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括号问号题”教学反思
(2019-12-19 11:13:52)
标签:
教育育儿 |
分类: 教学随笔 |
解决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解决问题,对题目的题型、格式要求,理解有相当大的难度。根据对教材的研究,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我们运用什么解决问题的步骤上。让学生具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数学素养”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中养成,最终让孩子把已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首先,出示学生已知的复习题。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包括三点基本内容:找信息、提问题、列算式、回答检验。其中找信息、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教学中,我从3个问题进行整堂课的重难点突破。
1、图中有什么?(学生从图中找出数学信息及问题)
2、怎样解答?(确定是用加法还是减法,并列式计算。)
3、解答正确吗?(这是数学运用知识最关键的一步。很多学生因为没有检查的习惯经常都会算错。)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让学生充分说出问题的已知和未知,学会提出问题。并深入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含义,放手让学生从这幅图上的信息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做题,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最后运用这节课我们学到的知识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找找我们平时有没有遇到过此类的数学知识,让孩子们联系实际发挥想象,成为这节课难点突破。
我还通过找错误方式成为提高学生积极性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在练习的时候,我把学生经常出错的地方展示给同学们看,表示谁能找出错误就有小红花作为奖励。让学生从中找出问题给自己今后做题的时候不要出同样的错误做好铺垫。实践证明,通过这种形式的练习,学生很快地掌握了解决加减法问题的格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还有很多预想不周到的地方。由于在教学前没有对学生的已知知识有足够的了解,在自主探究环节高估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孩子很多不认识字,学生还不能完全把图片上的文字理解透彻,所以我在解题的每一步不停地加以引导,最后学生完成情况不是很好。没有给足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有些同学只是急于完成作业。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备学生,教材是死的,方法是活的,让孩子在今后的数学课中能轻松学到更多的知识,达到真正的“高效课堂”。
前一篇:思维导图
后一篇:对家庭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