这类会馆对于保护工商业者的自身的利益,起到了作用。但由于与乡土观念及封建势力的结合,也阻碍了商品交换的扩大。
会馆是各省在京各界人士政治和文化活动的中心,留下了许多名人印记。如1912年8月,孙中山先生北上来到北京,京城各界人士在湖广会馆举行了欢迎仪式。1912年5月,鲁迅先生来京后,即住进绍兴会馆,达8年之久。1920年2月,毛泽东来北京后曾居住于湖南会馆。
明朝至清中叶,北京公开演戏的场所很少,大部分戏剧的演出是在会馆的戏楼里举行,所以,较大的会馆都建有戏楼。现在保留下来的湖广会馆戏楼、银号会馆的正乙祠戏楼、平阳会馆戏楼和湖南会馆戏楼等,都是难得的北京戏剧活动的见证。
最兴旺时,京城有各地会馆,不计大小共四百余所。这些会馆大多建在前三门外,以宣武门外居多,形成了大片的会馆区。限于资金的困扰,目前只有极少数会馆得到了修复。
贵州会馆
贵州在北京的会馆和其他省份在北京的会馆不同,一不是按地望划分,二均为省级会馆,是以老馆为中心,依新馆的位置而分为东馆、西馆、南馆、北馆、新馆、中馆。
由于贵阳是“五方杂处之地”,又是各地客商云集的地方,因而会馆较多。会馆既是同乡聚会的场所,又是商务繁忙的交易所,还往往兼作客栈、货栈。几乎所有的会馆都设有戏台,商人们坐在台下看戏、饮酒,故称酒戏台。为了团聚同乡,会馆还为过往或新到贵阳的乡人提供食宿。不少会馆设有私塾、学堂培养子弟,清末的客籍学堂就是会馆兴办的学校。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3943180000069
贵州会馆清前门街道

东城区文保牌
位于大江胡同的是贵州东馆
云间会馆
云间会馆也叫松江会馆(古代松江律属江苏,为松江府。),云间一词与东晋陆云、陆机兄弟有关,机字在南方发“间”的音,故用云间代替其原籍松江。最早记述云间会馆的是《蒲褐山房诗话》,记述某人进京赶考寓居云间会馆一事,此事《京师坊巷志稿》书中有记。解放后出版的《旧京大观》书中记有位于大蒋家胡同的云间会馆大门照片,大门建筑仿西式,匾额上题“云间会馆”。云间会馆有义园,在崇文门外小兴隆街。此文字在《京师坊巷志稿》书中有记。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3943180000071
云间会馆清前门街道

东城区文保牌


云间会馆位于大江胡同,与图为会馆相邻。

二进院北房

东厢房

西厢房
台湾会馆
台湾会馆史称“全台会馆”,坐落于大江胡同。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将科举制度移植到台湾,自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开始,陆续有台湾举人到北京参加会试。为方便台湾举人来京参加考试和联络感情,1893年台籍进士施士洁主持建立台湾会馆,1896年搬至大江胡同114号。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3943180000073 台湾会馆清前门街道
东城区文保牌
民国时期,台湾会馆出租给商户。1949年后,台湾会馆变成民居。1993年,台湾会馆恢复为纪念场所。1993年,台湾会馆得到修缮,1994年7月18日举行揭幕仪式,会馆重新成为在京台胞交流聚会的活动场所。1996年举办了百年纪念活动。
台湾会馆说明牌
由于会馆原面积狭小、交通不便、设施陈旧,已经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随着整个前门地区修缮整治工程的全面推进,2009年6月24日台湾会馆的修缮扩建工程正式开工。修缮后的台湾会馆把相邻的云间会馆、福德禅林一并作为新会馆的构成部分,总建筑面积由原来的400平方米增加到3800多平方米。
扩建后台湾会馆的东门

一进院的南房及两侧厢房

从南向北看一进院,正面为北大门的穿堂。


二进院的南房及两侧厢房


一进院南房

从南向北看二进院

复建后台湾会馆已开辟为展室
晋翼会馆
北京晋翼会馆,全称为山西翼城布商行会会馆,位于前门地区蒋家胡同。由山西翼城人士出资始建于清雍正11年(1773年)。会馆坐东向西,大门内有南北对称的小型四合院各一,后院正中有一座勾连搭合瓦卷棚顶房屋,供奉神像,两侧各有厢房。
史料《晋冀会馆碑记》记述了原初设会馆之起因:“历来服官者、贸易者、往来奔走者不知凡几,而会馆之设,顾独缺焉……虽向来积有公会,而祀神究无专祠,且朔望吉旦群聚类处,不可无以联其情而冷其意也。议于布巷之东蒋家胡同,购得房院一所,悉毁而更新之,以为邑人会馆。”到民国年间,其用途已不是布商行会,既为本县在京人士团聚之所,又为本县临时赴京人士持函件免费居住之地。有瓦房32间,灰房12间。解放初期被收归国有。
2011年刘老根会馆正式开业,在刘老根会馆建筑群中,只有临街的一栋3层楼是新建筑,其余部分则是租借、改造、利用了6个四合院。这些四合院中,便有布商行会会馆“晋翼会馆”。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3943180000076
晋翼会馆清前门街道
估衣会馆
估衣会馆在大市胡同41号,估计是清末的建筑,清末东、西晓市这一带是卖旧货的,因此有一些卖旧衣服的商家在这里建立起估衣同业公会也就不足为奇。这里虽是很小的一个小四合院,但保存还比较完好,院门、正房、厢房虽旧,基本可以看出还是老物件。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3943180000077
估衣会馆清天坛街道

东城区文保牌
总目录:
序号
|
名
称
|
一
|
云间会馆、台湾会馆、晋翼会馆、估衣会馆、贵州会馆
|
二
|
福建汀州会馆北馆、福建汀州会馆南馆、阳平会馆戏楼、旌德会馆、上湖南会馆
|
三
|
湖北黄安会馆、石棣会馆、芜湖会馆、临汾会馆、颜料会馆
|
四
|
安徽太平县会馆、湖南长沙会馆、湖南宝庆会馆、江西南安会馆、江西袁州会馆
|
五
|
江西德化会馆、湖南辰沅会馆、湖北孝感会馆、湖北麻城会馆、湖北黄冈会馆
|
六
|
江西新建会馆、丰城会馆、吉州会馆、庐陵会馆、安徽泾县会馆
|
七
|
广东惠州会馆、广东韶州会馆、广东平镇会馆
|
八
|
粤东会馆旧馆、广西会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