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游客小余
游客小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4,378
  • 关注人气:29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2016-01-06 18:12:48)
标签:

天坛

丹陛桥

祈年殿

皇乾殿

宰牲亭

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坛-2
 
 

      接圆丘坛与祈谷坛的的轴线,是一条长360米、宽28米、高2.5米的砖石台,称为“神道”,也叫“丹陛桥”。它寓意着上天庭要经过漫长的道路。丹陛桥上有三条石道,中为神道,东为御道,西为王道,北高南低,北端高4米,南端1米,北行令人步步登高,如临天庭。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在丹陛桥北端,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券洞。以前祭祀所用的牲畜要从地处天坛西南角的牺牲所领取,然后驱赶着送到天坛东北角的宰牲亭屠宰,这样就必须要穿越丹陛桥,而丹陛桥上的神路当然不允许牲畜走过,于是就专门在桥下修建了这条驱赶牲畜的“进牲门”涵洞作为通道。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进牲门西侧入口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进牲门东侧出口
 
       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门、祈年殿、东西配殿、皇乾殿、长廊(附七星石)、神库与神厨、宰牲亭等。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从圆丘坛后的成贞门远望祈谷坛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远望南壝门与祈年殿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南壝门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北壝门(门外侧为皇乾殿)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东壝门(内侧)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西壝门
 

       南壝门外丹陛桥西侧有一座花甲门,乾隆六十岁时来天坛祭天,因年事已高,行动有所不便,为了少走几步路,于是皇帝到天坛以后,一直到这座门前才下玉辇,进祈谷坛南壝门,花甲门由此而得名。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在丹陛桥靠近南壝门的东侧有具服台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具服台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祈年门是祈年殿院落的正门,为庑殿顶建筑,殿宇五楹,中三间为门,崇基石栏,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门制。祈年门中门供皇天上帝专用,皇帝进出左(东)门,百官进出右(西)门,该建筑系明初原物。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祈年门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又称祈谷殿,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它是一座镏金宝顶、蓝瓦红柱、金碧辉煌的彩绘三层重檐圆形大殿。祈年殿建于高6米的白石雕栏环绕的三层汉白玉圆台上,即为祈谷坛。祈年殿无大梁长檩及铁钉,二十八根楠木巨柱环绕排列,支撑着殿顶的重量。殿为圆形,象征天圆;瓦为蓝色,象征蓝天。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祈年殿巨大的三层圆形石基座共八出陛。其中南、北两向的石陛中镶有巨幅石浮雕,自上而下分别为“双龙山海”、“双凤山海”、“瑞云山海”图案,寓意龙凤呈祥。各层望柱头、出水嘴的石雕纹饰也相一致。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上层双龙山海石雕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中层双凤山海石雕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下层瑞云山海石雕
 
 
下层望柱头、出水嘴上的瑞云石雕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中层望柱头、出水嘴上的双凤石雕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上层望柱头、出水嘴上的双龙石雕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祈年殿东西两侧的东、西配殿,原是分别放置日、月、星、辰和云、雨、风、雷诸神牌位的地方。现分别辟为陈列馆。      
        东配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为前九后七,两排共十六楹。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以其“参差不齐”为由,拆除后殿,仅存前殿九间,用于尊藏供奉从祀神位。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东配殿
  
       西配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为前九后七,两排共十六楹。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以其“参差不齐”为由,拆除后殿,仅存前殿九间,用于尊藏供奉从祀神位。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西配殿
  
      皇乾殿是祈谷坛的“天库”。大典时祈年殿所供奉的“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的神版平日在殿内供奉。祈谷大典前一日,皇帝亲临上香,行请神礼后,才由太常寺官员将神版以龙亭恭请至祈年殿内各神位陈放。该殿初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为五间庑殿顶、上覆蓝色琉璃瓦的大殿。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皇乾殿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殿匾为明嘉靖皇帝朱厚憁御笔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皇乾殿内西侧供奉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皇乾殿内东侧供奉
 
       皇乾殿西侧有一座小门名古稀门。当年,乾隆帝去行祈谷大礼时,已近70岁,群臣提议,为免皇帝劳顿,就在皇乾殿旁开一小门,专供皇帝出入,乾隆欣然采纳,就有了这祈年殿后面的后门。当时乾隆皇帝还立下规矩,规定后代子孙七十岁以上才能使用此门,但乾隆之后就没有皇帝使用过这道门了。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古稀门
   
          祈谷坛东南角还有燎炉、 燔柴炉、走牲棚柱础石等。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燎炉是焚化供品的铁炉。此处的八座燎炉分别用于焚化清朝前八位皇帝神位前所陈放的供品。

           燔柴炉是以绿琉璃砌筑的巨大圆形砖炉。祈谷大典开始时,先置一净牛犊于炉上,以松枝、苇把燔烧,以迎天神,称“燔柴迎帝神”。祀典礼成,皇天上帝神案上所列一应供品和祝版、祝帛均恭运炉内焚化,皇帝也需一旁恭立、目视,称“望燎”。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走牲棚柱础石:祭天大典供奉的牺牲在神厨制作后,要经过有屋顶的长廊送至祈年殿,长廊西端至祈年殿一段没有屋顶,祭祀时要搭棚帐,因此这段路面有搭帐棚时用的柱穴此为走牲棚柱础石。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因走牲柱础石略高出地面,为防止游客绊倒,在进入东壝门后的柱础石上放置了金属护栏。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祈年殿东壝门外连接一条长廊,长廊宽5米,长350米,共七十二间,又称“七十二连房”。前窗后墙,连檐通脊,是宰牲亭、神厨、神库连结祈谷坛的封闭式通道。祭祀前夕,廊內悬灯,典礼所需于波牲醴,栥盛庶品等一应供品,沿长廊送上祭坛。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长廊的西端与祈谷坛的东壝门相连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长廊的东端通往神厨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北神厨院落、北宰牲亭是皇帝在祈谷坛举行祭祀仪式时准备祭品的场所。神厨与宰牲亭之间由长廊一直通到祈年殿。牛犊猪仔等祭品都会在宰牲亭被棒杀,然后在神厨被处置。每年祭祀时,皇帝都要到神厨视察祭品的准备情况,并行笾豆礼。现都已开辟为展室。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免费门票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北宰牲亭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大殿及井亭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灶台遗址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神厨院落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神库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殿内展陈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右神厨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左神厨及前面的井亭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井亭也称甘泉井,水味清甜,祭天的供馔和糕点全用此水调制。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神厨院墙
  
       明嘉靖年间,在祈年殿东南、长廊正南的草地上放置巨形镇石七块,上刻山形纹,讹传系陨石,实为寓意泰山七峰。满族入主中原后为表明满族亦华夏一员,乾隆皇帝诏令于东北方向增设一石。有华夏一家,江山一统之意。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七星石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87、东城区的古代建筑:天坛-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