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文理12种组合与文理科趋势
(2021-04-16 16:46:34)分类: 两眼看世界 |
从就业现实看,相对而言,我国高校的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麦可思《2019年就业蓝皮书》列出的就业率高、薪资好的“绿牌专业”,包括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通信工程、数字媒体艺术,这些均为理工科专业;而就业率较低、收入和就业满意度不高的“红牌专业”,包括绘画、历史学、应用心理学、音乐表演等,则属于文科专业。
广东省《2018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也显示,在12个学科门类中,就业与专业相关度最低的四个学科,分别是哲学类、历史学类、农学类和文学类。文史哲三类学科毕业研究生的平均月薪也都未达到毕业研究生的平均水平。
文科专业为何就业更难?
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是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在过去20年中快速扩大,从200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15%,发展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4.4%,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大过程中,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扩招远远超过理工科专业,一种解释是,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扩招更容易,不需要专任师资和专业实验室。这确实带来文科生多的现实问题。
二是快速扩招带来的人才质量质量缺乏保障的问题,我国理工科教育也存在质量保障问题。理工科学生的大学课程难度更大,要求也更高,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则反映学习更为轻松,这也是一些高中毕业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更愿意选择文科专业的原因,近年来的高考志愿填报中,存在“逃离理工科”的现象。
早在十年前,“逃离理工科”就引起我国社会舆论关注。中国1998年工学招生占本科总招生数的比例为41%,2010年下降至33%,其中与制造业相关的工科类专业招生数只占全国总招生数的20%。
但是,由于“逃离理工科”是一个涉及到大学扩大招生规模、增设新专业、学生选择专业等诸多因素的复杂问题,有人认为这不是一个问题,也有人认为这是对文科的陈见,并没有引起深入思考。