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圆明园之单独景点)
圆明园百余处景点中,少数是由三五座园林建筑组成一景,多数则分别有十多个乃至二十多个景点。并按照不同功能,有的景群以楼阁为主,有的以殿堂居多,有的则庙宇成群;多数景群既有体量较大的殿堂楼阁,又配以轩斋亭廊等小建筑,与山水泉石花木相结合,创造出各种意趣殊异的园林佳境。除了前述40个著名景点,另外还有不少单独成景的景点。

圆明园三园之一圆明园示意图
在圆明园组成部分之一的圆明园中,有诸如紫碧山房、若帆之阁、文源阁、藻园、天宇空明、三潭印月、蕊珠宫、春和镇、文源阁、深柳读书堂、顺木天亭、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苏堤春晓、两峰插云、君子轩、藏密楼、渊渟镜澈、南屏晚钟、一碧万顷、湖山在望画、山高先得月、四面云山等。
其中在原址处设立了明显标志的有:
紫碧山房
紫碧山房南有宫门三间,前临水面,设有码头。主体建筑为三进,从前往后依次为紫碧山房、横云堂和乐在人和。西部水池上建澄素楼,楼北有引溪亭。东面山石间的建筑以观景的亭台楼阁为主,包括霁华楼,坐霄汉、石帆室、翼翠亭、纳翠轩、景晖楼等。紫碧山房东面建有御用园圃,种植果蔬,名为学圃。园圃东南建有一座八方大亭顺木天。
文源阁
文源阁是乾隆三十九年(1744)在圆明园内原有建筑四达亭的基础上略为增葺,于次年继文津阁之后告成的,为七阁中建成的第二座。位置在全园的西北,南接水木明瑟,西临柳浪闻莺。阁额及阁内“汲古观澜”匾、楹联等皆乾隆御书。阁南向而立,前方凿挖曲池,并放养金鱼于其中,据说大可盈尺。池南为怪石嶙峋的假山。池中还竖有一巨大太湖石,名“石玲峰”,高逾六米,玲珑剔透,环孔众多。正视之,则石如乌云翻卷;手叩之,音色如铜。石宽盈丈,四周俱镌有名臣诗赋,是当年圆明园中最大、也是最著名的一块太湖石,与颐和园乐寿堂前的“青芝岫”齐名。阁东侧为御碑亭,碑上勒有御制《文源阁记》。
位于圆明园最西南一隅,西、南两面倚园墙,东望山高水长。本景山环水带,亭台错落,是一处摹写江南园林的园中之园。藻园是圆明园四十景成图后,于乾隆中叶分两期新建成的一处景群。乾隆十七年(1752年)五月御前太监交给造办处“藻园纸样大小19张”,著按纸样裁白绢92块,供画师写画图样之用。至二十三年(1758年)藻园东部诸景基本建成。藻园门南向,门楼外檐匾曰“藻园”。
藻园有自己独立的大门,位置大约在现今的藻园门。藻园在咸丰十年(1860)被英法联军烧毁,但藻园门幸存。光绪年间,慈禧太后还经常带光绪帝由颐和园来圆明园游玩,进出的就是藻园门,可惜的是藻园最后还是毁于1900年战乱。如今的藻园尚未修缮,仍然保持着年久荒废的苍凉与寂静,游人稀少。
藻园门文字说明标志
柳浪闻莺
位于文源阁西北,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建。在溪滨柳荫间,竖立一座汉白玉石坊,坊楣题额"柳浪闻莺",略仿杭州西湖同名景意境。此坊额曾流散于北京大学朗润园,1977年运回圆明园,现陈列于“圆明园流失文物展"。
山高先得月
山高先得月,临湖楼西南山上四方亭,外檐悬乾隆三年御书“山高先得月”匾。该亭西侧即双鹤斋南边山环内为值房院和库房院。
五孔桥
平湖秋月建筑东侧湖口水道处横跨一座五孔桥,桥孔中间为一大方形孔,两侧各有两拱卷桥孔,此桥为90年代复建。
三孔方桥
位于福海东岸,三个方形桥孔一大二小,花岗石基础,块石砌虎皮侧墙,护栏为实心白石,90年代复建。
进水闸桥
位于长春园西界外圆明园地界内,桥的东北角为西洋遗址。长春园的水都是从这座闸口流过来,闸桥为一桥墩二孔,桥面铺条石为平桥。现闸桥东侧建有一座水泥桥便于过往交通,使闸桥得以保护。
南大桥
始建于乾隆年间,为单孔平桥,清末毁于战乱中,经考古挖掘遗址后,2008年8月完成保护修复工作。
如意桥
始建于乾隆年间,为单孔平桥,桥栏为木质,透雕有番草抱叶花纹,桥墩用白色镶边的灰色石材砌成,并在两侧桥墩上镶嵌出如意形纹,故此得名。该桥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经考古挖掘遗址后,2008年8月完成保护修复工作。

透雕有番草抱叶花纹
碧澜桥
碧澜桥小巧玲珑,每块栏板上下皆为不同的弧线轮廓,安插在曲面的仰天地栿石上;该桥栏杆的每根望柱柱头上均有双鹤在云间翱翔的雕饰,有的展翅高起,有的一往直前,姿态各异。其雕刻之精美,在宫廷建筑的同类题材中首屈一指。碧澜桥是圆明园中最精致的一座石拱桥。
碧澜桥在圆明园遭遇八国联军焚毁后,遗址被填埋,其构件于2002年挖掘出土。遗址现场经过清理后,保存的桥墩比较整齐,但上部构件残缺不全。
碧澜桥的修复工程2015年正式开始。这次工程要求对于残破的石构件,尽量让其应用在原有部位。补配的望柱头云鹤雕饰,施工中根据设计图纸和照片,采用3D打印制作模型,使得复杂的纹饰尽量做到接近原作。
九洲景区
在宫廷区的北面,它以约 200
米见方的后湖为中心,环绕九个小岛,依次是:“九洲清晏”、“镂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以及周边的长春仙馆、山高水长、万方安和等如众星捧月般的分布。这一景区是圆明园的核心区域,以宴游为主。在历史上,九洲景区是集圆明园建筑、艺术、收藏之大成的精品核心区域。
福海景区
在园明三园的中心有一个圆明园中最大的湖——福海,又称东湖。整个湖区,湖光山色,优美如仙境。福海和海中的蓬岛瑶台都取材于神话传说中的仙境。福海之名是由于它象征神话中的东海,按照徐福渡海求仙的寓意,取名福海。“蓬岛瑶台”则是象征东海神山。这是一个以神话立意的景色。
三一八烈士墓
位于圆明园遗址西南角。1929年,为纪念1926年"三一八"惨案牺牲的47名烈士而建。1971年"三一八"烈士刘保彝、江禹烈、陈梁的墓碑从北大工学院移来,立于北侧。

北京市文保碑

海淀区纪念物保护碑

墓碑坐北朝南,5米高的六角形纪念碑,矗立在60平方米的墓基上。
碑身正面镌刻"三一八烈士纪念碑"八个大字,四周铭刻刘和珍、杨德群等烈士的姓名和籍贯。
基座的正南和西南两面镌刻有何其巩亲自撰写的“三一八烈士墓表”。其余几面刻有39位烈士的姓名、年龄、籍贯、所在单位和职业等。墓碑四周有28位烈士的坟茔,其余烈士葬于别处。基座的西北面第四位刻着杨德群烈士的姓名。
在“三一八烈士公墓”墓碑的西北侧,有一座三米高的三棱形石质墓碑。这就是“三一八惨案江禹烈、刘葆彝、陈燮烈士纪念碑”,是1971年从北大工学院移来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