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王府
僧王府府门在炒豆胡同,全府占了几乎炒豆胡同一条街,规模相当可观,据《京师坊巷志稿》中“炒豆胡同”条记:“博多勒噶台亲王府,在安定门内炒豆胡同。案科尔沁郡王索特那木多布齐尚仁宗三女壮敬公主,追封亲王衔。其子博多勒噶台亲王僧格林沁,咸丰时以剿贼功,食双亲王俸,谥曰忠,配享太庙。今王伯彦讷谟祜嗣府为忠王所建,非公主赐第。”则王府规模应成于僧格林沁之手,也非一次建成。
僧格林沁,蒙古族,姓博尔济吉特氏,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出生于科尔沁左翼后旗哈日额日格苏木百兴图嘎查的一个没落贵族之家,后承袭科尔沁左翼后旗郡王、扎萨克。因军功被咸丰皇帝封为“博多勒噶台”亲王,科尔沁左翼后旗也因此由“科尔沁郡王旗”改称为“博王旗”。
北京市文保牌(炒豆胡同的府门)
北京市说明牌
东城区说明牌
位于炒豆胡同的府门(正门)
北京市文保牌(板厂胡同西侧的府门)

位于板厂胡同西侧的府门(后门1)

北京市文保牌(板厂胡同东侧的府门)

位于板厂胡同东侧的府门(后门2)
和敬公主府
和敬公主府位于张自忠路7号,是乾隆帝三女和敬公主及其驸马的赐第。和敬公主系孝贤皇后所生,乾隆十二年(1747年)嫁与蒙古科尔沁部辅国公色布腾巴尔珠尔。色布腾巴尔珠尔是达汗亲王之孙,曾受封为和硕亲王之爵。光绪间此处为其后人辅国公那图苏所居,故又名那公府。《顺天府志》载:“那公第在铁狮子胡同。科尔沁亲王色布腾巴尔珠尔,尚高宗三女和敬公主,赐第在此,那公其后人也。”
此府主体院落现尚存有四进。正中大门三间,原为朝北的轿厅,前后廊硬山顶,明间启门,左右各带倒座房五间。北为府门,三间前后廊,硬山顶,左右各有顺山房五间,东西设“阿斯门”各三间,东阿斯门经过改造进深较浅;门南北各接顺山房五间,现已不完整。二进院院内十字形通道略高于地面,北为正殿,五间前后廊硬山顶建筑。再北为第三进院,通道与二进院类似,有寝殿五间,亦为前后廊硬山顶建筑;寝殿之西有顺山房三间,带前后廊,东面顺山房已佚。二、三两进院落的东西两侧对称各布置四座厢房,分别为三间半、五间、七间和五间,彼此相连,也使得这两进院落形成了更为紧凑的整体。第四进院为一座七间二卷前后廊硬山顶后罩楼,已经过改建。东西分别有北房三间和五间。再后建有三层高的现代建筑。
和敬公主为公主中地位最高的固伦公主,其府第等级应与亲王相同,但实际上此府建筑的等级却比亲王府要低一级。和敬公主府现用作一家宾馆,室内外均经过多次装修,但基本格局和主要建筑形式仍基本未变。

北京市文保牌

北京市说明牌

东城区说明牌

临街大门

大门东侧院门

笔者在门口张望了一下所摄
车郡王府建筑遗存
车郡王府位于东四三条35号,建于清代,此府为蒙古族人车林巴布郡王府。是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札萨克多罗郡王,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袭王。车郡王府是北京清代蒙古王府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等级较高,是研究清代王公府邸建筑规制、建筑特色的重要实物,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车郡王府入口为广亮大门,门外有八字影壁。门口有一对雕刻精美的石门墩,卷棚屋顶。车林巴布郡王府主体建筑分为两路,据说有灰瓦房99间半,该院路南(对面)为怡亲王府北墙。
倒座房11间,其中大门占一间。东路为主要部分,第一进院落有垂花门一座,木雕精美。第二进院落正房厢房各三间,其间有抄手游廊连接。第三进院落空间最大,正房为五间,两侧各有耳房三间,厢房也是三间。第四进院落的后罩房已经不是原来的建筑。东路也是四进院落,都是三合院。

东城区文保牌








垂花门



垂花门后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