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欧洲人亏钱也要买中国的这件东西,乾隆说,咱不缺钱,就是不卖你

(2016-07-05 19:45:49)
标签:

杂谈

茶叶是我们每个家庭基本都会有的,在我们国人看来是平常不过的东西,但是在18世纪的欧洲绝对是硬通货,其地位绝对不亚于现在的Apple ,当时产茶和同时出口茶叶只有中国,欧洲人因为受到大量由中国回到本国传教士的影响,兴起了喝茶的风气,通过这些传教士的介绍,欧洲人才知道在世界另一端居然有这样巨大的一个帝国存在,一阵中国风席卷欧洲。中国商品成为抢手货,更是欧洲贵族彰显身份的体现。

http://image.uc.cn/o/wemedia/s/201675/837ebaa987248ffd449d50d4acb6a116;,60,jpegx;3,600x.jpg

许多外国商队都来到中国来希望能进行贸易通商,按照规定,每艘商船必须缴纳2484两白银的管理费,才允许在中国进行贸易,面对这笔不菲的费用,外国商队还要拖人送礼才能买到缴纳费用的号牌(原来排队买Apple 是在咱这流行起来的),一时间云集在中国沿海的外国商船铺天盖日。

http://image.uc.cn/o/wemedia/s/201675/f0607e9b300cd9b3591d625edb6cd350;,60,jpegx;3,600x.jpg

在众多的外国商队中有非常著名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它是由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权的的全权贸易公司,来到中国后,东印度公司不知道能卖给当时的清朝政府什么,这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好像什么都不缺少,最后只能拿并不受欢迎的毛纺织品来卖,结果全部都是亏本销售。

http://image.uc.cn/o/wemedia/s/201675/89ffda33cead833087dc8ad6de78ca2c;,60,jpegx;3,600x.jpg

接下来的120年中,东印度公司与其说是从事贸易,不如说是一个采购者,为了茶叶生意,东印度公司把大量的白银运到了中国,通常一艘商船9成装的都是购买茶叶的白银,只有剩下1成是货物。短短数十年间流入中国的白银高达数千万两。

http://image.uc.cn/o/wemedia/s/201675/d8e289a9a72a8e51505cde55c0c35344;,60,jpegx;3,600x.jpg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贸易局面(按现在的话说叫贸易顺差),东印度公司跑到宁波开设了一家办事处,想试一试在这里他的毛纺织品能不能打开市场,事与愿违,宁波周围的浙江正是清朝政府的纺织中心,一方面割舍不下茶叶的巨额利润,另一方面有没有办法打开中国市场,让东印度公司处于十分尴尬和两难的境地,折腾来折腾去不远万里跑来是在给中国人打工赚钱。

http://image.uc.cn/o/wemedia/s/201675/c3aeab072ecf1aff9668afecb7fa50b7;,60,jpegx;3,600x.jpg

1756年,东印度公司派来一位叫洪仁辉的英国人,这个洋鬼子在中国生活多年,精通粤语、福建话,对清朝政府的那套规矩也很熟悉,在他的努力下,利用生丝逐渐打开了一片市场,两广总督发现海关税收受到影响,把关税提高了一倍,还是不能改变这个局面,上书清政府,乾隆皇帝来了个更绝的,直接把除广州外的通商口岸全部关闭。

http://image.uc.cn/o/wemedia/s/201675/079ed6a9b738f74894ce10740ba72221;,60,jpegx;3,600x.jpg

东印度公司一下傻了眼,好不容易打开的市场,说没就没了,多次请求要朝见中国皇帝,都被拒绝,洪仁辉这个洋鬼子想了个招,他向清政府状告中国商人黎广华欠他五万两白银不还,各级督抚都不敢贸然处理,呈报到乾隆皇帝这里,考虑到关系大清颜面的因素,委派大臣查明案件,最后将黎广华抄家,用罚没的家产偿还欠款。

http://image.uc.cn/o/wemedia/s/201675/723e77a3355219b9918c1b866c05f876;,60,jpegx;3,600x.jpg

洪仁辉盘算着可以利用叩谢乾隆皇帝的机会要求再次开放其他通商口岸,结果他万万没想到,乾隆皇帝不但拒绝他的要求还以藐视“一口通商”的罪名将他关在澳门大牢三年,最后把他赶回英国,给他写状子的中国人,也被乾隆皇帝杀了头。

http://image.uc.cn/o/wemedia/s/201675/e222d124ea0ab5e81745d12b72b4c8ab;,60,jpegx;3,600x.jpg

从东印度公司和其他国家商队强烈要求清政府多开放通商口岸的强烈要求不难看出,在那个时期的对华贸易上,中国是绝对具有主动权和话语权的,可惜的是“一口通商”的政策让繁荣的外贸格局就此萎缩,也关闭了与世界的大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