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80、房山区的古代建筑

(2016-12-25 07:52:31)
标签:

琉璃河商周遗址

郊劳台

北齐河清三年摩崖造像

房山区的古代建筑


琉璃河商周遗址

       琉璃河商周遗址位于房山区琉璃河内。距市区43公里。范围包括琉璃河北部的洄城、刘李店、董家林、黄土坡、立教、庄头等村。遗址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1.5公里。包含居住址、古城址和墓葬区3部分遗存。这处古文化遗址从70年代初开始发掘,通过对出土器物的分析和研究,认定属商周二代的古文化遗存。
 
180、房山区的古代建筑
国家级文保牌
 
180、房山区的古代建筑
北京市文保牌
 
180、房山区的古代建筑

  居住址发现了当时人们居住的房子,使用过的窖穴,以及属西周时期的遗物,包括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其中有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在一些使用过的灰坑中也发现属于商代的遗物。
       古城址位于遗址中部的董家林村。60年代初期,北城墙有的地段,在地面上还留有1米多高的城墙,后被夷为平地。但整个城址仍比周围地面高出1米有余。经过发掘,得知北城墙和东西二面城墙的北半部,地下尚保留了大部分墙基。其中城的东北角保存最好。北城墙全长829米,东、西二面城墙保留的北段长约300米,南城墙及东、西面城墙的南段,由于破坏严重,长度不明。在东、西、北三面城墙外,发现有深2米多的护城壕沟。据已知的城墙长度,推测城的平面应是方形或长方形。由于城墙内侧的“护坡”,被商末周初的墓葬以及属于西周时期的灰坑、房址所打破,说明古城的修建年代最迟不应晚于西周初期。这和古代文献所记西周初期北京地区的历史情况,基本一致。

180、房山区的古代建筑
在遗址处建立的博物馆
 
180、房山区的古代建筑

180、房山区的古代建筑

180、房山区的古代建筑

180、房山区的古代建筑

180、房山区的古代建筑

  墓葬区1973年秋开始墓葬的钻探和发掘工作,最集中的地区,是在遗址中部的黄土坡村。至1986年冬,两区共发掘墓葬200余座,车马坑近30余座。按照墓葬规模,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墓葬的基本特征是:中、小型墓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四周一般有熟土二层台,坑底置棺停,大型墓墓室部分亦为长方形土坑竖穴,一般带有二条墓道,个别的带有四条墓道,坑底木停保存较好。入骨保存情况,一般是小型墓较好,葬式多为仰身伸直,屈肢葬则较少。中、小型墓,有殉狗。其中七座墓发现有殉人现象。随葬器物。多放在二层台上及头前的棺椁间,小型墓以陶器为主,中型墓以青铜器为主,大型墓因被盗严重,青铜器不多见。附葬的车马坑,最少的二匹马,一辆车,最多为四十二匹马,十余辆车。有的车马坑,出有众多的铜质车马器。

180、房山区的古代建筑

180、房山区的古代建筑

180、房山区的古代建筑

180、房山区的古代建筑

180、房山区的古代建筑

180、房山区的古代建筑

180、房山区的古代建筑

180、房山区的古代建筑

180、房山区的古代建筑

180、房山区的古代建筑






郊劳台

       郊劳台位于房山区良乡大南关外。俗称接将台。皇帝迎接出征将士归来之地。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建。台亭八角形。有汉白玉碑亭一座。亭分两层,每层8根石柱。碑上刻有乾隆郊劳记事诗。台四面有砖砌围墙,尚存无盖汉白玉碑亭及亭内石碑。石碑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二月二十七日立。郊劳台是研究清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180、房山区的古代建筑
北京市文保碑

180、房山区的古代建筑

180、房山区的古代建筑

180、房山区的古代建筑




北齐河清三年摩崖造像

       北齐河清三年摩崖造像位于房山区燕山公园。造像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现。造像镌于独立的花岗岩石上,外镌为龛形,龛内镌一佛二菩萨,佛像双足赤裸立于须弥座上,两侧协侍菩萨皆双手合十。主像及两协侍菩萨体态匀称,衣纹贴体,具有南北朝时期多见的笈多风格。主尊佛像头部的右侧有两行题刻,第一行可辨为“河清三年”,第二行能辨认“石厂村……二区”等字。是目前北京地区发现有明确年代题记最早的摩崖造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较高的艺术价值。

180、房山区的古代建筑

180、房山区的古代建筑

180、房山区的古代建筑

180、房山区的古代建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