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佑局:在欧洲范曾连艺术家也够不上【欧洲当代艺术】

(2022-11-27 18:41:43)
标签:

艺术

蓝谷慈  

经得双方同意,我们把年前的对话披露于众,也许能从“对话”里面感觉到一些东西。  

蓝:刘先生好!2016年您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有关《艺术区域主义批判》的演讲,2016年6月,刘佑局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作了一场名为《艺术区域主义批判》的学术报告。“幻象主义源于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它不是东方神面(话) 而是人类绘画语言的次心性回归。在历史性的关键时刻,中西文化的价值取向争夺战日趋激烈。世界文明秩序经常受到区域主义的挑战。区域主义的利益集团常常会打着蛊惑人心的保护民族文化的口号而死守技法。而幻象主义就是在寻求技法解放的同时打破区域主义的精神枷锁。”(摘自《维基艺评》),被欧洲誉为“一次重要的艺术事件”(摘自意大利《国家报》);2017年在蓬皮杜召开的三人学术对话会议,您极其犀利的学术观点被称为艺术的“背向”论而影响巴黎学界。我还记得十多年前,您在北京某大学的一次演讲,提出了“国学”与“民学”的分岭,令在坐的学者们觉得沐浴到了一次新鲜的理论甘霖。  

刘:都是老黄历了,在“岁月静好”的今天,这些都不值一提了。我对事物的观察总是带着“激石式”冲撞!按目前“国人的总体”(编者:这个总体意味深长),在无法超越“适应范围”的社会环境下,我的“背向”论很难找到知音,更谈不上发展空间。不过,历史的进程也有其“反转片”的戏剧性,“背向”论也只有在这个时侯才能被记录下来(编者:刘先生的话好似有点高深,让读者自己去体味吧)。  

蓝:刘先生您作为在艺术界具有特殊身份的人士(意大利艺术研究院终身名誉院士),您对当今“艺术狂人”范曾有什么看法?  

刘:我觉范曾够不上艺术狂人这个“美名”,把他称为一个艺术的无知者更为合适。为什么要把范曾称为一个“无知者”,这个无知不是说范曾不具备某些方面的某些知识,只不过他的知识只停留在一二维的思维层面,至多也在三维以下。进入四维的思维空间,范曾的知识就是空白的了,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他是个无知者。他在中央电视台滔滔不绝地背诵《楚辞》自以为出尽风头,其实这是十分可笑的,充其量只能算某些古文篇章的“复印机”。范曾在媒体上整日夸夸其谈,却未见具有真知灼见的新鲜观点,也没见过他出版过那一部具有学术含量的著作。他最自傲的地方,就是沉醉于作为一个公众人物的虚荣与虚幻之中!他根本不懂“书斋文化”里的寂静与美丽,而是浮躁于市井文化中的名利与热闹场,他是一个完全失去自知之明的弱智者,却陶然于“坐四望五”的虚拟梦游之中。  

蓝:范曾很会造势,人格上也有易变之嫌。这个刘先生您是怎么看的?  

刘:说实话过多地谈范曾真有点浪费时间,因为他本身根本不具备有任何学术价值可咨谈。既然,话匣子打开了,就多说几句吧。范曾其人,“八九”时跑到法国巴黎去了。他不但背弃了这个国土,还背弃了扶持他的主子,有关范曾反骨的故事非常多,大家搜搜百度就可以“博览”。范曾有个误区就是盲目自信,他总以为自己名满天下,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通无阻!结果在巴黎“政治热身”之后,随即陷入了“学术困境”,他万万没想到他的那些“放大的连环画”(郭庆祥语),在巴黎的艺术界却没有人买账。随着日子的推移,范曾在巴黎贪困得连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人家可是一个讲学术的地方,哪有在国内那样,越是混混越捞得风生水起!他只好摇身一变,又一次来个“人格转向”,给体制内管宣传文化的某大腕写了一封“投降书”(该书信内容百度可查到)。刚回到国内的范曾尽管其行动受到诸多限制,但你不得不佩服范曾不愧是潜规则的运行高手!很快,他就利用中央电视台重塑自己已经坍塌的形象。  尽管范曾自称贤人、达人。但其艺术成就远没有达到大成者的境界!几十年来,范曾除了运作还是运作,他的作品从来就没有在世界任何一家重要美术馆展览过。吴冠中不同,他生前在大英博物馆的个人画展,为他后来成为重要艺术家找到了学术依托。范曾完全没有这方面的记载,他的“坐四望五”只能给后人留下笑柄。范曾在艺术上没有创新性,在传统继承方面,他也无法超越古人,即使在当今的许多人物画家其水平也远在范曾之上。  在欧洲,似范曾这样的水平至多算个艺术爱好者。要知道,欧洲的艺术是非常强调创新能力的。  几十年来,范曾与诸多江湖艺术家一样,除了运作还是运作,不过他比他的同行多了一些历史资本,他年轻时就懂得运用许多人无法企及的手段,他去登拜郭沫苦这座体内的文化泰山,从此赢得了“入行”的重要资格。特别重要的是他本在通达的人生路上,遇到了贵人中的达官贵人,并得到这位官场大腕的照应和扶持,更使他在仕途上飞横腾达,名声扶摇直上。所有这些,不得不承认范曾是人精中的人精,人杰中的“蝴蝶标本”。  在这特殊的社会环境里,人们总在努力地找到适者生存的安身立命的生存环境。范曾不同,他总能扩充能量,放大自己的实力!他总能在名利场上呼风唤雨,得心应手!他在建造“名利帝国”的同时,也在建造着富可敌国的物质世界!尽管范曾是一个翻手为云,复手为雨的弃信之人,并在“八九”时期背叛了扶持他的达官贵人,但在范曾“落难之时”的命运转折关头,他的大恩人做到了宽宏大度而“刀下留情”,这也是范曾的人生坦途中达到了“二次颠峰”的重要因素。  在体内,范曾从未得到显赫的“正位”。但,他却得益于体制环境给他带来的无限输入。不得不承认,范曾疲于奔命地行走在当今浮躁的名利江湖而大显伸手!也是许多同行所羡慕和仰望的生活方式。他虚幻的“充实”,恰恰是他人生最大盲点。他可能无法想到,他平生倾力打造的“名利大厦”必然在他的身后轰然倒塌!人类文化的历史,断然无法留江湖艺术的身影。

刘佑局作品

https://eduids.files.wordpress.com/2022/11/img_0382-5.jpg?w=790

编辑:宏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