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贾府在哪里(修订稿)
(2016-06-21 10:25:38)《红楼梦》里的贾府在哪里
《红楼梦》里贾府所在地又是金陵,又是长安都,贾府到底在哪里,让读者一时摸不着头脑。一提到金陵,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六朝古都南京,于是有的人认为贾府在南京。书中又提到都中、神京、长安都等等,有些人又认为贾府在北京。可是《红楼梦》作者声明朝代年纪、地域方向无考,为什么这里又这样明白地写出地域方向呢?实际上书中的金陵和神京、长安都另有所指。只有搞清金陵和长安都的真正含义,才可能准确理解书中的贾府到底在哪里。
根据书中多方面内容分析可以确认,贾府所在地是杭州。
一、金陵的含义
《红楼梦》书中的金陵并非特指南京,而是作者虚构的一个区域地名。
第一、书中金陵十二钗包括贾府四姐妹、凤姐及其女儿巧姐、还有秦可卿、李纨、史湘云、薛宝钗、苏州的黛玉、妙玉。这里已经看出金陵并非局限于南京。贾雨村跟冷子兴提到“金陵城内,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家”。贾雨村乱判葫芦案,门子跟他说的本省护官符,也说明四大家族是金陵省范围,不是一个城市。从这些内容可知作者设计的金陵是一个省级区域,不是传统意义的南京。
第二、贾母等人常说“回南京去”,贾府的原籍显然是在南京。从而可知宝玉他们生活的贾府不在南京。金陵十二钗中的秦可卿籍贯不明,但跟贾宝玉生活在同一个城市,所以贾府所在地一定也属于金陵省的范围。贾母他们所说的回南,南是南京的简称。这还因为,老家是不会说南方这样大的区域的,只会说城市名。
金陵省历史上无考,是作者虚构的地名。省是一个管辖诸多州府的地域。金陵省的管辖区域,《红楼梦》中并没有明确交待,但在黛玉的故乡苏州一带。历史上这样的省份有江南省、江苏省、浙江西路、两浙西路、两浙路、南直隶省、江浙行省,其中江南省和南直隶省包括现在的江苏省和安徽省,其他均包括苏南浙北等地。贾母还提到南省的概念,而康熙给曹寅有关制造车辆的圣旨也提到南省,康熙说的南省包括杭州和南京,可见南省是江南几个省的简称。至此已经可知贾府一定在江苏、安徽和浙江三省范围。
二、长安都的含义
作者声明朝代无考,书中称为都中、长安都等等,不是真正的现在的西安古长安都,也不一定是清朝首都北京。
长安都的来历是汉唐时期的古都长安。由于唐朝长安城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城,而且长安有长治久安之美好寓意,所以唐朝以后文人们常把都城叫做长安。因此书中朝代无考的长安都一定是六大古都之一。
三、书上多处明确写了贾府的方向和位置。
1、第69回凤姐怕张华日后翻供,命旺儿谋害张华,以保住自己的名誉。旺儿骗凤姐说张华逃去第三日在京口地界被人打死了。旺儿能骗过凤姐,京口距离贾府一定是两天两夜的路程,否则旺儿编造的谎言就会被凤姐揭穿。贾府在哪里距离镇江京口两天两夜路程呢?南京距离镇江不到七十公里,步行不要一天就到了,杭州距离镇江大约220公里,骑马或急行逃亡速度刚好两天两夜路程,在古代其他古都两天两夜都到不了镇江。
2、第七回王夫人回答凤姐给临安伯老太太送生日礼物说“当什么正经事问我,派四个女人去就是了。”贾府去临安不当正经事,只能是同一个城市。第九十三回宝玉去临安伯家喝酒看戏也写了在同一个城市。临安伯封爵位名临安,一般就在临安为官,居住地也就在临安杭州。
3、冷子兴从家里去都城路过扬州时遇到贾雨村,可知冷子兴家和他要去的都城分别在扬州的南北两边。贾雨村明知他从家来,正要去都中,回家过个年至少也离开北京一个月以上了,还问冷子兴近日都中有什么新闻,贾雨村问的都中显然不是冷子兴还没有到的都中,而是刚离开的家乡。可见红楼梦写了两个都城,一个是不知朝代的长安都城贾府所在地,一处是当时的都城北京。冷子兴的老婆在送宫花那回曾经去过贾府,古代一个女人是不会轻易越过长江去很远的地方的,可见他家与贾府在同一个城市。冷子兴告诉贾雨村贾府的新闻,也说明他家跟贾府是同一个城市。他家和贾府都在扬州以南,去北京才会要路过扬州。
4、第120回贾政办完贾母后事从南京回贾府路过常州毗陵驿,南京往常州方向去的古长安都只有杭州。
这四处明确写的贾府位置和方向都指向杭州,杭州也符合长安都的定义和金陵省的范围。
四、《红楼梦》的牟尼院是杭州天竺寺
《红楼梦》第十八回提到妙玉的来历: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这个牟尼院是杭州唯一的尼姑寺——法镜寺。
法镜寺也称下天竺寺。释迦牟尼是古印度天竺国人,而如来佛祖是住在寺里的,因此天竺寺就是释迦牟尼的家院,即“牟尼院”。为了真事隐,天竺寺被作者取义称为牟尼院。这还因为,在中国有以观音及文殊诸菩萨命名的寺院,但没有以佛祖之名命名的寺院。取名牟尼院完全是天竺寺的专利!
不但如此,在杭州三生石畔的天竺寺还有一则观音遗迹和贝叶遗文的传奇故事。
明末张岱的《西湖梦寻·上天竺》记载:
“上天竺,晋天福间,僧道翊结茅庵于此。一夕,见毫光发于前涧,晚视之,得一奇木,刻画观音大士像。后汉乾祐间,有僧从勋自洛阳持古佛舍利来,置顶上,妙相庄严,端正殊好,昼放白光,士民崇信。钱武肃王常梦白衣人求葺其居,寤而有感,遂建天竺观音看经院。”
“建咸四年,兀术入临安,高宗航海。兀术至天竺,见观音像喜之,乃载后车,与《大藏经》
《贝叶经》是古印度佛教徒用铁笔写在贝多罗树叶(即贝叶)上的梵文经典,《大藏经》则是中国佛教的至高宝典,足可称之为中国的《贝叶经》,而且诗人们也确实把其他佛教经文也叫作贝叶文。比如张岱的《玛瑙寺长鸣钟》诗:“十万八千《法华》字,《金刚般若》居其次。贝叶灵文满背腹,一声撞破莲花狱。”天竺寺原供奉的观音像和《大藏经》被金兀术抢走后无疑只剩下“观音遗迹”和“贝叶遗文”了。
《红楼梦》中说“牟尼院”在长安都中的“西门外”,天竺寺也是在古长安都杭州城西门外,因此《红楼梦》里妙玉所在的牟尼院原型无疑就是杭州的下天竺寺法镜寺。
五、哪里有芦雪庵何处是稻香村
大观园芦雪庵从名称上看就是秋雪庵,从地理环境分析,是杭州西溪的秋雪庵。稻香村无论从环境特色和宝玉题词“蓼汀花溆”到元妃去掉“蓼汀”只保留“花溆”都是西溪湿地的忠实反映。“杏花村犯了正名、要求挂酒晃、题杏帘在望匾额、改许浑诗野门为柴门”都是西溪柴静仪的沈氏庄园写实。
首先分析芦雪庵和秋雪庵名称的一致性。请看明朝张岱《西湖梦寻·西溪》:相传宋南渡时,高宗初至武林,以其地丰厚,欲都之。后得凤凰山,乃云:“西溪且留下。”后人遂以名。……其地有秋雪庵,一片芦花,明月映之,白如积雪,大是奇景。
“其地有秋雪庵,一片芦花,明月映之,白如积雪”,因此秋雪是指雪白的芦花,从名称上看秋雪庵就是芦雪庵。
再分析大观园芦雪庵和西溪的秋雪庵环境的一致性。
《红楼梦》:原来这芦雪广盖在傍山临水河滩之上,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槿篱竹牖,推窗便可垂钓,四面都是芦苇掩覆,与西溪秋雪庵,一片芦花完全一致。
接着看《西湖梦寻·西溪》: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西溪为最。余友江道闇有精舍在西溪,招余同隐。
招余同隐即《红楼梦》中贾政游玩大观园稻香村说“勾引起我归农”。桃源即武陵桃花源,所以《红楼梦》说武陵源三个字“又落实了”。众人笑道:“不然就用秦人旧舍四字也罢了。” 避世如桃源是桃花源秦人避乱世的典故,所以宝玉道:“秦人旧舍说避乱之意,如何使得?莫若蓼汀花溆四字。”
贾宝玉为什么题名蓼汀花溆?
蓼汀就是指生长着茂密湿地植物芦苇之类蓼草的沙洲。花溆则是开满鲜花的水岸。
“蓼汀花溆”唯一出处是《红楼梦》,与这个词相近的是“芦汀沙溆”。唯一出现“芦汀沙溆”这个词的是清代著名文人洪昇的曾祖父明洪瞻祖撰杭州《西溪旧志》:“自古荡以西,并称西溪。曲水弯环,群山四绕,名园古刹,前后踵接,又多芦汀沙溆。”文中西溪芦汀沙溆应该是《红楼梦》为大观园稻香村题名蓼汀花溆的来源。芦丁沙溆的意思是长满芦苇的沙洲和水岸边的沙地。这两个词都是描写湿地的,但芦汀沙溆显得有点荒凉,显然不适合用于元妃省亲的大观园,所以作者进行改进。
贾政带着宝玉等人游大观园时: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红楼梦》里贾母带着刘姥姥一行游玩大观园,元妃省亲游玩大观园都是乘船的,书中写了三处码头,一个船坞,是典型的湿地环境。宝玉题蓼汀花溆非常贴切!
贾妃看了蓼汀花溆四字,笑道:“花溆二字便妥,何必蓼汀?”
我们分析了蓼汀花溆用于稻香村非常贴切,可元妃为什么要去掉蓼汀改为花溆呢?《红楼梦》借元妃省亲写康熙南巡。康熙二十八年初康熙南巡游玩高江村的西溪山庄。高士奇《西溪山庄碑记》记载,康熙《题西溪山庄》五律诗:“花源路几重,柴桑皆沃土。烟翠竹窗幽,雪香梅岸古。”
西溪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自古以来就以芦花和梅花齐名。每到秋季,芦花似雪,历代诗人歌咏西溪秋雪之景的诗篇不胜枚举。芦雪八景名闻天下,是西溪风光的代表性景色。用蓼汀花溆来形容西溪风光是最恰当的。这里是洪昇日夜思念的故乡,以家乡为自豪的情圣洪昇,看到康熙的诗没有正确反映西溪蓼汀花溆湿地风光时,在《红楼梦》中要以故园景色为素材摹写大观园,并让宝玉题写蓼汀花溆好好地赞颂一下故乡!
康熙皇帝的诗,歌颂了这里的桑竹梅,都是表现旱地植物,没有一个字涉及西溪的湿地风光,也就是说只有花溆,没有蓼汀!因为康熙二月初游西溪,没有秋天芦花盛开似雪的体验感觉。康熙皇帝的诗就是圣旨,他没有写到蓼汀,不能违抗圣旨偏说蓼汀!因此《红楼梦》作者以元妃之口说“花溆二字便妥,何必蓼汀?”
我国地大物博,以湿地闻名的地方远不止杭州西溪,同时符合西溪梦寻记载的这些内容已属大观园原型是西溪的重要证据,更有“花溆二字便妥,何必蓼汀?”的典故就非西溪莫属了!
不但如此,而且寡妇大嫂子李纨在大观园中的居处稻香村,本来就不是酒店。为什么说题名杏花村犯了正名?同时却要求挂酒晃,同意杏帘在望匾额?
西溪寡妇大嫂柴静仪居住的沈氏庄园,是有几百年历史的九间楼酒家,明代释大善描写沈氏庄园的诗“杏花村里酒帘摇”,您看“杏花村”是否犯了正名?题名“杏花村”,要求挂酒晃,同意“杏帘在望”匾额都是作者为了点明这里原是著名的酒家!这里水网菜畦一派水乡田野风光,非常符合许浑的诗“野门临水稻花香”,贾宝玉偏改成“柴门临水稻花香”,改为看似不通的柴门有何用意?实际上是作者点明这里原是柴家!
六、《红楼梦》与杭州历史文化名胜比照
1、补天石通灵宝玉假宝玉
杭州宝石山和孤山石头内嵌入清晰可见斑斑点点殷红的似玛瑙石。宋·释智圆诗:玛瑙坡前石,坚贞可补天。女娲何处去?冷落没寒烟。
明张岱《西湖梦寻·玛瑙寺长鸣钟》女娲炼石如炼铜,铸出梵王千斛钟。仆夫泉清洗刷早,半是顽铜半玛瑙。……
《红楼梦》那块被缩成扇坠大小的通灵宝玉原先是只可给人垫脚石头。孤山玛瑙坡就是一条玛瑙石小路,这里诗人的补天石玛瑙石是万人踩踏行走,给人垫脚的石头。玛瑙石常被加工成小挂件,可作扇坠等物,如晶莹美玉,其实是假宝玉。
宝石山有许多看似宝玉的石头所以被叫做宝石山,此宝石当然是假宝玉。这是贾宝玉取名的寓意。
洪昇晚年遭遇功名斥革后筑稗畦草堂于孤山,门口就是被诗人称为补天石的玛瑙石。洪昇是国公贵族后裔,受过良好教育。善诗词、精戏剧、音乐、游艺,文学修养广博精深,15岁诗鸣钱塘。生在这样的家族,又有这样好的文化基础,还有当朝光禄大夫、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的外公黄机,自称有补天之才并不过分。由于终生没有当官,自然就是被遗弃的补天石了。洪昇最有可能写贾宝玉(假宝玉),自喻被遗弃的补天石。
2、三生石
林黛玉前身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株绛珠草的神话故事。
洪昇的《长生殿》四十八出尾声下场诗:身前身后事茫茫,天竺牧童,却厌仙家日月长。天竺牧童正是三生石故事的主人公园泽和尚的三生后世。这两部作品前后相接不是偶然的。
传说故事中的三生石就在杭州中天竺法镜寺内。洪昇妻家族庐墓就在三生石畔。今存黄机墓碑。洪昇妻兼表妹黄蕙字兰次,寓意香草,喻绛珠草。跟着洪昇颠沛流离一辈子。
3、赤霞宫
贾宝玉前身赤霞宫神瑛侍者的神话故事。
杭州宝石山漫山都是红色的石头,早晚在阳光照耀下如火红的赤霞,宝石流霞历来是著名景点。有明代书法家孙克弘八分题刻“赤霞”刻石。宝石山下葛岭的南宋敕建魏国忠宣公洪浩府邸,就是名副其实的赤霞宫。洪昇祖宗庐墓也在此地。
4、大观楼、太虚幻境
杭州吴山至今有大观台,大观台侧旧有太虚楼。西湖湖心亭旧称太虚一点。大观台有天下大观匾额。在大观台或太虚楼俯瞰西湖和杭州城区,犹如天上人间诸景尽收眼底。
5、玉石牌坊
刘姥姥进大观园在玉石牌坊前跪地叩头。杭州孤山康熙外行宫前旧有“万福来朝”玉石牌坊,民国后改称“复旦光华牌坊。
6、沁芳溪
修建大观园所引之水为沁芳溪水,沁芳溪上建有沁芳池,沁芳闸,沁芳桥。沁芳溪上有竹桥藕香桥。藕香桥侧有藕香榭。
杭州西溪支流名流香溪,发源于花坞,在紫金港注入西溪。沁芳溪与流香溪同义。康熙二十八年南巡巡幸高士奇建在流香溪畔的西溪山庄,山庄门前有流香池、流香闸、流香桥。杭州西溪流香溪上旧有竹桥名为藕香桥,又名梵香桥。位于花坞口。书中贾母隔水闻笛在藕香榭,这里确实是古人隔水听梵音的地方。
7、大观园大主山
大观园“山水横拖千里外”,系东西走向,大观园内不会有形容为横拖千里的山脉。“衔山抱水建来精”指大观园依山傍水。
杭州西溪秦亭山、法华山、老和山东西向一线山脉,山下小河水随山转,名字就叫沿山河。沿山河畔的明代贵族园林建筑依山沿河而建,恰是“衔山抱水”。
8、描写大观园的诗与西溪一致
林黛玉诗:“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西溪与杭州主城间隔一条山脉,正是仙境别红尘。
元妃省亲年难得一次,哪来宫车过往频?西溪沿山河畔原有南宋石板辇道,是皇宫去拜谒洞霄宫的宽阔御道,南宋有宫车过往。
9、怡红院
宝玉在大观园中的居处,在园中是最豪华的建筑。
西溪建于明代的洪钟别业,明末清初是西溪最豪华的园林建筑,被大官僚文人冯梦祯称为“宜居佳处”。
10、潇湘馆
黛玉在大观园中的居处,是元妃省亲“第一行幸之处”。
高士奇为接待康熙南巡,在原蕉园与洪园基址上所建西溪山庄。蕉园是蕉园姐妹结诗社的地方,又是高士奇接待康熙南巡的地方,故《红楼梦》书中称其为“第一行幸之处”。康熙题词“竹窗”,黛玉诗写潇湘馆窗外也有千竿竹。洪昇家族旧有百琴楼,朱熹题名三瑞堂,至今仍存的朱熹《三瑞堂记》:“楼后竹千竿”。潇湘馆题匾“有凤来仪”。《三瑞堂记》记载,朱熹为百琴楼书写“三瑞堂”门额和百琴楼门联:“三瑞呈祥龙变化,百琴协韵凤来仪”。以康熙亲题竹窗为原型的潇湘馆,结合洪家“凤来仪”这个典故,作《红楼梦》潇湘馆匾“有凤来仪”信手拈来。
11、蘅芜苑:
宝钗在大观园中的居处。苑内多鲜花香草,故题匾额蘅芷清芬。
西溪花坞钱氏家族的“竹树产业”,当时“花息甚繁”。钱凤纶有诗“万花深处是侬家”可证。钱氏家族既是大官僚,又是大花商,故《红楼梦》书中要薛蟠门当户对娶“桂花夏家”夏金桂为妻。
12、水月庵
《红楼梦》写在城南有水月庵又名馒头庵。
杭州城南现有地名馒头山。杭州艮山门外旧有水月老人庵,文人多有记载。
13、水仙庵
杭州孤山旧有水仙庙。
黄山谷《水仙花》诗:
钱塘昔闻水仙庙,荆州今见水仙花。
暗香靓色撩诗句,宜在孤山处士家。
14、清虚观
杭州葛岭抱朴道院,宋代称冲虚观。
15、铁槛寺
杭州旧有钱王祠,钱王曾筑“铁槛”御钱塘潮,故名铁槛寺。亦为当时钱氏家族家庙。
16、日月双悬
湘云酒令“双悬日月照乾坤”。
杭州宝石山初阳台历来是观赏“日月双悬”奇景的最佳场所。张煌言就义诗“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17、六桥梅花
贾母行酒令“六桥梅花香彻骨”。
西湖苏堤又名六桥,北端东侧是著名的孤山赏梅地。
18、翠樾埭
杭州虎跑有翠樾亭。西溪多埭,如洪家埭、陆家埭等。
19、暖香坞藕香桥
杭州西溪多山坞,统称沿山十八坞,如法华坞,东穆坞,龙驹坞等。花坞,即法华坞附近有藕香榭和竹桥。这里有著名的法华寺,暗示惜春日后出家。
20、怀金悼玉
杭州孤山慕才亭千古名联:“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铸金典义即怀金,埋玉典义即悼玉。洪昇晚年筑稗畦草堂于孤山玛瑙坡,与西泠才女苏小小墓,冯小青墓为邻。慕才亭即苏小小墓前小亭。“怀金悼玉”之典信手拈来。
21、疯僧跛道
疯疯癫癫的癞头和尚原型为济公;跛脚道士原型为葛仙。一僧一道携手同行,播弄人间命运的故事,也只有杭州有此传说。杭州关于济公和葛仙的传说由来已久,遗迹遍地。杭州人洪昇以此传说来是最顺理成章的事情。洪昇《长生殿》中唐明皇是孔升真人。
22、桂花夏家
薛蟠之妻夏金桂的娘家以桂花产业发财。夏家有几十顷地的桂花树,长安城里城外的桂花局俱是他家的,连宫里一应陈设盆景亦是他家贡奉,号称桂花夏家。
杭州自古桂花产业发达,清代诗人钱塘丁立诚诗:“桂花蒸过花信动,桂花开遍满觉陇。卖花人试卖花声,一路桂花香进城。城中莫怅花较晚,山人富有千金产。”《西湖梦寻》记载,王稚登《西溪寄彭钦之书》:留武林十日许,未尝一至湖上,然遂穷西溪之胜。舟车程并十八里,皆行山云竹霭中,衣袂尽绿。桂树大者,两人围之不尽。树下花覆地如黄金,山中人缚帚扫花售市上。
城里城外遍地设桂花局的也只有杭州。“桂花夏家”故事非杭州莫属。
23、椒油莼齑酱
王夫人说:“那些面筋豆腐老太太又不甚爱吃,只拣了一样椒油莼齑酱来。”宝玉唱曲也有“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之句。西湖莼菜天下闻名,杭州菜以精致著称。宋人《东京梦华录》有云:“菜蔬精细,谓之造齑。”苏东坡一生曾两次在杭州出任地方官,他笔下的莼菜:“若问三吴胜事,不唯千里莼羹”。
24、酸笋鸡皮汤
红楼梦中贾宝玉在薛姨妈家吃过一道酸笋鸡皮汤。该菜未见记载,但类似杭州另一道传统风味名菜“鸡皮莼菜汤”。
“鸡皮莼菜汤”:主料:莼菜。辅料:乌鸡皮、金华火腿。加工:莼菜制净,“飞水”;乌鸡皮切丝;金华火腿丝泡软待用。乾隆皇帝到杭州必吃此菜。
笋是杭州常见菜料。酸笋用鲜笋腌制,带有水分,味酸。用酸笋代替莼菜,即成酸笋鸡皮汤。
25、茄鲞
《红楼梦》里一道异常精细的菜。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大家谈论精细菜肴,我听浙江江山老家人,民国顾祝同警卫员的姑表弟说在他姑妈家吃到过一道菜与茄鲞类似,说一只鸡只取用一点最好的部位的肉,说起精致与浪费的口吻与刘姥姥都很相似。1949年后此菜已经失传
26、姽婳将军习武故事
恒王好武兼好色,遂教美女习骑射;秾歌艳舞不成欢,列阵挽戈为自得。眼前不见尘沙起,将军俏影红灯里;叱咤时闻口舌香,霜矛雪剑娇难举。丁香结子芙蓉绦,不系明珠系宝刀;战罢夜阑心力怯,脂痕粉渍污鲛绡……
姽婳将军林四娘的故事,在清初蒲松龄《聊斋志异》、王士祯《池北偶谈》中均有记载。但这些记载与《红楼梦》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都没有妃嫔习武之场面描写。历史上文学作品妃嫔习武之场面描写,唯一出现的地点就是杭州万松岭上的女校场。《红楼梦》是综合林四娘和女校场,创作的姽婳将军形象。清初文人徐釚《词苑丛谈》载:杭州女教场,在凤皇山麓。宋南渡,嫔妃演武于此。萧山毛大可奇龄过之,赋《鹧鸪天》云:“银甲雕戈小队工,内家宣敕教从戎。山萝覆镞萦金细,野火攻旗闪幔红。宫月静,阵云空。凤凰山下抱龙弓。珠兜玉靸围营路,小雨寒花何处逢!”徐釚自己也曾参与歌咏女教场一事:“御教场中看点操,宫娥队队雁翎刀。鄂王已戮蕲王死,羞著团花旧锦袍。”
27、通灵宝玉下凡处
昌明隆盛之邦指中国。
杭州是中国最负盛名的“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
《西湖二集》记载:临安百姓极其安适,……百姓欢悦,家家饶裕。
《西湖二集》序:天下山水之秀,宁复有胜于西湖者哉!自昔金牛献瑞以来,水有“明圣”之称,宋仁宗诗有“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之句,白乐天之‘余杭形胜四方无”,范希文之“西湖胜鉴湖”,苏东坡之“西湖比西子”,柳耆卿之“桂子荷花”,真令人艳心三竺、两峰间也。
关汉卿作《杭州景》:普天下锦绣乡,环海内风流地。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水秀山奇,一到处堪游戏。这答儿忒富贵,满城中绣幕风帘,一哄地人烟凑集。百十里街衢整齐,万余家楼阁参差,并无半答儿闲田地。松轩竹径,药圃花蹊,茶园稻陌,竹坞梅溪。一陀儿一句诗题,一步儿一扇屏帏。西盐场便似一带琼瑶,吴山色千叠翡翠。兀良,望钱塘江万项玻璃。更有清溪绿水,画船儿来往闲游戏。浙江亭紧相对,相对着险岭高峰长怪石,堪羡堪题。家家掩映渠流水,楼阁峥嵘出翠微,遥望西湖暮山势。看了这壁,觑了那壁,纵有丹青下不得笔。
28、杭州也是诗礼簪缨之族——文人最集中的地方。南宋以来直至民国,全国超过半数的著名文人在浙江,民国名谚“一部民国史,半部在浙江”。洪昇家族是诗礼簪缨之族的典型代表。
29、大观园诗社
洪升的表姐妹们曾经先后成立蕉园前七子和后五子女子诗社,与《红楼梦》海棠社与桃花社两期诗社吻合,首日社员数量(不计男性)海棠社探春、迎春、惜春、李纨、宝钗、黛玉、凤姐,桃花社黛玉、宝钗、宝琴、探春、湘云人数也相同。宝玉说我们的诗词外人已经拿去刻印了,蕉园诗社的诗词也确实刻印流传到今。由于古代富家少女不能轻易外出,女子诗社本来就极少,历史上蕉园诗社是最有名的女子诗社。
30、大观园为什么是名园
探春《万象争辉》:名园筑出势巍巍,奉命何惭学浅微。
李纨《文采风流》: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
黛玉《世外仙源》: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被称为名园一定是有历史的,大观园是堆山凿池,起楼竖阁,种竹裁花刚建好的,还没有成名,元妃省亲时姐妹们诗中却大量描写大观园为名园,且贾宝玉题匾额游玩时已经植物花卉繁盛。这是因为原型西溪山庄是高士奇购买几家旧有园林改建而成,并非新建。而西溪的确实仙境别红尘,虽然距离杭州主城区不远但在城西与主城隔着一条山脉。
洪昇的曾祖父明洪瞻祖撰杭州《西溪旧志》:“自古荡以西,并称西溪。曲水弯环,群山四绕,名园古刹,前后踵接,又多芦汀沙溆。”西溪名园古刹前后踵接。
蕉园诗社成员描写的愿圃是其中一处名园。
柴静仪《过愿圃同冯又令、钱云仪、顾启姬、林亚清作》:
相过名园夸胜景,清樽喜与玉人同。
忆昔与君初会面,握手名园花似霰。
从多方面分析贾宝玉的家乡贾府都唯一符合杭州。
《红楼梦》作者声明朝代无考,我们解析《红楼梦》一定要跳出明清史这个狭小的圈子,放眼汉唐以来的中国历史,这才能使我们准确把握《红楼梦》这部博大精深的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从土默热红学为我们提供的真正作者洪昇入手,《红楼梦》中的迷团会一个接一个地被彻底解开。
七、贾府原籍为什么在应天府南京
宋高宗建炎元年在应天府南京(今商丘)建立南宋,绍兴八年,正式建都临安府(今杭州)。洪昇的先祖宋朝京官洪浩也随南宋从南京迁到杭州定居,南京成为洪氏无人居住的原籍,与贾府原籍在南京吻合。贾府这样的大家族全族都迁往外地,原籍没有人居住,也只有洪氏先祖洪浩那样因战争而举国搬迁所致。
雨村道。“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甲戌侧批:点睛神妙),从他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
洪氏祖先洪浩在临安的魏国公府遗址,就在杭州宝石山下的葛岭,明朝在这里建成洪宣忠公祠。这里正是几乎被石头包围的地方,因此被叫做石头城有合理的意义。批语“点睛神妙”神妙就在这里。如果是传统意义的南京石头城就不会感到有什么神妙之处了。杭州有很多六朝遗迹,比如天竺寺,龙井,苏小小墓,玉泉等等都是,而且杭州城区去这些地方,在葛岭的洪浩国公府是必经之地。
八、贾府所在地是江南的气候物产
书中写了下雪天在贾府内部行走都要带雨具,年关前乌进孝进租路上雪融化,道理泥泞,这都是江南的气候特征。在北京冬天寒冷,一般下雪不需要带雨具,因为低温使得雪不容易融化,落在身上回去抖一下就掉了。年关前北京气温在零下几度,极少时间能达到零度以上,几尺厚的积雪是不可能完全融化的,寒冬不存在泥泞的道路。贾府有炕却是冷的,取暖用手炉,汤婆子,熏笼等等江南人常用的东西。书中第五十一回,麝月道:“这难为你想着!他素日又不要汤婆子,咱们那熏笼上暖和,比不得那屋里炕冷,今儿可以不用。”可见贾府的炕是和《子夜》里上海人冯云卿家的炕一样的,是用于休憩的炕塌。
贾府还有大量江南物产,比如第五十回:李纨命人将那蒸的大芋头盛了一盘,又将朱橘、黄橙、橄榄等物盛了两盘,命人带与袭人去。还有桂花、梅花等等都是江南物产。修竹、种藕、吃螃蟹都是江南行为。宝玉笑道:“给你个榧子吃!我都听见了。”很多红学家在讨论“给你个榧子吃”到底是什么意思。香榧是浙江东阳诸暨等只有几个县特有的干果,北京口语不可能使用香榧这个词。《红楼梦》没有出现过北方过年习惯吃的饺子,没有出现一个北方特产苹果等等。乌进孝进祖只有五十斛杂粮,大米有几千担。
从以上这么多与杭州相符的内容可以得出结论,贾府所在地是杭州。
杭州从吴越建都以来逐渐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城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就是对通灵宝玉下凡地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最完美的诠释。南宋以来很多诗人把杭州比作古长安。洪昇的诗就把杭州叫做长安,《啸月楼集》的诗句:“愁绝君王巡幸地,钱塘元(原)是古长安。”杭州就是书中朝代无考的长安都,也是书中写的金陵省下辖的一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