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游客小余
游客小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9,414
  • 关注人气:29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2019-05-29 08:25:36)
标签:

云居寺

石经山

北塔

琬公塔

石经地宫

房山区的寺庙:居寺

 

       云居寺位于房山区水头村,距市中心70公里。占地面积70000多平方米。由云居寺、石经山藏经洞、唐辽塔群构成中国佛教文化特色一大宝库。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国家级文保碑

       云居寺始建于隋末唐初,初名“智泉寺”,后改称“云居寺”,经过历代修葺,形成五大院落六进殿宇。20世纪40年代毁于日军炮火中。解放后,经过两次大规模修复。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国家级文保牌
 
       云居寺是佛教经籍荟萃之地,寺内珍藏着石经、纸经、木版经号称三绝。云居寺以埋藏有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稀世瑰宝、石刻佛教大藏经——《房山石经》著称于世。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云居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门票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示意图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乘坐917路或836路公交,到云居寺路口换乘房12、19或31路公交到云居寺下车,北望可见赵朴初题写的“云居寺”标志。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沿路北行,左侧广阳河,古时清溪山沟水比较大,水面阔有五丈许。

   

       广阳河上还存有一座古桥“断龙桥”,一直使用至今。

   

 断龙

 

       断龙桥长11.8米,宽6.3米,古时是往来云居寺的必经之桥。桥用花岗岩石建造,四桥墩五孔石平桥,中孔横梁间两侧各有一石刻螭状吸水兽头,兽头造型一般。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桥墩从俯视看呈“船形”,上水是尖状,下水是棱方形。桥长11.8米,宽6.3米,桥堍宽9米,无护栏。桥面条石铺砌,逐年加铺了几十厘米厚的桥面,从而使桥面长高了不少。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古石桥中拱券顶沿有螭状吸水兽头比较常见,石平桥在条石上刻吸水兽头的,在北京古桥中是唯一的。

   

       过断龙桥可见一处新建的功德林区,立碑颂扬为修复云居寺尽力的各方人士。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新功德林区南面100米有从附近云居寺东塔院移过来的两块石碑。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北侧为“大乘焕公和尚碑”,嘉庆十九年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右侧为“明文达公和尚塔铭碑”,道光十六年建。

 

        在上述两碑南侧有从水头村迁来的尼姑塔。

 

尼姑

 

       据传此塔为尼姑灵塔。清代建,塔高3米,全部用汉白玉石雕筑而成。其上下两层塔座呈八角形,中间束腰之上由莲花承托着塔身。长形覆钵式塔身上有单线的长方形纹饰,塔顶上方由刻有卷云的两层石雕相轮承托宝葫芦。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距尼姑塔西约500米的军队大院原为云居寺南塔院,现仅存一座万人塔。

    

万人

 

       建于清代。砖砌覆钵式塔高约13米,其砖砌八角形须弥塔座承托着鼓状的覆钵体塔身。塔身上方为砖砌十三重相轮。相轮上方为钟形宝刹。此塔为万人和尚的骨灰塔。万人和尚俗姓万,故称其塔为万人塔。此塔造型与云居寺北塔的上半部分覆钵体极为相似,不同之处仅为塔刹造型有别。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站在中轴线远望云居寺,一色的灰墙灰顶显得朴实无华。图中可见一左一右的南塔和白塔高耸凸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云居寺依山势而建,坐西朝东,台梯式建筑逐步升高,形成五大院落六进殿宇。沿中轴线依次是:照壁、山门(天王殿)、毗卢殿、释迦殿、药师殿、弥陀殿、大悲殿,两侧有配殿和僧房。
       北路有:千佛殿、五观堂、行宫院和北塔、三公塔等塔群。
       南路有:祖师殿、地藏殿、琬公塔、南塔、压经塔、石经地宫等。

   

照壁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照壁为复建,上书“云居古刹”

   

山门(天王殿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云居寺曾相继三次遭到侵华日军大规模轰炸,仅残留下这座山门和几座佛塔。当时山门被炸得伤痕累累,有弹痕10多处,但是它险而不倒,1985年修复天王殿时,把依旧不倒的山门镶嵌于空门处,让世人这段历史。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在拱形空门上残留的多处弹痕是侵华日军暴行的铁证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门前有一对石狮,雕于清代,据说是原物原址的。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山门(天王殿)上“云居寺”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是赵朴初所题。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殿中供奉着弥勒佛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护法神韦驮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两旁供奉的是四大天王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穿过天王殿后是第一进院落:

   

木牌楼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过山门后可见四柱七楼式木质牌楼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牌匾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千年古刹”
 
钟楼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院落北边为钟楼,原建于康熙年间,二层木质砖瓦结构,高9.8米。1999年原址复建。钟,梵文译音:犍椎,是召集僧众和报时的法器。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钟楼里边挂着的就是云居寺四宝之一的云居古钟。此钟铸于清朝康熙四十年(1701),高1.75米,直径1.42米,重1700斤,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这口大钟上还铸有铭文: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因此,敲击此钟可以消除烦恼,增长智慧。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鼓楼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院落南边为鼓楼,原建于康熙年间,二层木质砖瓦结构,高9.8米。1999年原址复建。鼓是佛教法器,寺院一般用的是法鼓,法鼓在佛教中常被用来比喻佛说法。
    
毗卢殿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毗卢殿是云居寺占地面积最大的殿宇,它面阔七间、进深七间,前出轩、后出刹接连式歇山顶,殿内供奉的毗卢遮那佛是明朝铸造的紫铜佛像,重4.5吨。毗卢遮那佛是三神佛中的法身佛,代表光明遍照,毗卢遮那佛预示前途光明。在毗卢遮那佛前面供奉的是文殊菩萨,她是专司智慧的菩萨。拜文殊菩萨可得无量智慧。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毗卢殿前的两块赑屃驮碑,立于清康熙37年(1698年),碑文为楷书,是清代的记事碑。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左为《重修范阳白带山云居寺碑》,质地为青石,通高4.19米,共计602字。碑文记述了清一代主持如泉修复云居寺的史诗实。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右边是《范阳郡白带山云居寺溟波和尚碑记》,质地白石,通高4.19米,主要记载了溟波和尚精深的佛学造诣,游学而经历和兴修寺院的功绩。
   
       毗卢殿南侧有一块大石雕:佛说法变相图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毗卢殿北侧的长廊中有一口大铜锅。
   
大铜锅 
   
       大清乾隆十一年制的大铜锅,给僧众舍粥用,煮一次可同时供千人食用。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较大的一口铸于清朝乾隆十一年(1746年),直径2.3米,深1.34米,重量1380斤。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大铜锅题:大清乾隆十一年孟夏吉日诚造。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较小的一口铸于道光甲申年

      毗卢殿西北侧有五块石碑排列在高墙的“南无阿弥陀佛”大字下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真修募缘功德碑(中华民国十五年)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善会功德碑(光绪三十三年)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云居寺地藏阁碑(宣统二年)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朝山进香碑(中华民国五年)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施财置地斋僧功德碑(乾隆四十五年)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附近还有待清理的石碑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石刻件
   
       绕过毗卢殿拾隋唐遗存的古石阶(距今1400余年)而上,穿过照门就进入了第二进院落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释迦殿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释迦殿也称“大雄宝殿”,殿内供奉佛祖释迦牟尼佛,“大雄”是称赞释迦牟尼威德高尚,释迦牟尼的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释迦牟尼是人,不是神,他是公元前六世纪迦毗罗卫国的王子,29岁出家,35岁得道成佛。讲经说法45年,80岁涅槃,拜佛祖能使人平安吉祥。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释迦殿两旁的配殿分别设有:佛教文化馆、石经拓片展。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佛教文化展展陈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石经拓片展展陈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院内南廊西端的廊心墙有一块“永留香火功德碑”(乾隆二十八年)。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绕过释迦殿拾阶而上,穿过照门就进入了第三进院落: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药师殿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药师殿殿内供奉着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是横三世佛之一的药师佛。药师佛曾经发过十二大愿,要满足众生的一切愿望,拔除众生一切苦难。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拜药师佛能够驱除一切病痛。这尊佛是明朝铸的紫铜佛像,重量是4.8吨,属国家一级文物。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药师殿前立石碑两块。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药师殿右为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碑,立于清代。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左为金刚般诺波罗蜜经碑,立于清代。

       药师殿的配殿设有云居寺史料陈列馆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云居寺史料陈列馆展陈
 
       绕过药师殿拾阶而上,穿过照门就进入了第四进院落: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嘉庆御碑
   
       嘉庆皇帝曾经两次云游云居寺,第一次是嘉庆十四年(1808年),其留下诗句《云居寺瞻礼二十韵》;第二次嘉庆十八年(1812年),其再次留下诗句《再游云居寺》。这两首诗就刻在嘉庆御碑上。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院子中央立有碑亭,里面立有嘉庆御碑。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碑阳为《云居寺瞻礼二十韵》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碑阴为《再游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再游云居寺》诗中的“雲”字下面缺了块“云”,这是1942年寺院毁于日军炮火时被弹片打掉。如果发挥想象,就像一朵白云衬托着“雨”字。
 
弥陀殿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弥陀殿殿中供奉的是西方极乐世界上的教主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古印度的梵语,他代表了无量光、无量寿,也就是前途光明、寿比南山的意思。佛经上讲念一声阿弥陀佛即概括了一切佛的意思。可以消除一切苦难。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殿中供奉的这尊佛像也是明代所铸,是国家一级文物,也是云居寺中最重的一尊铜佛,重量达到7.8吨。
   
       弥陀殿前立石碑两块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殿前右侧有“观音菩萨普门品碑”,立于清代。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殿左侧立有残碑一块

       在大殿两侧有石鱼和吉祥云板。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石鱼,相传它是南海龙宫的一件稀世珍宝,玉皇大帝将它放在凡间消除人间饥苦,据说如果您觉着身体哪不舒服就摸哪,它可以为人们消灾祛病。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吉祥云版这是佛家摄取的一片最吉祥的一片云彩,与他合影吉祥会永在你身边。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弥陀殿南配殿为龙藏木经馆。
       云居寺展出的《龙藏》是清代惟一也是中国最后一次官刻汉字大藏经,是目前最为完整的一部汉字大藏经。《龙藏》共收经典1675部,集佛教传入中国1700多年译着之大成,其卷帙浩繁,堪称佛教“百科全书”。
       《龙藏》经版历经260多年风雨能保存至今,与它优良的梨木板材是分不开的。梨木木纹平直,纹理密集整齐,材质坚硬,不易变形,是用来制作雕版的上好木材。
       木经与珍藏的纸经、铝经、石经相映生辉,成为“云居四绝之一”。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一块长约1.5米、宽0.5米的木匾放置在殿正中央。整块木匾由一整块梨木制成,通体淡褐色,上面雕着两个烫金大字“龙藏”。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弥陀殿北配殿为纸经馆(又名舌血真经馆)。
       云居寺现藏明代纸经22000余卷,有刻印本和手抄本,包括明南藏,明北藏、藏文经卷和单刻佛经。
       纸经与珍藏的经、铝经、石经相映生辉,成为“云居四绝之一”。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僧侣为表示对佛祖的虔诚,发愿刺血为墨,书写经卷。每天清晨净手焚香后,刺破舌尖,滴血入杯,以毛笔蘸血书写。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绕过弥陀殿拾阶而上,穿过照门就进入了最高的第五进院落: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大悲殿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大悲殿的北边是藏经阁,南边是舍利馆。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大悲殿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大悲殿供奉着千手千眼观音菩萨,这尊二十四臂十一面观音菩萨,铸造于明朝,重量为2.1吨。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观音菩萨的千手表示护持众生,千眼表示关照世间。观世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上首佛,能现33种不同身形拯救大难。遇难众生只要诵其名号,她就会前往拯救。观音又称送子观音,拜观意菩萨,既能救苦救难又能求儿求女。殿内墙上的壁画就是观音菩萨普度众生的情景。

  

       大悲殿前北侧立石碑两块,右侧立石碑一块。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殿前北侧有“云居寺大悲殿记”碑(乾隆八年)以及“永远流芳”功德碑(咸丰元年)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南侧有“西域山大云居寺重修大悲殿记”碑,道光八年立。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大悲殿北侧的藏经阁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大悲殿南侧的舍利馆,舍利馆中供奉的是1990年6月3日在天开塔下出土的佛骨舍利。是佛教徒顶礼膜拜的佛祖真身。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舍利和佛舍利的区别是:舍利是得道高僧遗骨;佛舍利是二千五百年前佛祖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的结晶体。云居寺曾经在对面石经山上出土的两粒赤色肉舍利。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大悲殿两侧的配殿分别是南北铝经阁。
       铝雕经:在国内独家首创,选材精良、做工考究、纯手工雕刻、一丝不苟,既具有拓片黑白分明的美感,又具有金石镂刻的质感,精美大气,是经文雕刻的又一朵奇葩。
       铝经与珍藏的纸经、木经、石经相映生辉,成为“云居四绝之一”。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铝经阁(南)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铝经阁(北)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铝经阁(北)展陈,主要展出的是佛教上广为流传的宝典《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法华经》第23品《药王菩萨本事品》和第25品《普门品》。
 
       铝经阁(北)还有一个重要展陈是天开舍利塔。
   
天开舍利塔
   
       该塔是1990年6月3日在挖掘距云居寺10公里的天开村天开塔时从地宫内发现的,俗称“塔中塔”。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在塔的须弥座上有一方形石函,函上有铬文,主要记述了天开塔及塔内供奉舍利的情况。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石函内有铜函,铜函内有金银函,最后从金银函里的水晶瓶内发现了释迦牟尼佛骨舍利四粒。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第五进院落门殿两侧建有通东、西殿的长廊,其墙壁贴有宣传图文。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照门北环廊壁上的图文介绍了云居寺的历代高僧。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照门南环廊壁上的图文介绍了天开舍利之谜和发掘过程。

    

        云居寺北路有:千佛殿、五观堂、行宫院和北塔、三公塔等塔群。

    

千佛殿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千佛殿面阔三间,现作为石径祈福邮局使用。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五观堂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五观堂面阔五间,寺院僧众用斋饭的地方,也称之为香积厨。僧人戒律规定,进餐之前应作五种观法。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五观堂前立有收集来的六块石碑。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施财功德碑清光绪二年)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善愿常存记碑(清同治十三年)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广种福田功德碑(清嘉庆十九年)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为善最乐功德碑(清同治三年)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傅宅地亩碑(清嘉庆二十五年)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西域云居寺千佛殿碑(清道光九年)

    

行宫院

   

       云居寺一直保持着燕冀名刹的地位。是历代帝王祈求安福的圣地,因此,在寺内建起了行宫。尤其是在清朝皇帝每逢去西陵祭祖,定会在云居寺小住。行宫院现在是僧人的生活区,谢绝参观。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行宫院北是著名的北塔院。

    

北塔
   
       始建于唐辽时期,元、明两代维修成钟鼓楼式。上部宝顶相轮如钟形,中部覆钵如鼓形,下部呈楼阁式。中部有磴可登,底部紧腰处有一周伎乐天砖雕,有反弹三弦的造型以及人面鸟身的美音鸟《迦陵频迎》。还有古代宴乐场面等各种浮雕。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北塔下部为楼阁式,中空有磴道可登;上部覆钵形,有相轮,宝顶。此塔经鉴别定为辽塔,但从实地考察判断,其基座可能为隋唐之际所建,内部结构仍有隋唐原建部分。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北塔周围的四座唐代石塔的造型相似,高度也基本相同,高约3米多。整座塔用汉白玉石雕造,每塔各有一门,门内壁上有造像。每座塔的塔身第一层外壁上,均镌刻有塔铭或塔颂,此种石刻对于塔的建筑年代,是极有价值的。北塔和四座小石塔均为七层塔檐。他们由石板搭砌成中空的形式,每层檐均采用正反叠涩的结构。这些唐代石塔的整体造型挺拔秀美,其造型酷似西安著名的小雁塔和云南的大理三塔,具有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
  
开元十五年塔
  
       位于云居寺北塔的西南角。建于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塔高约四米,六层密檐式石塔,下有塔心室,门两侧雕有力士,内部有浮雕佛像,顶部祥云座上葫芦刹。塔的上部两层遗失,用蓝砖修补。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小石塔的东面刻有“大唐云居寺石浮图铭并序”
    
开元十年塔
   
       位于北塔的东北角小石塔建于开元十年(722年),亦为方形,塔顶重檐七层,高4米有余。此塔集唐代建筑、雕刻、书法珍品于一身,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檐郭线刻刀法圆熟流畅,造型生动,尤其是四腿腾空的奔象、驰鹿,极度夸张,全身充满动感。塔门朝北,两旁两尊力士雕像分列左右,肌肉突兀,威武刚健。 龛内正面浮雕一佛二胁侍像,纯为盛唐风格。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石塔的东面刻有“大唐易州新安府折冲李公石浮图之铭”
   
 景云石塔
  

       位于北塔西北角。四方形小石塔为景云二年(711年)所建,塔顶为密檐,七级浮图,通高4米有余,塔门朝北,内有龛,正面浮雕一佛二胁侍,形体丰腴,线条柔美,刀法极精,为典型唐代造像。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西北角小石塔的东面,刻有“石浮屠铭”;
  
太极石塔
   
       位于北塔东南角。四方形小石塔为太极元年(712年)所建,同为七层密檐式,塔高4米。西外壁刻有大唐《易州石亭府左果毅都尉蓟县田义起石浮图颂》,王利贞撰文。略云:石亭府果毅田公,尊崇法门,福求无上,奉为七代先亡、见存太夫人、合家大小敬造石浮图七级,释迦像、二菩萨、神王等一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石塔东面外壁有陈兴亚刻石《石经始愿记》。一般去云居寺都会了解石经起始于隋代的静琬法师,但是少有人知道其实静琬法师是尊承其师慧思法师宏愿而建云居寺并开始的刻经藏经的。为此,陈兴亚的这篇《石经始愿记》告知来者“刻石藏经之功不仅在琬公而尤在其师慧公也”。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石塔的西面上部刻有《大唐易州石亭府左果毅都尉蓟县田义起浮图颂》,历阳丞王利贞撰文。中部有清代《雪屐寻碑录》的作者盛昱的题刻。 下部还有陈兴亚与伴同游刻记。
   
梦唐塔
   
       建于唐代,为石筑单层方形塔,汉白玉石质地,高约1.8米。有两层石砌方形基座。塔座上方的塔身正面设有方门,门上方有石雕门楣,内供1佛2胁侍,塔身顶部为石雕塔檐。此塔具有典型的唐代石塔风格。原在水头村南梦堂庵,1976迁于云居寺内。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北塔的东西侧各有一排石刻。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北塔西侧的一排石刻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功德碑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唐故律大德道行之碑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重修云居寺一千人邑会之碑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大都房山县小西天石经山云居禅寺藏经记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辽代经幢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佛像经幢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北塔东侧的一排石刻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孙士林神道碑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施地供众功德碑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医隐贾君阡表碑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贤劫千佛碑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白话圣旨碑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广公禅师塔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佛说阿弥陀经碑
    
三公塔
   
       三公塔为三座覆钵式砖石塔,塔的形制是一样的,喇嘛式灵塔,下有须弥座,前有石供桌及石五供。自北向南分别是清康熙年间云居寺“重开山以后”的三位主持溟波、圆通、了尘的墓塔。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最北端的塔是住持溟波的墓塔。溟波,清代临济宗僧。他的墓塔是三公塔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其塔的须弥座还完整保留。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中间的塔是住持圆通的,圆通灵塔的须弥座已经没有了,塔基改用石块加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南边的塔为住持了尘的,其塔也是失去了须弥座,取而代之的是石块。
     
       沿三公塔南侧的便道下行可见云居寺的水系遗址和北路遗址。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云居寺南路有:祖师殿、地藏殿、琬公塔、南塔、压经塔、石经地宫等。
   
石经地宫
  
       云居寺石经镌刻始于隋,历唐、辽、金、元至明末(1644)年结束,历时六个朝代,长达1039年,共刊刻石经1122部3572卷14278块。被誉为“佛教圣地,石经长城”。房山石经是由一代高僧静琬大师开创,他鉴于历史上的灭佛运动,又受北齐摩崖刻经影响,开创了碑版刻经事业。十几代弟子师徒接踵、代代相传,完成了继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之后的又一项伟大而瑰丽的工程。其重要价值对研究佛教、金石书法、政治历史、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各方面都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历史资料,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石径与珍藏的纸经、木经、铝经相映生辉,成为“云居四绝之一”。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1999年房山云居寺辽金石经回藏缘起碑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石经地宫是原址重建,1999年落成的,珍藏着1956年发现的石刻经板。云居寺的石刻经板,大部分珍藏在这里,少部分在石经山藏经洞。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石经共计14278块,它分两地保存,对面的石经山上九洞中共藏隋唐石经4196块;云居寺地穴中藏辽、金时期的石经共10082块。如果把房山石经一块块排列平铺起来可以绵延25华里,石经上面镌字总量达3500万字之多,号称是“中国的石经长城和石刻图书馆”。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度母殿

      

       度母是密教中供奉的佛母之一,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因她救苦救难,济度众生,功德无量,所以得名。度母有二十一相,主要有五本尊,分别是圣救度佛母、白度母、黄度母、红度母、黑度母。本殿供奉的是白度母菩萨。她面带慈祥,表示息灾功德,所以也叫“息灾金刚”,他掌管四方中的东方金刚部。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祖师殿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祖师殿面阔五间,目前不开放,一般祖师殿供奉的就是禅宗中土六祖。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殿前有两块石碑,分别为御赐稻田碑(道光三年)及重修云寺碑(乾隆八年)。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地藏殿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地藏殿坐南朝北,面阔五间。主供地藏菩萨,是佛寺的重要配殿之一。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大殿正中供奉的就是地藏王菩萨,两旁的侍者年轻的是道明,年长的是闵公。其受佛祖嘱托,在释迦入灭而弥勒未降生之前的这段时间度世。他的形象是结跏跌坐,右手持锡杖,表示爱护众生才戒修皆精严,左手持如意宝珠,表示要使众生之愿都得到满足。
    
南塔
    
       南塔原名为“释迦佛舍利塔”,始建于辽天庆七年(公元1117年)。1942年抗战期间毁于日军的炮火,只留下八角形塔基和残缺不全的塔下地宫。南塔倒塌后,曾脱落下来一块碑记,专家们据碑文,在塔前几米处的地宫发掘出了10082块辽、金时期的石经。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南塔是全国首例复建古塔,没有先例可循,唯一的依据就是老照片。经过8次方案修改和5年艰苦复建,最终恢复了民国时旧貌。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南塔旁散放着一些石塔构件,看上去是一座小型密檐石塔,现存六层八角形塔檐,首层塔檐仿木雕刻,其余各层简洁,外观形式和塔檐装饰的处理方式都和云居寺压经塔相似,旁边还有一段须弥座之上的八棱石柱,无雕刻文字。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琬公塔

        

     位于南塔旁边,是云居寺石经的创刻者静琬法师的墓塔。古塔建于辽代大安九年(1093年)通体石结构,高约六米,须弥座上是八棱塔身,其上是三层密檐,仿木结构雕刻,顶部为相轮塔刹。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正面刻有“开山婉公之塔”的铭刻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塔旁的“琬公塔院记”碑
   
压经塔

    

       位于云居寺石经地宫上方,建于辽天庆八年(公元1118年)。塔高约五米,八角七级密檐石塔,塔下为须弥座,雕刻有伎乐、飞天等精美图案,须弥座上仰莲承托八棱塔身,塔身八面刻有《续秘藏石经塔记》,之上是七级密檐,首层塔檐仿木结构雕刻,其余各层较为简洁。顶部现存两层祥云图案石雕。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从石经地宫往东,云居寺南门内还有一座经幢,是长沟镇北郑村出土的北郑院邑人起建陀罗尼经幢,建于辽应历五年。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参观完云居寺,出寺门北望,可见云居寺西北方向约500米,高250米处山巅上,有一座“老虎塔”。

     

老虎

     

      老虎塔为八角形五层檐的砖塔。塔身八面分设拱门及影作直棂窗,塔刹已残毁。塔残高约7米,塔基包砲的浮雕砖,纹饰和大小与北塔上的完全相同。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参观完云居寺出山门南行,大路东侧是静琬广场,广场上建有舍利塔造像和静琬大师的汉白玉雕像。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静琬大师的汉白玉雕像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琬公法像缘起记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舍利塔造像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静琬广场东侧去往石经山的路旁有云居寺东塔院:原有10块塔碑,后移至云居寺南门外的2块,现在尚存8块。皆为方趺螭首,分为两列,东列5块,西列3块。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由此图能见到6块
   
       按照时间顺序,从北向南分别是: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东1:凕波古翁老人行略碑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东2:万安瑜公和尚塔铭碑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西1:恒朗正公和尚碑铭碑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东3:利公禅师塔铭碑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西2:慧公禅师碑铭碑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东4:増公和尚行略碑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西3:慈霞照公和尚塔铭碑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东5:保泰澄公老和尚塔铭碑
      
       由此前往东二里处的石经山,石经山本名白带山,俗称小西天。海拔450米。这里不仅是房山石经刊刻起源之处,也是佛祖舍利出土之处,4196块隋唐石经为国之重宝,以雷音洞、金仙公主塔为代表的众多历史遗迹,具有极高的价值。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石经山入口
      
       石经山遗迹主要包括一条千年古道、两处建筑遗址(上寺和曝经台)、两座千年古塔、三口山间古井、九处藏经洞。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示意图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跨过京原铁路,是水泥与山石铺就的小路,蜿蜒在苍松翠柏间,路旁不时有石刻和传说石散落其间,别有一番趣味,消除了登山的劳累。

    

施茶亭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施茶亭,位于石经山半山腰,海拔360米,原为唐代佛殿,内供接引佛,明万历20年石经山出土佛舍利后,来此观瞻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为给信众提供一个休息的场所,当地一位叫李君的善人修建了施茶坊,后损毁,2006年原址重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赵朴初题“施茶亭”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俯视施茶亭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院内左侧为“石经寺施茶碑”,方首方座,碑阳额篆“石经寺施茶碑”,首题:石经寺施茶碑记,落款:时万历丙申岁(1596年)春二月吉日。碑阴额题:万古流芳,碑文漫漶不清。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右侧为“小西天施茶亭新建碑”,方首方座,碑阳额题:万古流芳,首题:小西天施茶亭新建石记,落款:时天启三年(1623年)岁次癸亥腊八佛成道日立石。碑阴额书:施茶芳名,刻捐资人名。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接待庵修复铭牌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施茶亭门前有一座塔,据介绍:因石经山顶有五座奇异山峰,顶部平坦,又以“五台”称之。唐代在每台各建一座汉白玉石塔以镇之。如今只有中台的金仙公主塔和南台的单檐小石塔尚存。另三座垮塌了,这座塔便是那三座塔的残件拼凑起来的。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石经山古道开凿于隋大业年间,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先人曾运送过无数经版。古道大部分是在山体岩石上开凿而成。每级台阶都留下了先人们不朽足迹。拾级而上,我们将切身领悟锲而不舍的“石经精神”。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途经圣水井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途经108级台阶,由此向上到藏经洞。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据说108级台阶代表人生中的108种烦恼,每登一级,就能消除一种烦恼。登完108级,就意味着消除了一切烦恼。
 
藏经洞
 
       藏经洞选址在两座山峰之间的山坳里,共有九个洞,里面藏有四千多块石经,洞原无编号,1956年发掘石经时,为便于拓印而编号,下层两洞,上层七洞,除了第六洞为明代开凿的以外,均为隋唐等早期开凿的。
  
一、二号藏经洞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一号藏经洞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二号藏经洞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一、二两洞中间的“念佛”二字石刻是明万历年间一位钦差总督题写的。“念佛”二字右侧竖刻:钦差总理工程提”,左侧竖刻:万历十三年(1585年)岁次乙酉十二月初六日。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从古道上仰望山腰白栏杆后的三——七号藏经洞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三——七号藏经洞依山开凿连在一起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七号洞旁建有小观音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向下俯视可见来时走过的108级台阶

   

三、四号藏经洞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通道最里面的三、四号藏经洞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三号藏经洞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四号藏经洞

    

五号藏经洞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五洞即为雷音洞。被认定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佛殿,建成时间为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距今已有1400年。中间的佛像据说建于明代。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雷音洞为开放式,洞内宽广如殿,四壁镶嵌经版都是静琬早期所刻。洞中有四根八角形石柱,石柱上雕刻佛像1056尊故称千佛柱,是隋代雕刻中的精品。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因当地盛产大理石,僧人静琬法师率领第子把天然的石洞磨平将146块石刻佛经镶嵌于四壁。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雷音洞外壁的石刻1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雷音洞外壁上的石刻2
   
六号藏经洞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六号藏经洞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六洞上的“宝藏”刻,明崇祯四年董其昌书,此为复制品。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七号藏经洞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六、七号藏经洞之间立有四块石碑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金刚般若婆罗蜜经碑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金刚般若婆罗蜜经碑,碑阳刻《金刚般若菠萝蜜经》、《佛说蜜多心经》等。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石经山雷音寺施香火地碑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涿州白带山云居寺东峰续镌成四大部经碑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由七洞北行去往第八、九两洞,可见两眼古井,山腰处的玉皇宝诰碑。

    

古井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第八洞附近有两口古井,开凿于唐大中六年(853年),井深约10米。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古井后面的石壁上有两座精美的佛造像浮雕,像高1.2米,描述的是释迦牟尼佛说法,多宝佛听经做证的故事。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摩崖造像偏北的上面,有民国年间陈兴亚题刻的“云居”二字。

   

“玉皇宝诰”碑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八号藏经洞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九号藏经洞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第九洞北侧的见春亭遗址,为木梁石柱八角亭,现存有石柱,相传这石柱是张果老用毛驴驮运上来的。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继续登高去金仙公主塔,图左上侧为有名的夫妻树。

  

金仙公主塔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建于唐开元十八年(740年),塔坐北朝南,通体高3.5米,全部采用汉白玉石精制而成。中间用4块厚板石组成方形佛龛,正面设券门。门两侧各有浮雕金刚力士一尊。其上是七层叠涩檐,塔上有铭文。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金仙公主塔和东台石塔间正在清理上寺和曝经台遗址

   

东台石塔
   
444、房山区的寺庙:云居寺
       为单层亭阁式石塔,用淡青色石料雕刻组装而成。塔基座也是两层台级式,上面是一层四方形塔身。在塔身的正面,开有一个方形的塔门。门的两侧,各用高浮雕形式,雕刻一尊立式金刚力士像, 塔身的顶上,是一层殿顶式塔顶。顶上中间是一条横脊,在横脊的两头,各有两条垂脊伸向顶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