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外游学遭遇“双减”苏教国际等教培机构何去何从?

(2021-11-09 12:13:14)

美国南加州中华高校校友会联盟近期的选举风波,引起海外华人圈热议。
此次事件的焦点人物陈峥(Sunny Chen)及其背后的苏教国际及其合作伙伴美国阳光国际交流中心所从事的海外游学业务,令人不禁联想起中国国内的教育“双减”政策。
中国家长对教育“双减”的关注度,超过任何话题——不仅仅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也是办公室饮水机旁的核心“槽点”,甚至网约车司机也能拉着乘客聊一路——因为他们的子女,都受到“双减”的直接影响。
这项旨在减轻中国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政策,自今年7月出台后,引起教育培训行业巨震,诸多教培机构大规模裁员,美国中概股教育类公司股价暴跌。
但这还不算完,9月中国教育部又发出《关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的通知》,明确打击7种隐形变异的校外培训形态,其中就包括“以游学、研学、夏令营、思维素养、国学素养等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
在笔者看来,旅游就是旅游,学习就是学习,游学或修学是个什么活动?还把孩子折腾到国外游学?一边旅游一边学习?对于自制力不强的孩子而言,“寓教于乐”初衷很美好,家长本想两者兼得,但实际上可能两者皆失。

海外游学发展史

夏令营这项活动已有近 160 年的历史,最早起源于美国。一位美国教师在1861年带领学生进行为期两周的登山、帆船等户外活动,目的是愉悦身心、拓展身体素质。
夏令营最早传入中国时,正值少先队建队之初,第一批少先队员到前苏联去参加黑海夏令营,彼时夏令营由国家单方面出资主导,算是公益性活动。
但“中国式智慧”给夏令营玩出了新花样,冬天还能冬令营,除了旅游、户外运动,还可以利用一切机会给孩子“补补课”——游学、修学应运而生。
游学(Study Tour)顾名思义,边游边学。国内游腻了,可以去国外游。
百度百科“游学”词条:“学生在游学期间(一般1-4周)到国外,学习语言课程、参观当地名校、入住当地学校或寄宿家庭、参观游览国外的主要城市和著名景点,真正做到了学和游的结合。”
游学活动的前身夏令营,组织门槛不高,各类机构都能从中找到商机。据天眼查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约有4.8万家夏令营相关企业,其中80%的企业是近五年内成立的。
但游学这件事,理论上不是谁都能组织的,按照中国教育部2012年发布的规定,游学活动的主办方主要是“中小学、政府指定的教育机构、从事教育活动的组织机构和共青团、妇联以及国家旅游局指定的可以进行跨境服务的旅行社。”
有了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背书,中国家长才敢放心地把孩子送出国门游学。一般而言,各省(直辖市)、部分地级市的教育厅/教育局,都会下设对外教育交流中心。其中,游学、修学业务规模最大的,要属江苏省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简称“苏教国际”)。
苏教国际官方网站显示,该中心是江苏省教育厅直属事业单位,“苏教国际在中小学生境外修学旅行、教师出国培训、大学生海外学习……等 8 个方面位居全国同类机构首位。”
为方便公司化运作,苏教国际在2000年成立了江苏省苏教国际教育文化交流中心有限公司,企业图谱如下:

https://eduids.files.wordpress.com/2021/11/e5beaee4bfa1e59bbee78987_20211109010226.jpg?w=1024(图片来源:启信宝)

 

从苏教国际官网“修学”栏目看,其海外游学目的地遍布全球,涵盖美国、英国、欧洲、澳洲、日韩新加坡等。苏教国际在欧美日韩等世界各国,都有当地的合作伙伴,以苏教国际美国中心为例,其在洛杉矶的合作伙伴是美国阳光国际交流中心(Sunny International Exchange Inc.)。
公开信息显示,苏教国际成立20多年来,历任法定代表人贺兴初、田一聚、叶玲——均在教育体制内从业多年。苏教国际作为游学产业的领头羊,面临国家“双减”政策调整时,将何去何从?作为苏教国际的海外分支机构及合作伙伴,美国阳光国际交流中心及苏教国际美国中心总裁陈峥,在母公司遇到国内政策限制时,又该如何选择?

海外游学利益链

新冠疫情彻底改变了海外游学市场,这两年几乎偃旗息鼓。但在过去十年,从中国到国外,已经形成了“教师——学校——教培机构——海外合作机构”的庞大利益链条。
这条利益链之所以绵延纵深,皆因“游学”产生的惊人利润。
《时代周报》在2013年的一篇报道中,采访了一个名叫林成的“游学”高中生。“我们先在UC Davis待了一周,接着去旧金山、洛杉矶玩,然后飞华盛顿,再一路向北,费城、纽约、最后到达波士顿,其间参观了耶鲁、普林斯顿、哈佛以及麻省理工大学。”
林成后来在美国读书,对于机票、交通等费用均有了解,他回忆当年说,“那时游学团的成本低廉,但竟然卖给我们每人3万!”
“更夸张的是,游学项目的收费逐年水涨船高,今年(2013)针对高二学生的暑期美国夏令营已涨至8.5万元——时间为三周,内容包括游览加州理工、UCLA和南加大,并在克莱蒙特大学接受10天的SAT、托福学习以及1天的申请文书写作指导,此外,还有1天的美国购物。”《时代周报》如此写道。
“请一个美国人讲SAT或托福非常便宜,每小时100美元就能搞定。而且,这种培训在中国就能进行,何苦跑去美国?”另一个接受《时代周报》采访的学生说。
该报引述当地华资旅游业者的说法称,2012年暑期,南加州接待的中国大陆夏令营及游学团,总人数超过10万。按人均3万元费用计,仅南加州一个暑假的游学生意就达30亿人民币。
——巨大的利益,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机构投身“游学”生意,而其中滋生的贪腐和灰色交易,从《中国青年报》对柳州市第十五中学原正副两位校长涉嫌职务犯罪一案中可见一斑。
公诉机关在该案庭审中出示的材料称,2011年四五月份,柳州一家旅行社总经理陈某找到杨海里校长,联系学生出国旅游的事,还提出返点给他和副校长唐艳玲。
7月底,两位校长共同组织学校的学生去了趟美国,回来之后,唐艳玲拿回2万元给杨海里,并称是旅行社陈总给的,杨海里照单全收。
次年3月,这家旅行社在两位校长的帮助下,又安排组织了一批学生去英国,回来后唐艳玲又从陈总处转交给杨校长2万元。杨海里前后获得4万元左右的现金回扣,而唐艳玲所得金额相同。
《中国青年报》写道,旅行社返给学校的并不止现金,还有老师免费出国游的指标——这样从校领导到相关班级的老师,对组织学生出国游学的积极性自然更高。
在庭审中,杨海里辩称,组织学生出国游学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学生增长见识,教英语的唐艳玲则认为,自己主要负责学生出国游学的组织和培训,所以拿的钱是辛苦费或劳务费。
柳北法院在一审判决中,并没有采信“辛苦费”的辩护意见,而是认定杨、唐二人基于职务便利,在旅行社组织十五中学生出国游学的商业活动中提供帮助,杨海里、唐艳玲将回扣款中的8万元占为己有,即是刑法意义上的受贿犯罪。
《中国青年报》2012年在《国际游学背后利润巨大 一些地方学校成为其推手》中提出质疑,“如果国际修学游是学校组织、政府部门倡导的,家长和学生会更为放心地选择。那么,学校或者教育部门该不该成为高价国际游学的推手?”这篇报道当年得到人民网的全文转载(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2/0709/c70731-18469657.html)。

家长眼中的游学

界面教育发表评论文章称,“不知何时起,暑假已成了一个大型焦虑直播现场,家长们争分夺秒把孩子们的暑期排得满满当当,商家们则上演着多种‘圈钱’方法。”
关于“游学乱象”的网民观点抽样结果如下图,36%的家长认为,应该反思游学的初衷;另有20%的家长认为,“中介与学校或有共同利益”。

 

https://eduids.files.wordpress.com/2021/11/e5beaee4bfa1e59bbee78987_20211109010656.jpg?w=1024(数据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游而不学,家长觉得钱白花了;学而不游,则会成为“双减”打击的对象——陷入两难的家长,对于游学的观点也分为两派。
笔者的一位美国华人朋友说,出国游学仍有可取之处,在孩子出国念书之前,先利用假期了解国外文化、体验当地生活,算是不错的积累。
而一位国内朋友说,孩子的学习压力本来就很大,为什么还要花暑假和业余时间,到国外学英语?为什么要到美国去游学,难道中国的教育还不够吗,西方的月亮比中国圆吗?


截至发稿,笔者听闻苏教国际美国中心总裁陈峥,已经退出新一届的南加高校联盟理事长竞选,这是否意味着她会将重心重新放回到她的游学主营业务上以应对国内“双减”政策的影响,笔者不得而知。
值得一提的是,南加高校联盟的选举风波已暂告一段落(详见笔者此前文章《海外华人社团忧思录:苏教国际陈峥竞选风波》),受联盟章程所限,陈峥无法由会长转任理事长。但这次风波,是南加高校联盟过去一年各种矛盾冲突的总爆发。
联盟矛盾从年初单身俱乐部被关闭直到现今会长转任理事长所引发的巨大争议,中间有两个在台前幕后的人物颇受关注。一个是未经投票选举,自动转任理事长的苏州大学南加州校友会会长王剑云,一个是在联盟被誉为解读章程第一高手的温州医科大学校友会会长吴晓山。在“双减”和新冠疫情双重影响下,海外游学教培机构将何去何从?在陈峥退选之后,王,吴二人又会对南加高校联盟产生哪些变数?笔者将保持密切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